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其大将淳于琼等八人,使之大败,袁绍和他儿子袁谭仅率少部分人逃走,共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以亿数。”
  曹操所言斩袁绍八员大将应该是:颜良、文丑、韩猛、淳于琼、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至于其他战果,这里说得很明确,斩杀七万多人。
  《三国志袁绍传》说,袁绍和袁谭不是率八百人逃跑的,而是只有父子俩(绍与谭单骑退渡河)。袁绍手下其他人诈降,后来被发现,结果都被坑杀了。裴松之注引张《汉纪》在这里作补充道:“杀袁绍士共计八万人。”
  司马光把这些信息综合了一下,写道:“剩下的袁军都投降了,曹操全部活埋了他们(尽坑之),前后所杀共七万多人。”这些话似乎都有来历,但搁在一起就显得有些不对劲了,因为这些话里似乎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袁军士兵投降后,曹操把他们全都坑杀了,一共有七万多人。
  这虽然不太符合以上史实,但却在后世影响很大。其实,陈寿和裴松之都没有说过官渡之战后曹操坑杀袁军士兵七八万人的事,《献帝起居注》和《汉纪》也没有明确记载,曹操之所以坑杀降卒,是因为他们诈降,按理说只有参与诈降的士卒才会被坑杀,战场起义的(如张、高览所部)和真心投降的都不在此列,七万多人全部诈降吗?没有这样的记载。
  即使是说过曹操在泗水河畔坑杀了数十万人的司马光,此处也未明言曹操把七万多降卒全活埋了,说曹操坑杀七万多人纯粹是对上述信息的胡乱嫁接。
  此处并非刻意要为曹操辩护,而是想说动辄活埋数万名降卒的事不仅不合乎人性和伦理,也不合乎曹操此时作为朝廷司空的身份,更不合乎胜利一方的利益。人力资源是此时最稀缺的资源,曹操未必是一个不杀生的善人,但他没有必要浪费资源,使用降将降卒一向是曹操的政策,曹操没有见降卒就杀的习惯。
  或许曹操坑杀了不少降卒,因为他们诈降,一怒之下活埋他们是可能的,但这应该是一小部分人。而曹操战报里说的斩杀七万多人应该是官渡之战的全部战果,包括白马之战、延津之战、汝南郡之战、乌巢之战以及徐晃、史涣击败韩猛之战等,仅在乌巢之战中一万多袁军除一千多人被俘外,其他都被消灭了。
  曹操的战利品除了俘虏和军用物资之外,还有两类特别的东西,一类是袁绍随军带来的图书、珍宝,袁绍打仗来了还有闲情雅致看书赏古玩?其实这是袁绍刻意带来的,当初把郑玄老先生请出来随军也是同样的想法,袁绍想的是一口气拿下许县建立新朝廷,朝廷的体制、礼仪、官制等都要来个新面貌,所以带了不少图书资料还有摆在未来皇宫里的用具等。现在,这些都成了曹操的战利品。
  还有一类是袁军的公文、书信等资料,其中不乏绝密级档案,袁绍败得很突然,来不及带走也来不及销毁,全落到曹军手中。据《魏氏春秋》等书记载,许县朝廷乃至于军中有不少人都曾向袁绍暗送秋波,写了很多信,这些都是通敌的罪证。曹操平生最恨的就是谁跟他玩潜伏,现在有了确凿证据,正好秋后算账。
  可曹操却当着众人的面一把火把这些书信都烧了,据说看都没有看一眼。曹操说:“当初袁绍那么强大,我尚且感到不保,何况大家呢?”此举让很多揪着的心又放了下来,大家不得不佩服曹操心胸博大,再也没有其他想法了。
  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以曹操集团的突然胜利而告终,这场大战影响深远,战后全国的局势将因此发生剧变。
  第六章 放眼天下
  〔袁绍死了,死得有点不甘心;曹操哭了,站在袁绍的墓前他哭得很动情。是向对手表示尊重,还是哀叹乱世中人生的不幸?在失去袁绍的岁月里,曹操一度感到了孤独。〕
  【一、袁绍吐血死了】
  袁绍输得很惨,他率领的南下军团十多万人绝大多数都搭了进去,这些都是他挑选出来的精兵,是他的老本。
  更重要的是,袁绍输掉了锐气,这一年他大约五十七岁,曹操四十七岁。建安五年(200年)冬天,四十七岁的曹操在官渡一举击败了他的老朋友、五十七岁的袁绍,消息传出大多数人都吃了一惊。如果那时候流行博彩业,庄家给曹操开出的赔付率一定比袁绍高得多,因为曹操在战前并不被看好。
  但现在曹操打赢了这场战争,袁绍狼狈逃回黄河以北。
  袁绍在黄河北岸的基地是黎阳,他的部将蒋义渠在这里驻守,惊慌失措的袁绍父子逃进蒋义渠的大营,恐惧之情仍然难以平静。蒋义渠赶紧整顿人马加紧防卫,以备曹军趁胜渡河。
  曹军却没有“宜将胜勇追穷寇”的打算,对于曹军来说胜利来得纯属偶然,此时他们无力渡过黄河。曹操在那边指挥人打扫战场,袁绍父子有了喘息之机。
  袁绍回到了邺县,第一件事不是开反省大会研究下一步如何报仇雪耻,而是先忙着把关在监狱里的田丰杀了。
  当初田丰劝袁绍不要急于出兵,田丰认为要击败曹操应该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出击会将稳赢的局面变成一场胜负难料的对决,通常这对弱势的一方更有利。
  但袁绍没有听田丰的劝告,而田丰偏偏又是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非要劝袁绍收回成命不可。袁绍大怒,认为大军未出之时,田丰的言论挫伤了士气,于是把他关了起来。
  田丰字元皓,精通权略,是个奇才,年轻时也曾在京师的太尉府等机构供职,曹操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也许以前见过面。据《先贤行状》记载,曹操听说田丰没有跟着袁绍一块南下,当时高兴得拍起了手:“袁绍必然要败呀!”后来袁绍逃遁,曹操感叹道:“假如田丰在这儿,袁绍何至于此!”
  袁绍败军而还,看押田丰的狱卒高兴地对田丰说:“田先生,这下好了,您要重新受重用了!”谁知田丰做出了相反的判断,他说:“如果大军得势,我的下场还好,现在大军失败,我就要死了!”
  田丰太了解袁绍了,更了解袁绍身边的人。袁绍身边落井下石的一号人物是郭图,二号人物就是逢纪。之前逢纪多次向袁绍进过谗言诬陷田丰,这次干脆抓住机会,致田丰于死地。
  逢纪和郭图都知道袁绍喜欢吃哪一套。袁军大败后,军中纷纷议论:“假如田丰在,我们怎么会败得这么惨?”袁绍开始也挺惭愧,他对逢纪等人说:“当初只有田丰劝我不要急着出兵,现在见到他我都很惭愧。”袁绍惭愧是真的,但逢纪看出了惭愧背后还隐藏着别的什么东西,他感到机会来了。
  逢纪知道这个领导不仅志大才疏,而且死要面子,他表面谦和,很有气度,喜怒不形于色,但内在里气量很小。有这样特点的领导通常都比较好忽悠,你只要拣他最舒服的话说,挑他最有面子的事做就行了,逢纪看出来袁绍惭愧是真,恼羞成怒也是真。
  逢纪报告说:“田丰听到您撤军回来,拍手大笑,得意于被他说中了。”
  袁绍果然气恼,动了杀机(于是有害丰之意)。
  后来,袁绍就把田丰杀了。
  曹操取得官渡大捷后,并没有立即制定渡河作战计划,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后勤保障问题仍然解决不了。
  过了年,即建安六年(201年)春天,曹操率一部分人马来到兖州刺史部东平国,驻扎在安平,此行的目的是征调兖州、徐州一带的粮食,为后面的战事做准备。
  曹操在安平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按照曹操的想法,袁绍新败,暂时无力南下,趁这个机会应该先解决刘表。荀反对这个计划,他说:“袁绍新败,其众离心,应该继续对他保持高压,直到完全打败他。如果我们远征江汉,袁绍趁机收拾残众,从我们后面发起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认为荀说得有理,于是重新将主力部署到黄河沿岸。四月,曹操亲自赶到东郡,在黄河岸边指挥了仓亭之战,再次将袁军击溃,袁绍所部完全退到冀州境内。
  这时,曹操有了一次渡河作战的机会,他可以由东郡渡河。东郡境内的濮阳是战略要地,此时已在曹操掌握之中,东郡在黄河以北的地区曾经是曹操的地盘,他在这里多少有一定基础,以此为基地,可以趁袁绍再败之机图谋冀州。
  但是,曹操却下令撤兵,并且一直撤回到了许县,原因是许县那边又面临危机,这次危机的制造者又是刘备。
  刘备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