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击,但张却认为不妥。
  张说:“曹操敢攻乌巢,率领的必然都是精兵,淳于琼将军肯定会被攻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大事已去了,不如先去救他。”
  但郭图支持袁绍的想法,坚持要张先攻曹营。
  张还想坚持:“曹营很坚固,之前已经打了很久也没有攻破,现在仓促之间能不能拿下实在没有把握。而淳于琼将军如果被曹操俘虏,我们也都得当俘虏啊(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按说袁绍此时真应该慎重考虑一下了,要么重新部署,让张等人先救乌巢,要么继续坚持他的方案,但最好派别人执行这项任务,因为作为主将的张思想与他已经不统一。
  但袁绍仍然坚持要张发起正面进攻,而以少部分轻骑驰援乌巢。
  曹军在乌巢打得很艰苦,曹操亲自督战,张辽、徐晃等人率部拼命厮杀,但始终未能攻破淳于琼的指挥部,正在这时,侦察兵报告说袁绍的援军快到了。左右赶紧建议:“敌兵很近了,请分兵拒之。”曹操头也不回说:“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贼在背后乃白)!”
  曹军将士殊死奋战,终于在敌人援军到来的前一刻,将淳于琼的指挥部攻破。老将淳于琼等人被斩杀,袁军一千多人被俘。之后曹操组织人马回击袁军援兵,将其打退。
  《曹瞒传》称曹军临阵斩杀的袁军将领有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等人,这些人可能是淳于军长手下的师长级将领,而淳于琼本人则是被活捉的。曹操为了震慑敌兵,下令将俘虏的鼻子割去,把牛马的唇舌也割了,拿出来展览(以示绍军)。
  这种残忍的办法是一种心理战,目的是让敌人害怕,果然凡是看到过这一堆战利品的袁军士兵无不惊恐万分(将士皆怛惧)。
  据《曹瞒传》说,在这些被割去鼻子的俘虏里居然也包括袁军的主将淳于琼,这未必是曹操的命令,可能是乱军之中老将军被抓,大家不认识他,跟其他俘虏一样挨了一刀。
  淳于琼被带到老朋友曹操面前时已经血流满面了。曹操有点吃惊,说:“仲简,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啊(何为如是)?”
  淳于琼忍着痛回答道:“胜负自有天意,还有什么好问的!”
  曹操念及都是老朋友,有点不想杀他。在一旁的许攸插话说:“明天他若照着镜子看,一定不会忘了这件事。”
  许攸看到老同事遇难,不来搭把手就算了,还在背后补上一刀,看来袁绍真没有把队伍带好,手下净是落井下石之辈。
  曹操想了想许攸说的话也有道理,于是下令把淳于琼杀了。
  乌巢一仗曹军艰难取胜,这成为扭转全局的关键点,袁军的大溃败开始了。
  【九、袁军彻底溃败】
  在淳于琼被消灭的同时,张、高览二位也没能得手。袁绍这才清醒过来,没有听张的建议全力增援乌巢是多么失策。
  即使曹军的一部分主力离开大营,也一定会留下足够的人马防守,并且会做好充分准备,曹军大营已连攻数月而不下,现在想几个时辰就攻破谈何容易。
  郭图竭力劝袁绍发起正面进攻,眼见自己判断错误,于是开始乱找理由给自己开脱,他向袁绍报告说:“进攻曹营失利,张反而很高兴(快军败)。”
  郭图的潜台词是张对自己判断正确而沾沾自喜。明智的领导一定会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勇于承认错误,不会掩饰决策失误而会想办法进行弥补。可惜,袁绍不是那样的好领导,他就爱吃郭图这一套。
  郭图跟张素来有矛盾,郭图这个人看来有些本事,当初是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得韩馥让了位,给袁绍立了大功。但他本质上是一名策士,在袁绍集团内部既不属于田丰、沮授那样的本土实力派,也不是颜良、张这样带兵出身的将领。他要往上爬,必须有一些特别手段。
  郭图的特别手段就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走,他攻击沮授,混上了带兵权,又攻击许攸,赶跑了袁绍身边自己最强劲的对手,现在又攻击张,他不考虑现在是什么时候,会不会把张逼反。
  张又恨又怕(忿惧),跟高览一商量,干脆临阵起义得了,于是焚烧攻城器具,来到曹营前投降。
  这时候曹操还没回来,守营的曹洪不敢相信(不敢受)。荀攸说:“张的计策不被采纳,生气来投奔,不用怀疑!”这也许是史家之言,张的计策是什么,袁绍有没有采纳,以及张为什么生气这些情况,当时荀攸是无法掌握的。荀攸判断张是真降还是假降,根据的是张下令把攻城的器具都给烧了。
  曹洪、荀攸于是接受张、高览投降。这一下,袁军彻底撑不住了。
  张、高览都是袁军中的名将,后来民间把他俩连同已故的颜良、文丑二人合称为“河北四庭柱”,意思是“袁统区”的四根柱子,可见分量不一般。
  曹操回到大营,见到张特别高兴,把张比做殷商时的微子、楚汉时的韩信,任命他为副军长(偏将军),封都亭侯。
  袁绍手下原来还有一位更有名的大将,就是在界桥之战中大败公孙瓒“白马义从”的义,但他没有出现在官渡之战中。据说义立下大功后有点功高震主,不服袁绍的领导,被袁绍借故处死了。
  袁绍的四根柱子,两根倒了,两根到了敌人那里,袁绍的基业彻底跨了。
  其实袁绍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即使官渡前线失败,他依然拥有跟曹操抗衡的实力,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手里都握有重兵,只要安全撤回冀州,仍旧可以发起有效反击。
  可是,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对于袁军将士而言,这一天简直是恶梦连连,先是传说屯粮基地遭劫,粮食被烧光,老将淳于琼等人被杀,后来看到一些手捂鼻子从乌巢跑回来的士兵,一个个惨不忍睹,大家都惊骇不已。
  紧接着,听说张和高览二位将军率领所部集体投降了曹军,大家根本不敢相信,但看到刚刚投降过去如今杀了回马枪的弟兄们时大家都明白了:赶紧跑吧,跑慢了也没有鼻子了!
  袁军不再抵抗,开始慌不择路地大逃亡。袁绍和儿子袁谭来不及穿戴整齐,仓惶出逃,带了八百名骑兵一口气跑到黄河边才甩掉了曹军的追兵,渡过河去。
  没有跑掉的就做了俘虏,事后统计,曹军光俘虏就抓了好几万。
  郭图打仗不行,跑路比较有眼色,此时紧跟领导不掉队,侥幸保住了一命。而沮授就没那么幸运了,做了曹军的俘虏。
  据《献帝传》记载,沮授以前跟曹操相识,他被人绑了来见曹操,沮授一路大叫:“我不投降,我是被抓的!”见到曹操,曹操想招降他,说:“袁本初无谋,不听先生你的计谋,所以失败。如今国家未定,希望咱们一块来谋划。”沮授说:“我的叔父、母亲和兄弟都在冀州,如果你念及旧情,就从速把我处死。”
  这是沮授的悲哀,生未逢明主,身处绝境时也只有选择死,所以他在路上要大呼大叫,为的是别让大家误以为他投降了,袁绍要知道他投降,他的亲人们必然遭难。
  但曹操很欣赏他,还是不想杀他。在曹操眼里,沮授是荀、贾诩那样的人才,能力和人品都是一流,他叹息道:“如果早些得到你,天下何足为虑呀!”曹操厚待沮授,但沮授只想一死,他公开逃跑,曹操无奈只好把他杀了。
  曹军究竟俘虏了袁军多少人,《三国志武帝纪》、《袁绍传》等都没有明确记载,《献帝起居注》里有曹操事后向献帝上的一份奏疏,详细报告了官渡之战的战果。这份奏疏还回顾了以往的一些历史,透露出许多有趣的信息:
  “大将军邺侯袁绍之前与冀州牧韩馥谋立故大司马刘虞,刻制了金玺,派遣原任县县长毕瑜到刘虞那里劝进。后来,袁绍又给我写信,说‘可以把都城迁到鄄城,然后考虑另立他人(当有所立)’。袁绍擅自铸造金银印章,俨然天子一样,孝廉计吏都前往拜见他。他的从弟济阴郡太守袁叙给袁绍写信说:‘如今海内丧败,天意在我袁家,神灵有征,登大位者当在尊兄您。南兄(指袁术)的臣下欲使之即位,南兄说论年纪北兄(指袁绍)更长,应该把大位让给北兄,想把御玺送来,结果却让曹操断了道。’袁绍宗族累世受国之重恩,但却凶逆无道,诸如此类的事不可胜数。所以我整合兵马,与之战于官渡,乘圣朝之威,最后斩杀其大将淳于琼等八人,使之大败,袁绍和他儿子袁谭仅率少部分人逃走,共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以亿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