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旬我带着几名骑兵赶回村子,姜氏族人的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姜由在新基地和太昊神山之间往返不停,正在安排不同姜氏部族在新基地的居所。
    看到我出现,姜由正想下跪,却又脸色变了变,没有跪下去,在那里红着脸挠头傻笑。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他作为姜氏大族的族长,气指颐使惯了,不像以前带族人初投太昊时那般低调了。连木驼也少有再找他玩摔角游戏,一方面是姜由忙,另一面也是因为木驼感受到了姜由在族人中的无上尊崇,不好意思再跟姜由摔摔打打。
    但姜由对我的尊重还是从言行中流露出来,等我在大帐内稍事休息,他已经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在帐外站候。看我安排完神山的族中大事,便扯着木驼一起进来,请我到姜氏的新基地去看一看。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我随他们到了20公里外的基地。
    还在两公里开外,我就勒住了马。
    这是什么东东?
    这早已经不是我当年来看到的土坯墙村子了,前方是一道堆砌的石墙!高度达到近4米,尽管长度才500米左右,但那气势是惊人的。
    这才是真正的原始风味!
    走近细看。所有的石块都未经打磨。全是火爆法烧采地石片和石块。在太昊城,这样地结构也有,却只是用来做地基地,姜由把这项技术移植过来,用来做城墙了。
    我转头看了看嘿嘿傻笑的姜由,想起了那柄铜斧。
    这小子是天生的原始创造者,我不过是后世附体过来的质品罢了。
    走进姜氏城中。可以看到多处地城墙还没有完工,族人还在紧张地搬运石头,墙厚足有一米左右,工程量还是比较大。城内布局与大元诸城或太昊城都截然不同,同样条块分明,但80%以上都是居住区。各小部族分别占了一块地,将本部族的族人和畜栏规划在一起,基本上是以“小部族私有制”的方式进行管理。
    还有20%是广场和祭祀“建筑”。
    说是“建筑”其实有点名不符实。也就是几块巨石堆积在一起,每一块都在2吨以上。最大地那块不会小于5吨,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运回城里的。
    最大的那块石头上清楚地镂刻着姜氏的图腾,让我看着有些啼笑皆非,主体是一头牛还是一只羊我没有分辨出来,但兽额上却刻了一只鸟,好像还是一只鹰。
    这是什么怪兽?
    不过从整体上看,这里的风格和我的太昊城设计相比,我不得不佩服姜由这个原始设计师,他设计出来地东西要朴实得多了,也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
    要是拿到后世的建筑设计比赛上去,姜由的得分肯定比我的高,评委们对我的设计给出的最大批评意见肯定是:风格跨时代的东西太多,不够统一协调。
    就算是开发考古旅游资源,这里也会比挖掘出来的太昊城游客多。
    看到我的赞佩,姜由的一张粗脸沁红,面有得色,不理木驼的嗤之以鼻和到处挑刺,对自己的设计风格信心满满。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600吨粟米源源不断运往姜氏城中。前面姜氏在太昊消耗的粟米我直接就忽略掉了。
    5月底,迁族的日子到了。
    太昊族的族人多半早已经搬进了太昊城去住,神山上和神山脚下,反而是以姜氏族人为主,趁夏季的大雨还没有到来,姜由祭过了姜氏祖神,带大队人马,放下建设工作全体来到太昊神山。
    我和太昊族的长老团站在图腾壁前的石台上,看着姜氏族人将所有留在神山下的牲畜赶出畜栏,所有的帐篷捆好放在牛背上,扶老携幼,踏上归族之途,不禁都有些喘嘘感慨。风余亲身经历了风氏一族的长途迁移,更是感同身受,泪湿眼眶。
    姜由守着族人们收好所有东西后,走到台前,双膝着地向我跪下。
    不知道这算是跪我还是跪在我身后的祖神,我只得接受。
    姜氏族人见此,都放下手中的东西,除了看护牲畜的人以外,齐刷刷地跪在姜由身后,近4000人黑压压地占满了石台前的这片地。
    我走到姜由面前,他以额叩地,行了叩礼,才让我扶了起来。
    姜由冲我笑笑,扭头大步走远,他的族人也纷纷起立,跟在他的身后去了。
    从此这片大地上站起了一个强大的部族,经年之后,威震八荒!太昊族人的子孙后代,多因此而受益匪浅。
    送别了姜氏,我才有时间住回太昊城。
    在我离开的这近半年的时间里,木驼按贸易城的经验对太昊城进行建设和管理,一座全新的太昊宗庙也已经建成,占了城中间最显赫的位置,连广场在内总面积达到了8万平米左右,主体建筑几乎就是抄袭了大元神庙的样本。
    但木驼也有心细的一面,在宗庙的神位上,正中间安排的是太昊的祖神,侧面一排才是各部族的图腾,并当仁不让地将墨龙摆在第一位,第二位的才是风氏的“原始龙”。据说风余当时也是微笑不语,没有发什么反对意见。
    不可小看这一安排,至少,大元族在太昊一族里的定位就这样明确了下来,就算将来有所变更,也无法将大元族视为外来族人了。
    有了这个定位,我这个族长的腰杆硬了许多,接下来要对太昊一族动大手术了。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 狂鸟之灾
     更新时间:2009…2…16 14:01:41 本章字数:2297
    按太昊城的规模,目前已经入住的4000多人只占了不到10%的面积,除了匠作区与商业区那块,还有木驼大力建设的军营与畜牧区,城中就只有太昊宗庙有点人气了,其他地方都还空着。
    太昊三年的春播已经考虑到了目前的族人居住情况,所有的粟地都在距离太昊城5公里的范围内,共计达到20000亩,再过三个月,丰收已经在望。而上一年的粟米还有近1千吨!
    有了这些粮食和太昊城的容量,我开始下达一个比较具有前瞻性的指令:全面推进太昊族的城市化建设!
    从第一次见到太昊族人那天起,我就对因多年内斗而远离神山,四处飘泊无依,生存处境比较困难的太昊小族充满同情,另一个方面更是因为认识到这样的生存条件对部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危胁。一次大一点的猛兽袭击,或者一场洪水,说不定就将一个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小族从大草原上抹去了。
    在这个时代,对我的文明大计来说,再也没有比人口更重要的资源了。
    我要拯救这些小族。
    当然,姜由的做法也是让我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他对族人的照料无微不至,近半年的时间时一直在大草原上搜寻所有失散的姜氏族人,将他们聚在一起并建起新城以容身。这恐怕也是他在族中享有尊崇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这个族长不能当得比他差劲吧?
    “什么?族长要把所有的小族都拉进太昊城来?”长老团的老头子们在私下里很有些不以为然——建城没有他们,耕种没有他们,凭什么住新城,享用粟米饭就有他们了?
    “不是所有的小族,是那些人数在200人以下,没有大族可以依附,生活困难的小族!”我知道有些长老们的想法。
    都是太昊祖神的子孙,无处可依时。由太昊族收留也是天经地义地事。
    木驼得令,率骑兵们分为10人一组的小队,向神山附近100公里范围内进发,四处搜寻失散的太昊族人。
    幸好太昊祖神庇护,这个夏天没有太大的洪水,为木驼他们的行动提供了方便,到8月份,秋收尚未开始。太昊城中已经挤进了近10000人,总人口达到14000多人。在紧张的住房建设工作中,我没有把所有的小族按原来的部族分别看待,而是统一作为太昊族人。分散安排到居住区中建房,并将他们地牲畜统一关入了太昊的畜栏。
    得感谢私有制还有没全面实行啊,否则就会有人找祖神投诉我了。
    可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老天要为难我一下子。
    9月初,我正在和风余商量秋收的事情,为建设中地粮仓不足而伤脑筋,打算把一部分粮食存入居民区和宗庙里,元方跑进来解决了我们所有不必要的担心。
    “爸!鸟!很多很多!”这小子一天到晚皮得要命,说话都远远比不上他姐姐六岁那年的水平。
    我的家庭教育还是做得不够啊!
    风余想去抱他,却被他轻易躲开了。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子倒真是继承了我和梅梅的好基因,比他姐姐当年要高了半个头,看起来比风余矮不了多少,还有几天才满六岁,至少也有1米,的样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