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止添碳后,火热略小了一点,我和木壳一人一根陶柄伸向坩锅的耳柄,将一罐铜汁提了起来,快速提到浇铸模所在的泥箱旁,将坩锅靠放在泥箱上,小心地侧倒锅身,对准浇口,将铜汁倾倒进去,直到过多的铜汁从冒口溢出来。
    泥箱蒸腾出大量的水气,在浇口和冒口的铜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洞内收缩,并凝结出一层膜,很快转化为波纹形的固态。
    等这个东西凝固并冷却还得要两天时间,我开始把这次成功的炼化和绝对不成功的炼矿作了一个比较。
    比较纯的铜跟铜矿肯定没得比,但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一是将铜和碳分开,可以随时加碳,就不会造成碳用尽了而铜汁没出来的的情况,也方便我们掌握出铜的时间。
    二是鼓风,没有鼓风,可能就会导致功亏一篑,那么在炉子里怎么鼓风?也用树枝?
    三是铜块的大小,小块的铜很快就融化了,可是大块的就花了很久的时间,矿石是不是也一样?
    四是坩锅的便利性,有了坩锅,就不怕矿石和炉壁粘在一起了,大不了对坩锅加热,就能把矿渣倒出来。
    有了以上的认识和经验总结,我决定哪怕点人工,也要先把铜矿石打碎,用不用坩锅就看碎石以后的炉子效果怎么样了。小块的矿石即使凝在壁上我也不怕。
    碎矿工作开始了。
    两天以后,打开粘土,去掉浇冒口的残铜,我把一根一米多长直径5厘米的青杠木棍装入铜斧柄处,举起这把“开天斧”,族中近300人在“工业村”发出了一阵欢呼!
    “元齐万岁!太昊万岁!”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 黄铜时代
     更新时间:2009…2…16 14:00:31 本章字数:2208
    我拿着这柄铜斧,却不由得想起姜由。
    这个比我更壮硕的汉子要是手持这样一柄大斧,是不是有点盘古的风味?
    估计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组合应该是单兵力量最强大的组合吧。
    用手掂了掂,铜斧应该有15~17斤重吧,在这这个“工业村”里,除了我,能挥动的没有几个人,所以象征性的意义比实用的意义还是要大一些。
    但既然已经造出来了,就得让它用上,在一块青石上磨开锋以后,我试了试用来砍树,一棵直径25厘米左右的树在巨斧下不过10来分钟就倒下了,而且没有借助任何畜力!
    这个速度比用石斧快了6~10倍!
    族人又是一阵欢呼。
    不用我做更多的说明,这柄铜斧已经示范了金属时代的威力。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能接触到这柄斧的机会微乎其微,族人中稍微有一点力气,能挥动这柄斧的力士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过把瘾。
    几天后我检杳了一下,除了有几位力士试着用来砸矿石留下了一些印迹以外,用来砍树的锋口居然没有什么大的损伤,看来这些铜块里一定有我所不知道的合金成分,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硬度。
    但用来砸矿石还是不行,说明铜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了。
    记得后世的青铜应该是铜和锡的合金,也许还有其他的成分在内,但硬度应该比铜和锡的单一金属都要高得多,才会在数千年里成为主要的金属工具材料。
    现在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是锡矿石,就算软一点,也只好先炼出铜来用了。
    做车轴应该不需要太大的硬度吧?
    矿工们砸矿石的这些天里,我还是继续在研究炼铜炉地结构,也能想到应该给炉里鼓风。可是怎么做呢?
    首先是进入炉体的风道必须得耐高温,这就只能用陶器来做了,所以我让陶工们抓紧烧制一根陶管,内空直径在5厘米左右,长度有1米出头的样子。我打算烧出来以后把一头插入炉壁内,另一头接风箱。
    然后是做一个风箱,这个在后世见得多了,但做起来也费了不少力。
    箱体是木制的。用窄木板拼成一个直径25厘米左右的圆筒,长度有1米2的样子。活塞是在一个直径20厘米的木柱上捆上几层羊皮,直到感觉在箱体内拉动时有点涩阻。
    最麻烦的是进出风口地制作。理论上应该是采用单向瓣膜结构,但做起来才知道难度——瓣膜应该怎么样固定在风箱端面上?
    瓣膜是用精制过的羊皮做的。去掉毛并压薄过,但固定就成了一个大问题,风箱端面上挖了两个圆孔,直径都在5厘米以内,其中一个连接鼓风的陶管,另一个连向风箱外地空中。连接陶管之前,我拿着几片羊皮,看着那两个孔犯了难。
    要是在后世,有上百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用强力胶、用铁钉、用铁丝……对了,我不是有一点点炼好了的铜么?
    用铜斧小心地砸那些产出来的一点碎铜。造出了几颗铜钉,才把固定瓣膜的事情搞定。
    后来想一想,其实也可以在板上穿孔,用鹿筋栓上固定的。
    4月底的时候,估计各城的庄稼应该已经出苗了吧,而我的新炉也已经安装出到位了。
    炉外三米处,地下用粘土做了许多方槽,用于接收铜汁,制作铜锭。方便以后制作不同的铜具。
    一根陶管从炉门上边一点点伸入到炉壁内。陶管地另一端接上风箱的出风口,接头处用兽皮裹上,再封以粘土。风箱是固定在砖架上的,以防在拉动的时间伤害到和陶管的接口。
    这一次为保险起见,我先在炉底铺上近80厘米高的木碳。再倒入被砸碎的铜矿石,最大的直径也不超过2厘米,但只放了力20来斤碎石就没放了,上面又盖上木碳。
    炉外5米远的地方放了大量地木碳和碎矿石,希望能在炼矿地过程中实现持续加入矿石和木碳。
    打开炉门点火后,我把炉门立即关上——现在不需要要用它来供风了,风箱已经投入工作,骑兵们轮流拉动风箱送风。
    按我的要求,拉风箱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会供风不足或损坏风箱。
    这一次的火势明显比上一次来得快也更猛,半小时内已经全炉通亮,我也不惜血本,看到炉面上的碳有明显下降,就立即让人投入更多的木碳。
    不到一小时,炉门处已经有铜汁渗出,并立即凝结,但由于温度太高,只能处于半凝结状态,刚好把炉门地间隙封住。
    一个半小时过后,我和木壳将炉门拉开,一股红亮的铜汁从炉门处流出来,沿陶槽流入坩锅中,我看了一下,大约六七斤的样子,赶紧倒入土槽内。只够铸一块铜锭。
    后面紧接着从炉门出来的却是炼完铜后的炉渣,我就直接让它流到地面不管了,只有少量的堵在炉门处,我用陶棍刨了出来。
    炉中碳火还旺,我让人赶紧投入矿石和碳,重复刚才的过程,但这一次却只花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流出了铜汁,看来比较高的炉温缩短了预热的时间。
    一天下来,到晚上熄火的时候,我已经得到了7块铜锭。
    守在冷却中的铜锭边,我在反思这一天的得失。
    看来方法是对的,但碳的消耗太大,明天已经不能开炉了,得炼碳。
    煤的应用应该可以降低对木碳的依赖,但要是处理不当,煤的残留物比木碳可要多得多,会不会又堵住炉门?
    还有,矿石的颗粒应该还要再小一点,才能进一步缩短炼化的时间,也不容易在炉门处堵塞。
    那不是得把矿石打成粉?
    没有机械,这个要求太高了一点,但把颗粒砸得更小一些应该是做得到的。
    最重要的是,没有锡,就不能得到青铜,没有青铜,铜的应用实际上范围很小。
    不管了,青铜先不论,让我们先迎接黄铜时代的到来吧!
    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一辆牛车,当年的失败还在让我耿耿于怀!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 原始之城
     更新时间:2009…2…16 14:01:30 本章字数:2198
    黄铜时代已经进入萌发阶段,但我却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业村。”
    木驼带信过来,姜由的部族可能在5月底要建好村子了,族人已经在做搬迁的准备,粮食的分配需要我回去安排。
    5月初,我把炼铜工作和铸斧工作都交给了木壳,由他暂时负责在我离开期间的生产。后勤方面不用担心,马齐会不断把粟米运来,最多只需要偶尔狩猎补充一下肉类就行了。
    木壳最高兴的是我让马齐派10名专业厨师过来。
    原始世界最早的一批重工业生产一线人的员,开玩笑,那当然得优待啊!
    中旬我带着几名骑兵赶回村子,姜氏族人的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姜由在新基地和太昊神山之间往返不停,正在安排不同姜氏部族在新基地的居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