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历次动乱中,众矢之的直接或间接的当事人,睚眦必报血债血偿什么的可不是说说算了。既然在政治上不能获得,那就在其他方面取得补偿好了,落井下石的派出合适的人选,以各种身份,拷逼他们榨取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自从洛阳宫变不成,天子以雷霆之势,整顿河北各道后,一直云山雾绕阻碍重重的河北粮台案,有了新的突破,新一批涉案人员被吐了出来,涉及历年好几批粮草的去向问题,随便一笔也有十几万石的规模。

更糟糕的是,其中甚至牵连到了龙武军内部,本以为这个团体或比较清廉一些,但没想到也会给拉下水,所谓环境改变人的力量,时间上潜移默化,还真是不可小觑。

签阅完这些东西,一天的时光也过去大半,

“枢府大人,圣驾已经回宫了。。”

随着旗鼓声的响起,帐外通报道。

“我们下一站日程在那里。。”

“是柏谷寺。。。”

不久之后,我就站在庄严宝相的内佛堂里发呆,

清理整顿了氏族门阀之后,剩下荫蔽土地和人口最多的就是那些寺观,而且出于信仰和精神麻醉之类的,手段和方式也相对荫蔽,所以更加不好处理。

而在河北各道,也是寺观林立的传统信仰区,从最古老的寺院白马寺,到禅宗祖庭所在的少林寺,乃至现任南禅七祖神秀大师,就驻锡在洛阳荷泽寺。而中原禅林,无疑一少林一脉最有代表性,光是在洛阳本地的下院柏谷寺,就附户多达数百家两千多口。

当年乾元天子改授僧官,我挂职的礼部词部专属这些宗教事务,还给他们出过按照申报人头入税的主意,在佛门已经是“声名远扬”。

开元年间也曾经大规模简括寺观,纠正武周以来崇佛兴寺的社会风气,结果一气就还俗了僧尼近二十多万。

随着华美佛雕的大门被推开,一大批袍色显眼的僧人,已经满脸恭切的侯在广大 佛堂中,最显眼是是头派一批被特赐金紫袈裟冠带的僧官,僧正,高声齐唱佛号,向我施礼。。

作品相关 第五百三十六章 灭佛、通漕

第五百三十六章  灭佛、通漕

佛堂里即便是白天。也点灯火通明,照耀着一片光头那个璀璨啊。看着一个个年纪至少比我大一两倍的老和尚,纷纷唱报出自己的名字和所属,向我恭敬施礼,让人很有些志得意满的味道,这就是权势的威力啊,

不过这些的长老僧正这些都是些老成精的家伙,可不像外表那么好应付。

在古时,要想成为一方乃至佛门高僧,光会熟读经书,通晓佛理是不够的,起码好要求见多识广,博学多才,或者干脆拥有为人所称著的一技之长,从医术数术书法,到修身养性之道,强身健体防身的武功,甚至是行军打战的兵法,安民施政、治国方略,都可能有所涉猎。这些在佛满中被称为外道法,是与普通信徒乃至特殊身份的群体。进行沟通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象名气盛极一时的南禅当代祖师神会,自小就学五经、精通老庄、诸史,与佛学融会贯通,和他们打机锋,辨道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老子虽然有一对来自后世的佛们故事和典故,但也没指望能靠我这么一个半桶水的门外汉,能像YY小说一样,把这些精通事故,拥有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严密的世界观、理论体系的老家伙,全部折服。

能够让他们低头的,不过是我拥有的强大权势和财富,还有背后皇帝和国家机器这个面大旗。

我不过是讲故事,那些流传于后世各种经典的佛们小故事。明镜本无尘什么的就算了,我还没有自大到当着死了才三十几年的六祖慧能,那些徒子徒孙面前被打脸,我说的是《放下》

“从前有个老和尚带着弟子一起出门,在河边遇到一个年轻妇女。。。”

“素闻开府博通各教,身性佛理,果然名不虚传。。”

这个故事说完,当即就有人恭维起来,猛扣大帽子。

“护法如此,释门之幸啊”

然乎我就继续说下去,中间还间杂这一些后世掌握的,关于史上佛门知名人物一些秘闻,当然了这要感谢那些孜孜不倦,挖高僧墓考古的学术界前辈们。其中又以有唐一代最多,什么”龙树开阿育王塔续佛法““鸠摩罗十受美女而吞针”“辨机玉枕通高阳”逸闻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当然每说一件,他们都会赞颂一次,无非是大人真乃大智慧、大悟性之类的。

”既然佛门这么好。。。“

说了这么多后,我突然改口道

“为什么自古以来为政者只要不太昏庸,无不对佛家又爱又恨,既扬又抑,可知否”

“我佛导人向善,劝人积德,朝廷自然要爱我扬我。。。”

一片目瞪口呆的死静和沉默之后,还是有人开口了,是一名玉色袈裟金紫系身的老和尚,最显目的是他长眉及耳。

我认出他叫信光,五台山大孚灵鹫寺的法主,也是总山三百多禅林的僧正,乃是传自唐玄奘大慈恩寺唯识宗一脉,号称奘门四哲之一“百部疏主”窥基和尚的在世亲传弟子,

“至于说为何憎恨,贫僧却不解了。。。。”

“原因很简单,第一桩,就是梯度成灾。这世上想做和尚的人太多。做和尚虽然不能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却有诸般好处:既不用纳税,又不用服役,且有四方施主供奉,乃是天下间第一清闲潇洒的归宿。”

“所以崇佛风气一开,剃度落发的人便如蜂趋蜜!对朝廷而言,和尚多了,种田行商、交粮纳税的人便少了!对世俗而言,人人都去做和尚,传宗接代的事情怎么办?所以一到了僧多为患时节,如何叫朝廷不恨你们,如何叫儒生士子喜欢你们?”

我顿了顿又缓口道:

“其实剃度的人过多,对佛门本身也未必是一件好事!那么多和尚,真心向佛的有几个?大多还不都是身上披着袈裟,心里想着酒肉,胯下挺着yin棍?难道多了一大堆滥竽充数的光头,佛祖便会高兴不成?只怕不见得吧。此是第一害。”

信光表情有些奇异,但还是合十点头道:“开府说的是。”

“朝廷恨佛门的第二件事情,便是和尚们占着太多俗产。”

我继续道:

“不要想否认,难道你们身上穿的用的都是自己挣来的?。。”

“和尚本该四大皆空,戒贪戒痴。但和尚也是人,也要吃饭穿衣,所以佛祖在世时也要去乞食,否则何以维持这副臭皮囊?”

“只是你们佛门中的那些假和尚,却常常干出贪占田产财货的俗事!口里阿弥陀佛,兜里富可敌国!天下田土财货本有定数,这边多了,那边就少了。”

“你们有不用纳税。财货田土等于滞死在你们和尚庙里不肯流出来。对国家朝廷民生更本没有任何利益。。。日积月累,你们受用的越多,朝廷能征收的就越少,但是国家的拥堵却没有减少,怎么办,只能加征到寺院外其他百姓的田地上,这是佛门第二大害”

“再说到具体的事情罢。”

我度步道一座巨大的鎏金释迦像前

“这是铜胎的,还是新造的吧。。。”

“你们佛家喜欢兴建寺院,这也就罢了,偏生又喜欢造偶像。金佛像也罢,铜佛像也罢,这金铜都是我神州大地颇为缺乏的物产,偏偏又是国家必备之物。小佛成百上千斤,大佛万斤十万斤,一座大寺十尊佛,便要耗费十万数十万斤铜。”

“你可知十万斤铜能造多少钱?我大唐又能有多少金、铜来供你佛门挥霍?所以只要是圣明天子主政,便万万不会弘扬这等事情!”

“其实参佛当以了悟为主,渡世当以济民为德,修那么多大佛像有何作用?若这些佛像既误了民生国事,又害了百姓黎民,则佛像修得越多越大,你们和尚造的孽便越深越重!当日梁五帝饭僧百万,建寺逾千。达摩祖师却说他未曾立什么功德,便是这个道理!此是第三害。”

信光闻言当即道:“开府所言三害,贫僧亦有闻之亦深恶之。却不知改善之法乎?”

听到这里我心中有些了然,这人八成就是皇帝小白安排的托什么的,估计说什么都会说好的说是的。

佛门虽然号称无欲无求,但是作为佛们弟子也要穿衣吃饭,也要遮风避雨的。佛门各宗各派之间也有纷争和利益诉求,只是这种纷争已主要以辩法论经的形式解决,胜利者将获得在某地传法布道的权利。

如果是有名的大型禅林之类,还会定期发起和组织各派之间的辩论说法的无遮大会,同时还会请地方官府和有威望权势的信众来做见证观礼。。只要能够在这种大规模辩论中获胜,所代表的宗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