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解读儒林外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心地多能保持本有的真诚与笃实。比如周进的姐夫金有余和他的朋
友,牛浦郎在被牛玉圃痛打后路上所遇的那个黄客人,都是商人或做小买卖
的,但他们帮助人,对待人都是一片真心实意;这是一般热中功名富贵的士
大夫阶层所没有的人情。又如抚院差役潘三,三教九流,作恶多端,但作者
不是取一种憎恶的态度来批判他,相反,从他的坏蛋行为中倒着重地描写了
那种江湖豪杰式的慷慨义气,和真挚亲切的人情;这比起飞黄腾达后的匡超
人,和那批浇薄虚矫的假名士来,就显得非常可爱了。

对于妇女和两性关系,作者也持着完全不同于世俗的,他自己的清新自
由的独特见解和人道观点。这种见解和观点,并不彻底,而且有时显得自相


矛盾,但是,却有明显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味。他并不一般地反对封建婚姻,
但二十五回写鲍廷玺娶王太太,却把封建婚姻的毒害作了深刻的揭露;十三
回写宦成和双红的恋爱私奔,则寄与了欣喜和同情。他也并不一般地反对旌
表节烈,但四十八回写王玉辉之女的殉夫,却深切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礼教的
泯灭人性与惨无人道。他反对像玩弄男戏子这类上层社会盛行的腐朽恶劣的
风气,三十回写“访友神乐观”、“高会莫愁湖”,对杜慎卿作了集中的挖
苦。他对夫妇关系的观念,表现在正面人物庄绍光和杜少卿的家庭生活描写
中。三十三回写杜少卿与娘子同游清凉山,三十五回写庄绍光居玄武湖与娘
子饮酒读书,都是作者对世俗社会挑战的着意之笔,因为这样的夫妇关系,
正为封建礼教所不容,为世俗社会看不入眼的。虞博士说:“这正是他的风
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他所主张的无非是一种合乎道义与人情的真挚
笃实的人伦关系,其主要内容还是反对功名富贵之泯灭人性和丧失天良。三
十四回写杜少卿说《诗经》,就直接表露了这种见解。杜少卿说:“《溱洧》
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最明显的是讲《女曰鸡鸣》一章:“但
凡士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
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你看这夫妇两个,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
富贵上去,弹琴饮酒,知命乐天:这便是三代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这番
话,可以作书中许多描写的注脚,也具体见出作者以“治经”为“人生立命
处”的精神。这里讲的是《诗经》,实际是发表他自己由世俗观念反激出来
的清新自由的进步思想。因此他反对娶妾,认为娶妾最伤天害理,但理由是
免使天下有无妻之客,所以主张人生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
便遣别嫁。这番议论,被萧柏泉讥为“风流经济”,我们今日看来,也确实
不够高明。但他还是尊重女性人格的。四十一回写沈琼枝,充分写出了当时
社会制度下受压迫凌辱女性的内心深处的辛酸和苦痛。沈琼枝对杜少卿和武
书说:“我在南京半年多,凡到我这里来的,不是把我当作倚门之娼,就是
疑我为江湖之盗。两样人皆不足与言。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
又无猜疑我的心肠。。”作者对于沈琼枝的同情和尊敬,也还是由对于利欲
熏心的世俗社会的反感而生。后来杜少卿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
见了,就消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书中写
沈琼枝言谈行动落落大方,对待拘捕她的差役,回答知县的审问,都从容沉
着,理直气壮,有主意,有信念;一直写到沈琼枝的故事结束,都是笔歌墨
舞,把这个反封建反世俗的女性英雄,塑造出光彩夺人的高尚形象,并从而
对当时窳败黑暗的社会和政治作了真实深刻的揭发。

(六)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所
以讽刺即是写实。吴敬梓的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高度现实主义精神,是他的
讽刺艺术的生命。《儒林外史》所写的人与事不止具有严格的真实性,而且
也是平凡的生活中到处可见的,是日常普遍存在着的。不过这些日常生活现
象,在别人司空见惯,不以为意,好像认为应该如此,理所当然似的。但作
者则从爱国主义的正义思想出发,以其清醒头脑,敏锐感觉,随时随处明确
地认识和强烈地感到那可笑、可鄙与可憎,这对他,犹如芒刺在背,骨鲠在
喉;他以艺术的笔,善意地写它出来,希望“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


可取以自镜”。

闲斋老人序说:“稗官为史之支流,善谈稗官者可进于史。”又说本书
所以名为“外史”,是表示不自居于“正史”之列的意思。作者在书中所表
现的态度,正是我们中国古代史家的一种高明的传统态度。在我国古代史家
所要求采取的实即是一种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这种态度的要点,是反对主
观主义,力求客观真实。不但不容许无中生有或凭空臆造,而且力求“不虚
美”、“不掩善”,即不容许以主观去任意改动客观真实。认为国家大事的
得失成败,如日月之蚀,绝不是“饰辞矫说”所可掩蔽的。所以要求做到“明
镜照物,■媸必露;虚空传响,清浊必闻”。但又绝不是置身事外,无是无
非的客观主义态度。即在记载中,在处理上,要有明确的善恶观念,有一定
的褒贬倾向。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春秋之所书以褒贬为主。”《三字
经》说:“寓褒贬,别善恶。”史的目的就是分别善恶,有褒有贬,使后人
借鉴。但这种别善恶,有褒贬,要能“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
对于所拥护爱戴的方面,不掩盖隐藏其缺失;对于所反对的方面,也不抹煞
其优长。这就是,排除主观偏见成见,而将客观真实显示出来,让它本身去
作褒贬。因为客观真实本身有善恶,有是非;史家要能发现它,掌握它,把
它显示出来给人看。我国古代史家所讲究的这种态度,实是一种努力追求与
坚持真理的合乎科学原则的态度;而这,在写作上也就是一种严肃的现实主
义态度。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首先就生根在这种严肃的现实主义上面。他
接受了我国古代史家的优良传统,具体运用在小说创作上,而加以发扬光大。

比如,书中写了几个正面人物,主要只是肯定他们不同于世俗、不热中
功名富贵这一点。他们轻视功名富贵,所以心怀冲淡,为人笃实,有真性情,
有真见解,有真信念。他们一个个是活的人,各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不
是一些善的概念或标本。他们都生在当时社会现实中,因此,也就不能完美
无缺。比如被称为“真儒”的虞育德,就不是没有可疵议之处。他把家乡房
子给表侄汤相公住,表侄拆卖了,又到南京来找他要银子租屋住;他说拆卖
房子是应该的,要的银子也照给。这就是只顾自己讲厚道或恕道,实际鼓励
别人作坏。一个监生犯了赌博,送给他惩处,他却留在书房里天天一桌吃饭,
大加优待,还替他向上面辩白。学生考文作弊,把夹带误夹在卷子里,交到
他手里,他赶快悄悄还给那学生,发案之后,这学生考列二等,跑来谢他,
他坚决不承认有这事。这样一些作法,当然都有他的不同于世俗——尤其反
对功名富贵制度的高明之处,但既然如此,他何必做这国子监的学官?这实
在是一个为社会风气反激出来的迂而无当的滥好人。又比如杜少卿,这是作
者取他自己为影子而创作出来的一个正面人物,他在家乡相与臧荼和张俊民
这些莫名其妙的人,他骂臧荼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但仍和他
们做亲密朋友,大把的拿钱帮助他们。所以娄老爹批评他“贤否不明”;这
是十足的旧家大少爷脾气。余大先生,在书中也是作为有品行的君子来处理
的,但他到无为州去打秋风,受贿赂,闹出一场官司。凤四老爹是个义侠,
却在秦中书家作宾客,为冒官的万中书大卖气力,这样的“侠”和“义”,
也未免无聊的很。从这些处理上,我们很难说对这些正面人物就毫无挖苦的
意思。但他们在主要方面,毕竟还是应该被肯定的典型。这些正面人物并不
使今日的我们读着觉得讨厌,起反感,正因为他们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活
生生的人。这就是作者的“爱而知其丑”的态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