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解读儒林外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索方面,《儒林外史》存在很多异常现象。其中之一是,在上述直接标明的
“年月日”中,除掉三个必须放在开头和结尾以外,其他三个则有用非所用
的情况:

第二十回:名士牛布衣客死芜湖,“此乃嘉靖九年八月初三日”。
第二十五回:穷秀才倪霜峰卖子,立下“过继”文书,时在“嘉靖十六年十月初一日”。
第三十五回:庄绍光应征辟进京,被皇帝召见,“这时是嘉靖三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熟悉《儒林外史》的同志都知道,在书中的假名士中,牛布衣并非描写重点;
跟“祭先圣南京修礼”等篇章相比,倪霜峰卖子算不得大事件;至于庄绍光
陛见,只能说是杜少卿辞试的映衬。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在涉及主人公、大
事件的有关章节标上时间,反而着眼于某些并不重要的人与事呢?原因在
于:公开标明的“年月日”,恰恰是作者创作活动中断和持续的标志。谓予
不信,请看第二十五、三十五回标明“年月日”前后的两个时间错乱的例子:
其一,鲍文卿在救援向鼎以后的第二年,过继了16 岁的倪廷玺。后来向鼎重
遇鲍文卿父子时说道:“同你分别后,不觉已是十余年”,可鲍文卿接着向
向鼎介绍其养子倪廷玺时说,“他今年17 岁”①。其二,庄绍光陛见,时在
杜少卿移家后的第二年。隔了十四载,杜少卿在秦淮河上遇见庄濯江,庄绍
光却对庄濯江说,杜少卿“已经在南京住了八九年了”。像这种发生在相隔
几回、甚至同一回中的差错,有力地说明作者在中断写作之前,为了减少续
写时的麻烦,才标上了“备忘”的“年月日”。但因中断时间很长,或者虽
短而注意力另有转移,所以一旦重新握笔,仍然出现了不少局部的、严重的
时间错误。

时间线索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三阶段的迹象,是真相还是假象呢?三个阶

段的具体创作时间又是怎样推测出来的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而

分析作品的取材情况和写作特点。

令人惊讶的是:就像时间线索所显示的迹象那样,作品第二十五回以前

和第三十五回前后的取材情况也是很不相同的。第二回至第二十五回,吴敬

梓几乎全部取材于历史和社会的传闻。例如: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描写,可能借鉴了明末袁体庵“中举发狂”的故事②。
南昌知府王惠“三样声息”的描写,分明脱胎于顺治年间荆州知府袁于

① 按笔者《纪历》推算:“楔子”自1323 年写至1371 年,计48 年。第二回至第二十五回,自1487 年写
至1537 年,计50 年。第二十五回至第三十五回,自1538 年写至1556 年,计18 年。第三十五回下半回至
第五十四回,自1556 年写至1575 年,计19 年。第五十五回写1595 年事。第五十六回写1616 年事。
① 此处按笔者《纪历》推算,倪廷玺当为26 岁。
② 参见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伶讽刺其长官的故事③。
“侠客虚设人头会”,“憨仙烧银骗钱财”,显然以唐代冯翊《桂苑丛

谈》中《崔谈自称侠》和《李将军为左道所误》为蓝本。
“乐清县贤宰爱士”可能是清初官僚徐乾学延誉后进的有关传闻的花样

翻新①。

第二十六回至三十五回侧重以作者自身及其朋友的生活为题材。其中第

二十八回以后出现的季苇萧、杜慎卿、迟衡山、庄绍光等人物故事,分明以

吴敬梓的亲友李啸村、吴檠、樊圣谟、程廷祚等为模特儿,杜少卿则是作者

的自我写照。第二十八回以前的三回与第一阶段相承接,继续描写鲍文卿父

子的故事。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1)《闲斋老人序》明言:他原想描写

对待功名富贵持不同态度的四类人:“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倚

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被人看破者”,

“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从第二十五回以前

的创作情况看,前三类已经依次写完。鲍文卿形象的出现则是进入第四类的

标志②,也是“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的《儒林外史》即将“终结”的标志。

但恰恰在这个时候,“征辟”问题闯进了作者的生活。所以继鲍文卿谢恩辞

赏的描写以后,作者势必要续写自身的辞试经历;取材情况也就随之而陡然

变化。《卧闲草堂本》第二十六回回末评语说得好:鲍廷玺“丧父娶妻”以

后,作者就“换一副笔墨去写二杜”了。(2)随着创作实践的深化,作者的

认识也在提高,所以他面对“征辟”,写下了表示辞试决心的《闲斋老人序》。

(3)依循现实题材的轨迹,大致可以断定这一阶段的创作时间约在1737 年
下半年至1738 年上半年。因为作者原本与他的从兄吴檠关系密切。1737 年
吴檠“博学鸿词”落第以后,吴敬梓才厌恶其人品①。作品中的杜慎卿形象,
恰恰从出场开始,作者就满含调侃、讽刺之情。另外,以吴蒙泉为模特儿的
虞育德,1737 年中进士,1738 年到南京任上元县教谕②。而虞育德在这一阶
段并未登场。
第三十六回开始,作者一方面继续以自身及其亲友的现实活动为题材,
一方面插进了很多历史和社会的传闻材料。1738 年,“难进易退”、襟怀冲
淡的吴蒙泉开始跟作者直接交往,使他耳目为之一新,山外又见青山。为此,
他围绕虞育德在南京期间的生活,几乎用“实录”的方法逐一地作了叙述,
又借助历史和社会的传闻不断地加以穿插。这样写的结果,使第三十六回以
后的篇幅,出现了两种时间概念:其一是生活中的真实历程,其二是作品的
自然纪历。两相比较,前者喧宾而夺主,成了主要的线索。抓住这条主要的
线索,就很容易弄清第三阶段的写作时间:

虞育德的原型吴蒙泉,1738 年南京任上元县教谕,1744 年离宁赴京,1748 年出任浙江遂
安县知县。

③ 参见尤侗《艮斋杂说》。
① 参见赵冀《檐曝杂记·徐健庵》。
② 《卧闲草堂本》第二十四回回末总评有言:士大夫有“名儒而实戏”者,“鲍文卿居然一戏子而实不愧
于士大夫之列,则名戏而实儒也”。这条评语正确揭示了作者借鲍文卿描写“辞却功名富贵”的内在意图。
① 参见《文木山房集》卷三《酬青然兄》和《贫女行》。
② 参见赵慎畛《榆巢杂识》卷上。

迟衡山的原型樊圣谟,1749 年应聘回原籍句容修县志。
杜慎卿的原型吴檠,1745 年中进士。


跟上述真人真事相适应,《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有祭泰伯祠的描写,

第四十六回对虞育德离开南京、杜慎卿“铨选部郎”作了顺叙和补叙,第四

十八回特意点明杜少卿到浙江去“寻”虞博士,第四十九回则对迟衡山回句

容“修理学宫”作了交代。把素材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艺术形象出现的先后联

系起来看,第四十六回就必定写在1746 年以后,第四十八回决不会写在1748

年以前,第四十九回则很可能写在1750 年,。。。另外,根据《全椒县志》

等的记载,吴敬梓40 岁那年,为了祭祀雨花台的先贤祠而卖掉了“江北老

屋”。前此,又为刻印《文木山房集》而三度奔波于南京与仪征之间。所以

特传式的“真儒降生”和仪程式的“南京修礼”决不会写在1740 年以前。也

就是说,作品第三阶段的创作,开始于1740 年以后,结束于吴敬梓去世之前。

从写作特点方面来看,作品的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杂取”和虚构的方法。

为什么吴敬梓的侄孙女婿金和凿凿有据地“揭示”了《儒林外史》的人物原

型,可是人们普遍否定诸如“荀玫之姓苟”,“严贡生之姓庄”,“范进之

姓陶”等等说法?为什么有些专家在纠正了金和的某些错误,考实了范进、

荀玫、严贡生、牛布衣等人物的原型以后,并未在两者之间划上等号?其主

要原因就在这里。当然,这一阶段也有几个人物,如权勿用、马纯上等,是

以一个原型为主来塑造的。但即就马纯上而言,他跟原型冯粹中相比,何尝

没有区别!据《滁州志·冯粹中传》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五的记

载,冯粹中并不像马纯上那样只是条知进不知退的“亢龙”,他还是个“诗

文有奇气”,很懂得“水道利弊”的人物。反过来看,马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