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章《蚀》的前前后后

    茅盾是带着那首《留别云妹》诗下山的。这首留别诗,用一个“完”字,寄寓自己灰丧的心情,对自己曾付出心血,
为之追求的大革命,遭到如此惨重的打击和挫折,他感到失望,失望不是来自敌人,而来自革命阵营里的,原来都是朋
友和偶像!这首“留别诗”并非诗人诗情喷发的产物,而是苦闷心情的宣泄,从喧闹的革命漩涡中心武汉,来到清凉世
界庐山,静寂的山涧,伶仃的孤寂,茅盾只好以译书为打发日子,因而,奔泻的思绪,失衡的情绪,流淌的,是一二首
诗。一二首借爱情外衣,抒发内心的苦涩和孤寂及革命的失望情愫,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挫折?越思想,越觉得革命
前程的迷茫。
    后来,茅盾曾对此作这样反思和自白:“我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感到迷茫,我需要时间思考、观察和分析。自从
离开家庭进入社会以来,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遇事好寻根究底,好独立思考,不愿意随声附和。这种习惯,其
实在我那一辈人中间也是很平常的,它的好处,大家都明白,我也不多讲了;但是这个习惯在我的身上也有副作用,这
就是当形势突变时,我往往要停下来思考,而不像有些人那样紧紧跟上。 1927 年大革命的失败,使我痛心,也使我悲
观,它迫使我停下来思索:革命究竟往何处去?共产主义的理论我深信不移,苏联的榜样也无可非议,但是中国革命的
道路该怎样走?在以前我自以为已经清楚了,然而,在 1927 年的夏季,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弄清楚!在大革命中我看到
了敌人的种种表演——从伪装极左面貌到对革命人民的血腥屠杀;也看到了自己阵营内的形形色色——右的从动摇、妥
协到逃跑,左的从幼稚、狂热到盲动。在革命的核心我看到和听到的是无休止的争论,以及国际代表的权威,——我既
钦佩他们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熟悉,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也怀疑他们对中国这样复杂的社会真能了如指掌。我震惊于声势
浩大的两湖农民运动竟如此轻易地被白色恐怖所摧毁,也为南昌暴动的迅速失败而失望。在经历了如此激荡的生活之后,
我需要停下来独自思考一番。”
    这一番经过思考后的自白,很能说明他当时的思想状况。在 1927 年夏季这个历史横断面上,后顾前瞻,这种思想
是极正常的。
    茅盾从庐山秘密下山,乘船去上海,因为怕船上熟人多,他在镇江就上岸,坐火车到无锡,又转夜车去上海。一路
上,曲曲折折,回到上海东横滨路景云里家里时,已是半夜。悄悄叩门后,不见夫人出来,而是母亲来开门。见是儿子
回来,自然十分惊喜,没等母亲问,茅盾却边进去,边问母亲:“妈,德沚和孩子都睡啦?”
    “两个孩子都睡了,德沚还在福民医院里。”茅盾母亲一边关门,一边说。“什么事?”茅盾一怔,他知道夫人即
将生产,忙急急地问。
    “都是那个姓宋的不好,自己家里钱那么多,偏偏要住在这里,还要德沚腆着大肚子,替他拉蚊帐,自己坐在一边
看,结果德沚跌了一交,小产了,已经送医院好几天了。”茅盾母亲忿忿然地告诉儿子。“宋”就是宋云彬,他先于茅
盾下山,在给茅盾家里捎个信后,就躲在茅盾家里。宋家在与茅盾故乡乌镇相距几十里地的硖石镇,素有“宋半城”之
称。
    “那我去医院看看她。”茅盾问清德沚病房号码,乘月色朦胧时直奔福民医院,看望夫人。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朦胧中惊醒的孔德沚见丈夫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惊喜不已。
    “刚刚到家,妈妈说你小产了,我就赶来。”茅盾用手按着妻子的额角,又关切地问:“现在怎么样?”
    “好了,就是力气没有。”孔德沚脸上露出笑容,回答道。“路上有没有麻烦?”停了停,又问。
    “还好,我都避开了一些熟人。本来去南昌,路不通,就想翻过庐山去南昌,结果那条路也封锁了,在山上又突然
泻肚子,躺在山上的旅馆里,不能动,所以能走动,就赶快下来,路上怕熟人见,就绕到无锡过来。”茅盾简单地把自
己和妻子分别后的经历说了一下。
    “听说南京政府的通缉名单中,有你的名字,所以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支部里的人也替你担心。不少熟人碰见我,
就问你在那里,我对他们说,雁冰去日本了。现在你回来了,如果熟人见了怎么解释?”孔德沚躺在床上,把自己的忧
虑对茅盾说了。
    茅盾听妻子这么一说,陷入沉思,现在一时这么混乱,自己也需要作番调整,而且一旦传出去,难免不遭国民党的
毒手。因而,他对妻子说:“在武汉我写了那么多文章骂蒋介石,通缉也是意料之中。所以,你干脆仍对外说,我去日
本了,我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了。”
    “也只好这样了。”德沚苦笑一下,说。孔德沚此时脑海里,着实为茅盾的安全担忧,也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失
败而苦恼。其实,早在两个多月前,南京政府主席胡汉民就签发通缉令,共有 88 人被通缉,其中茅盾被列为第 58 名。
这是国民党的秘密,外界不得而知。
    从医院回到家里以后,从旧报纸上发现形势比想象的还要黑暗!上海地下党机关被破坏,许多党员被捕,连自己介
绍来上海的郑明德、梁闺放也被捕了。他大吃一惊,急忙把这张 8月 11 日的《民国日报》上的《清党委员会破获共党
秘密机关》一文往下看,该文报道了郑明德、梁闺放、顾治本、曹元标在 7月 6日夜被捕的情况后写道:“7 月 7日晨,
该社又派员 3人,驰往闸北公兴路仁兴坊 45 号、46号前楼,皆铁锁严扃,于是毁其锁进内一窥,除少数木器外,累累
者皆印刷品,共 50 余大包,又觅得藤箱一只,内藏去年跨党分子提取款项之支票存根簿 4册,中央交通局各省通信留
底全部,汪精卫致沈雁冰函三通,日记数册。其他共产党书籍不计其数。乃雇大号运输汽车一部满载而归。”
    茅盾又发现 8月 13 、23、24日的《民国日报》上 3篇题目相同的报道,都是对茅盾曾主持过的交通局破坏后的披
露。8 月 20 日《民国日报。党务》上也报道:“十五年四月中央交通局设于上海,主持者为著名跨党分子沈雁冰,兹
搜得该局各省通讯留底二十三本,书籍无数,支款存根四本。取款者皆著名共产党人,如罗亦农、侯绍裘、高尔柏、沈
雁冰、宣中华、梅电龙、赵醒侬、刘峻山、徐梅坤、邵委昂、蒋裕泉等,??。”
    茅盾看着这些报道,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他感到痛苦、愤怒,也感到心血付之东流的失望。整整一个晚上,茅盾彻
夜未眠。其实,上海这形势的险恶,已经容不得他跨出家门一步了。
    上海已变得不认识了。第二天,妻子回家了,也给他带来许多未曾知道的昨天来不及说的消息。
    知道好友郑振铎因其岳父高梦旦怕他被蒋介石留难,已于 5月 20 日离开上海,去法国、英国了。住在隔壁的叶圣
陶接替郑振铎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经历了这场大变动后,经过近十年的文学活动的茅盾,突然冷寂下来,大革命
中各种各样的人的音容笑貌,特别是许多时代女性在大革命前后过程的变化,或亢奋,或悲观,或厌世,或逃遁,喜怒
哀乐,像电影一样,在冷寂下来之后的茅盾的脑海里发酵、过影。于是,面对生活无着,不能出门的现实,茅盾决心把
大革命中热辣辣的一幕记录下来,艺术地再现刚刚发生的这悲壮的一幕。这种选择,对茅盾来说,实在是个回归举措,
他原先在这场政治活动寻找自己的价值,寻找自己的位置,但大革命的失败和崩析,茅盾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已任的宏愿,
一盆水凉到脚,因而,这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历史使命感的青年知识分子,又选择了文学这个途径,继续着自己的
奋斗和追求。尽管此时上海整个党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党员,被杀的、叛变的、逃逸的,四处云散,各奔东西,但茅盾
通过文学,寻求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寻求真理的追求,依然是那样执著!因而他在《从牯岭到东京》中说:“我是真实
地去生活,经过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
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