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校本部在两湖书院。蒋介石为校长,汪精卫为党代表。当时蒋汪都不在武汉,所以同
时任命邓演达、顾孟余分别代理蒋、汪的职位,但实际上,军校的日常工作是茅盾的老同事恽代英主持。他是军校校务
委员,又是军校的总教官。茅盾到达武汉后,住在武昌阅马厂福寿里 26 号,离军校不远。到军校报到后,茅盾去向周
佛海请教上政治课的内容,周告诉茅盾,政治课内容没有一定章程,暂时用瞿秋白早几年在上大用过的社会科学讲义。
后来,茅盾经过研究,确定给学生讲些基本的常识为好,于是他选了“什么叫帝国主义”,“什么叫封建主义”,“国
民革命军的政治目的是什么”以及妇女解放运动等等。过了几天,即二月上旬,武汉分校正式发布了75项委任令,其中
第 71 项委任是委任茅盾的,其令为“委任沈雁冰为本校政治教官,支中校二级薪,此令。”
    但是,茅盾的政治教官只做了一个多月,在春暖花开时节的四月,中共中央又决定茅盾去《汉口民国日报》任主笔,
这张报纸的实权掌握在党的手中,茅盾进去时,社长是董必武。总经理是毛泽东的胞弟毛泽民。茅盾是接替高语罕任主
笔的。茅盾进报社后,家也从武昌搬到汉口歆生路德安里一号报社编辑部内。因为报社归宣传部负责领导,而宣传部主
要是瞿秋白在负责,因而这段时间,茅盾和瞿秋白往来较密切。恢复在上海时的状态。“四一二”
    前夕,政治形势非常复杂,秋白指示茅盾,报纸宣传要着重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揭露蒋介石的反共和分裂阴谋;二
是大造工农群众运动的声势,宣传革命道理;三是鼓舞士气,作继续北伐的舆论动员。这些指示,给茅盾认清形势作了
及时点拨。在《汉口民国日报》任主笔时,茅盾主要是审稿定版面,然后写一篇千字社论,或斥责蒋介石,或鼓吹革命。
以致后来陈独秀碰到茅盾时,要求茅盾少登些工运、农运和妇女解放的消息和文章,登多了,觉得太红。茅盾把陈独秀
的意见告诉董必武和瞿秋白。
    此时,蒋介石的反共决心已下,汪精卫从法国回来后,与蒋介石进行谈判,蒋介石不肯让步,汪精卫回到武汉,受
到武汉群众的欢迎。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大开杀戒,屠杀中共党员,继而在南京、广州大肆捕杀共产党员,茅盾
昔日共同进行革命活动的朋友侯绍裘、肖楚女惨死在蒋介石的屠刀之下。消息传来,茅盾悲愤不已,感到十分痛心,因
而报纸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通电之类,声讨蒋介石。在蒋介石屠杀革命党人的形势下,土豪劣绅也乘机蠢动,向如火
似茶的农会反扑,报社天天收到各地这类消息,湖北钟祥县农会遭血洗的报道,更是令茅盾悲愤,这些血的教训,茅盾
刻骨铭心。
    正当武汉掀起声讨蒋介石的浪潮时,又传来夏斗寅叛变,通电联蒋反共,讨伐武汉政府的消息,给武汉带来一片恐
慌,5 月 17 日夏斗寅部队占领汀泗桥,叶挺部队奋起讨伐,击溃夏逆。待武汉稍为缓口气的时候,又传来长沙的“马
日事变”,许克祥独立团对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和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屠杀,但长沙的消息真相很迟才传到武汉。
茅盾等怒不可遏,连续写了四篇揭露长沙“马日事变”的社论。使长沙“马日事变”真相大白于天下,革命的急风暴雨,
使革命中心武汉在短短几个月中间,发生急剧变化,敌乎友乎,友乎敌乎,杀声喊声,在这场很有希望很得人心的北伐
革命中,搅成一片恐怖,许多充满幻想的革命青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产生惘然,许多革命偶像如蒋介石、
汪精卫、冯玉祥等,此时已被他们自己的表现击得粉碎,革命的现实告诉云集在武汉的共产党人,武汉不是久留之地。
    6 月底边,天气日渐炎热,夫人孔德沚已经怀上第三个孩子,而且快生产了。于是,茅盾先把妻子送上去上海的英
国轮船。自己则在 7月 8日写完最后一篇社论《讨蒋与团结革命势力》后,给汪精卫写了一封信,辞去主笔。当天就和
毛泽民一起转入“地下”,“失踪”在一个栈房里。隐蔽了半个月光景,茅盾和宋云彬等人奉命去九江,在九江与茅盾
接头的是董必武。董必武告诉茅盾:“你的目的地是南昌,但今天早上听说去南昌的火车不通了,铁路中间有一段被切
断了,你现在先去买火车票,万一南昌去不了,你就回上海,我们也即将转移,你不必再来。”
    茅盾领受中共的指令后,转身去火车站买票,果然去南昌的火车已停开。无奈,正在车站徘徊时,又碰见许多熟人,
都是要去南昌,又都无法去,于是有人建议,可以上牯岭后再翻山下去。茅盾只好决定绕道庐山,再去南昌。此时,同
乡宋云彬他们听说茅盾要上庐山,也要跟着去玩,茅盾不好明说,只好同意。
    第二天,茅盾他们上庐山,住在庐山大旅社。放下行李,茅盾在牯岭大街碰见熟人夏曦,夏曦告诉茅盾,昨天翻山
下去的路是通的,今天又不通了。
    恽代英是走这条路去南昌的,郭沫若迟来一步,今天他下山回九江去了。茅盾请夏曦给想想办法。夏曦答应第二天
让茅盾再去找他。
    第二天,凉风习习,鸟鸣幽幽,茅盾再去找夏曦,夏告诉茅盾,现在去南昌没有办法,这地方不宜长住,你还是回
去罢。茅盾的一切努力都告失败,南昌之路,已经封锁。茅盾回到旅馆,准备下山。忽然,肚疼难熬,茅盾对庐山水土
似乎有些不服,腹泻起来,岂料,一个晚上泻了七八次,泻得茅盾软瘫在旅馆里,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脚一下地,像
踩在棉花堆里一样,摇晃起来。只好让茶房去买止泻药来服。而一同上山的宋云彬他们,玩完庐山以后,就先离茅盾而
去上海了。
    茅盾病在旅馆四五天以后,才知道南昌在八月一日发生了暴动,南昌已经由共产党领导的贺龙、叶挺部队控制了。
这时,茅盾才知道党组织要他去南昌的目的;但他却因交通不通失去了时间。稍有力气后,茅盾挣扎着起床,在街上走
动,忽然碰见在武汉认识的范志超。范志超把自己知道的南昌消息告诉茅盾,并说,山上有许多熟人,不要在外面跑。
有消息由范到旅馆来告诉茅盾。
    困在旅社的茅盾,十分孤寂,他拖着病体,翻译西班牙玛萨斯的中篇小说《他们的儿子》并写了几篇通讯打发日子,
在 12 日那天,又写了自己第一首白话新诗《留别》,写就就寄给中央日报副刊。诗是这样写的:
    云妹,半磅的红茶已经泡完,五百支的香烟已经吸完,四万字的小说已经译完,白玉霜、司丹康、利索尔、哇度尔、
考尔辨、班度拉、硼酸粉、白棉花都已用完信封、信笺、稿纸,也都写完,矮克发也都拍完,暑季亦已快完,游兴是已
消完,路也都走完,话也都说完,一切都完了、完了,可以走了!此来别无所得,但只饮过半盏“琼浆”,看过几道飞
瀑,走过几条乱山,但也深深的领受了幻灭的悲哀!后会何时?
    我如何敢说!后会何处?在春申江畔?在西子湖边?在天津桥畔?
    这首诗是作者此时心情的真情流露。这样一边养病一边译书写作,一直养到 8月中旬,茅盾才托范志超买好去上海
的船票,坐日本轮船转道镇江回到上海,所有行李则托同船范志超带回上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茅盾经历了全部
过程,给他留下的,是悲愤、迷惘、失望,大革命的场面和所有的热烈的革命参加者一样,茅盾绝没有想到,但今后革
命的路该怎么走?从热烈中过来的茅盾也同样无法预测到。茅盾躲开熟人回到上海后,发现自己已经是被蒋介石通缉的
人了,就闭门谢客,过着隐居生活,反思刚刚过去的这一幕。
    风暴过后的平静,充满着矛盾。
    写刚刚发生的这悲壮的一幕,对他来说是个回归。在创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坐标。动摇于成功与失败之间;他回
归文学,成功了。
    对自己曾经孜孜以求过的事业惨遭失败的回忆,令人痛心、扼腕!在中国现代的小说中,有人说“能真正反映出当
代历史,洞察社会实况的,《蚀》可算是第一部。”

第九章《蚀》的前前后后

    茅盾是带着那首《留别云妹》诗下山的。这首留别诗,用一个“完”字,寄寓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