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未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年六月,孙将军自匈奴败绩归来。他在庭上申辩,说这次战败不独在己。根据他捕获的俘虏所述,匈奴新得的汉将教了一套练兵之法,令征伐艰难。我问那汉将是何人,孙将军说那名俘虏也不清楚。只知道他深得某个匈奴贵女的厚爱。
这样的申辩太荒谬,我冷笑着将他下了狱。然而大家心里都是明晃晃的韩说二字。大臣纷纷上书,韩说既叛,当诛其三族,以儆效尤。
连韩府的人都哭天抢地,要求与韩说这个叛逆划清界限。我犹疑了几日,还是没动韩府。同时派人去与匈奴单于探讨换俘事宜。

战争持久了,国内便有些动荡。
曾参与过七国之乱的诸王和另外几个藩王隐隐有些不稳。在七国之乱时,军臣单于就试图联合七国攻击汉庭。我与诸臣商议,认为他们或许又起了心思,便派出使者到各藩国,查看是他们否有异动。
不过如今藩王虚弱,就是与匈奴勾结,也翻不出什么浪。唯一有实力的是刘彻和刘非。

我是君,刘彻是臣。他注定永远赢不了我。我一次次将他推入险境,令他兵马疲敝,不断削减,又不至于像养蛊一般,留下的都是最强的。他明知我的打算而又无可奈何。因为灭匈确实是他一生的志向,他无法撇身就走。

卫青在七月上书,说匈奴人似乎有什么动向。
这晚我忽然被从榻上叫醒。
“皇上,卫将军用虎符调用了虎贲军,正往甘泉宫赶来。”侍卫急报。
下半夜里,宫中一片灯火通明。
他本该在朔方与匈奴对峙,此刻却抛下大军,擅用虎符,调动虎贲军到甘泉宫。我我敲击着御案,问他是想逼宫还是想造反。
其实他想逼宫也不需这么麻烦,直接带大军一路过来,岂不更容易,何必去调动不受他管辖的虎贲营。
卫青孤身进殿,噗通跪下:“皇上,臣得知匈奴人正帅几千名轻骑,从甘泉宫后面的一条小道偷袭而来,故妄动虎贲军,臣有罪。”

我冷眼瞧了他半晌,走下来。心里转过好几个想法。尽管驻军尚未发现匈奴人的迹象,卫青的话,我还是信的。
然而卫青现在忠诚,谁能保证他忠诚一辈子。他今天有理由调动虎贲军围甘泉宫,明天就有别的理由调动羽林军包围未央宫。到后天,连理由都不用了,我的军队怕是直接归了他麾下。
与其现在放纵,倒不如严厉无情一些,让他一辈子不能,也没办法起异心,才是最好的选择。况且他功劳太大,一来群臣嫉恨,二来已位极人臣,我近乎无封可赏。
我收回虎符,开始尽量搁置卫青,用其他将军出战。
卫青是天才将领,几十年才出一个,但大汉不乏可以取代他的诸多能将。

匈奴人偷袭蛛丝马迹后来确实找到了些。众臣的视线再度转向韩说。知道甘泉宫布局的人不多,韩说就是其中一个。
难道是他率领匈奴军前来偷袭,以得战功?我摇摇头。我根本不信韩说会背叛。大汉这些年被捉去的将领不少,谁说非得是他。
就算韩说带匈奴人打到我跟前,我也相信他必定会在最后一刻对匈奴人反戈一击。

八月得到新消息,军臣单于病了,他的弟弟伊稚邪与匈奴太子于单内斗,于单带着韩说夫妇投向大汉。
大臣们上书痛斥韩说,他叛国后居然有脸携匈奴妻子归来,简直是无耻,纷纷请求我将其下廷尉。
他说服匈奴太子归汉是功劳一件,然而带着外族妻子又是为何?据密信所言,两人相处确如夫妻一般。我极为不悦。加上之前重重怀疑,我看着案上一堆堆奏疏,心中微微松动。

投了敌的韩说,还是当初那个韩说吗?或许他真的在外族妻子的怂恿下,真的为匈奴人练兵,为匈奴人指路?这样的想法不断涌上心头又被我按下去。
再有两天他和于单就回京了,群臣太过激愤,我碍于众怒,不得不让侍中拟旨将他下狱。黄绢上韩说二字之后,书写着种种不堪的罪行。我不忍卒看,抬起玉玺,横在半空,迟疑不落。
忽而一只柔软漂亮的手从背后伸过来,覆在我手背,轻轻帮我按了下去。继而摩挲了一会,让旨书上的印子加深。

“皇帝哥哥,我知道你与韩说情谊深厚,万般宠爱,”刘舜在我背后慢条斯理的说,“可是群臣们心里不服啊。倘若投敌后还能回来为官,大汉的秩序就乱了。”
看见黄绢上通红的玺印,我压抑的有些喘不过气来。

句黎湖与刘彻有旧怨,一直在为我牵制他。安置好匈奴太子,我将句黎湖召回来,让他跟匈奴太子多相处,了解匈奴王族。如果能让这个太子一心归汉,然后收拢匈奴人投降是就最好了。如果匈奴太子太软弱,不能担此重任,就换上句黎湖。他和于单是表兄弟,由于单作声明,匈奴人会信个七八分。

盘算起来,韩说已经被关押了半个月。
虽然我吩咐廷尉好好待他,无需审问,但不把放在身边,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心中对他再怎么犹疑,他毕竟与我共处过十几年,情谊犹在。
带上张汤,穿过昏暗的狱中走廊,到尽头,见一处漆黑的监牢里,韩说穿着囚服,背靠木栏,仰头望着墙顶的一扇小窗。
其实窗子那面是另一间牢房,但他就那么看着,安安静静的。

听见打开牢门声音,韩说匆忙转过来跪下:“罪臣韩说见过皇上。”
我在他跟前止了步子,扶他起来:“你这些日子过得可好?”虽然想见他,可见到后想起他做的事,声音难掩冷意。書香門第
我给他两种选择,可以回答在胡地的日子,也可以回答在监狱的日子。
然而韩说被刺伤了似地低下头,只道:“臣有罪。”

我笑道:“你跟了朕这么多年,怎么就忽然变成罪臣了。”我既是讽刺,又有些心疼,将他拉过来,用袖子给他擦了擦弄污的脸。
他还是如往常那般清秀温润。只是神采更内敛些,更黯淡些。与上次新年归来受封穿着严谨的深衣轻裾,束冠佩玉的样子相比,恍如隔世。
韩说抬头看我一眼,既伤感,又眷念。他艰难的开口道:“不论皇上信与不信,臣并未做过任何对大汉不利之事。臣能够从胡地回来,能在死前,让皇上亲自来探望,此生已经无憾了。罪臣愿意领死。”

我听到这句话,心里松了口气,将他揽进怀里拍着背:“朕没打算让你死。你说服匈奴太子降汉,过大于功,朕自然是信你的。只是朕不明白,你为何要带那匈奴女子回来?”
韩说的身体有些冰凉:“她毕竟是罪臣之妻。臣为了活下来见皇上一面,伤害她太多,她也付出太多。臣已经不能辜负她了。” 

作者有话要说:咳,别以为韩说没戏了,末尾四场戏他就有三场呢。




62

62、第 62 章 。。。 
 
 
三人成虎,由不得我不信,我选择怀疑,终究伤了他的心。
韩说一口一个罪臣,听得我难受,想驳了群臣安给他的罪名,让他光明正大的做功臣。考虑到韬光养晦才能长久的保全他,我还是作罢。
看他强颜欢笑,我也无可奈何。

军臣老单于重病将死,我提前派奸细散布消息:匈奴太子于单和他的弟弟句黎湖即将回归。
尔后命句黎湖带胡骑军和降汉的匈奴人护送于单回到匈奴,在大汉新得的朔方郡附近建立第二王庭,聚集和招降匈奴人。
朝议时有大臣道,句黎湖是于单的表弟,而韩说是军臣老单于的女婿,两人同样沾亲带故,易得匈奴人信任,何不令他也前往?我有点哭笑不得的准了。

这年九月,诸事都布置完毕,只等一个恰当的契机,与匈奴展开最后一战。

在等待的日子里,耳边清净到除了诸臣口中的国事,和秋日宫苑中的蝉鸣,几乎没有任何杂音。
刘荣走了,刘彻逃避与我见面,太傅忙于筹备种种细小繁杂的事务,卫青和霍去病在前线,句黎湖和韩说在朔方,两名弟弟各自居住藩国,且不亲近,不说也罢。
猛然回头四顾,我身边几乎一个旧人也不存了。

唯一剩下的那个从小粘着我的弟弟,一天比一天虚弱。于是我除了前殿,宣室,掖庭,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刘舜的寝宫。他与王后分殿而居。

下午,我如往常一般踏着正午的阳光进入他寝宫,见刘舜在窗前摆了张软榻,卧看窗外风景。少年皇子因日照而微眯着眼睛,表情恬静,身体消瘦,肌肤苍白,衣裾铺散着,真真风流年少。
“皇帝哥哥,你来了。”刘舜略微起身,我忙扶他躺回去。
他恬然笑着,仿佛在挥洒自己最后的青春美貌:“你陪我睡一下吧。”
“好。”软榻很大,从腰的部分向上斜立,适宜靠着。我便也上榻。宫殿四周帘幕飘荡,风景隐约,宫女安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