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西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帘一挑,黄羊媳妇走进来,手上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黄羊媳妇是个热心肠的女人,手脚又麻利,玉莲临生产的前一天她就扔下家里的营生过来了,女人坐月子身边哪能没人呢?
  黄羊媳妇坐在炕沿上对玉莲说:“嫂子,吃饭吧。”
  玉莲神情恹恹地:“我哪能吃得下,一点心思也没有!”
  黄羊媳妇:“快别这么说!嫂子,太春哥出门没告诉你,他也是怕你担心。不会有别的意思的,你不要多心,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三义泰的生意。”
  玉莲:“唉,咱不怪自个儿的男人没良心,要怪也只能怪女人的命不值钱。谁不知道生孩子那是女人过的一道鬼门关。这样的节骨眼上自个儿的男人不在跟前,就算是你为了三义泰的生意,走的时候也总该跟老婆过个话吧?明明知道自个儿老婆已经大肚连天,走的时候却连个招呼都不打。”
  黄羊媳妇笑道:“不用想那么多了,这是太春哥的不是,等他回来再跟他算账。眼下要紧的是孩子大人都挺好,这就比什么都强!来,快趁热吃吧凉了会闹肚子的。”
  玉莲接过碗:“说的也是,做男人吗,为难的事都在他们肩上担着呢!女人有女人的苦楚,男人有男人难处。女人的苦楚能说出来,男人的难处有时候是说不出来的,只能憋在肚子里。你想想那苦要是说不出来该有多憋屈。”
  黄羊媳妇笑了:“嫂子说得多好,你看你懂的道理比我多,怎么还是想不开呢。”
  玉莲:“我不是想不开,我是担心出门在外的男人,你也知道的云台山那边在打仗,这刀枪剑戟的不是闹着耍哩。万一有个好歹留下我们孤儿寡母你说该咋办?”
  黄羊媳妇沉下脸:“可不敢瞎说!咱们妇道人家得多说点吉利的话才是。你看光顾了说话了面都凉了,快吃哇。”
  玉莲开始低下头吃饭,她吃得很慢,一边挑着面一边想着心事。
  黄羊媳妇拿摸布擦着桌子,认真地说:“嫂子,一会儿我上街买几炷香回来你在关老爷的神阖前烧烧香许许愿,太春哥在千里之外,咱们女人在家只有求关老爷保佑他躲过刀枪剑戟七灾八难,平安归来!”
  玉莲点点头,笑着说:“还是你想得周到。”
  滚滚的长江上,一只帆船顺流而下。船舱内男女老少拥挤在一起,杂乱不堪。
  太春坐在船舱的地板上,为了打发时光,他凑到旁边的一位老年乘客跟前搭讪着问道:“老先生是往哪里去啊?”
  老年乘客说:“我是回抚州去的,我的家乡在抚州。你去哪里啊?”
  太春:“我到云台山去。”
  老年乘客吃惊地:“先生是要到云台山啊?”
  太春:“对,云台山。听说太平军和官兵正在那边打仗,老先生知道这回事吗?”
  老年乘客:“是啊。云台山自古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已经三四年了,太平军和官兵一直在打拉锯战。”
  太春:“拉锯战?”
  老年乘客:“拉锯,不懂吗?”
  太春:“哦,我是没听清楚老先生的南方口音,拉锯我懂我懂,就说打仗就像木匠扯大锯似的。”
  “对了,打来打去的,今天我来了明天你来了,抓兵抓得老百姓家里都没有男人了。”沉默了一会儿老年乘客又问:“哦。我听你刚才打听云台山,你到云台山探亲还是访友?”
  太春:“老先生,我到云台山做生意。”
  老年乘客:“后生,胆子不小!到了那边你可千万要小心喽!”
  太春正与老年乘客聊得热闹,被一阵嘈杂声打断,好像船也停下来不走了。
  太春问前面的人:“哎,船怎么不走了?”
  前面的男人没好气地说:“你问我,我问谁去?”
  太春担心道:“该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太春站起身向前走了几步,发现江面上出现几只大船,船上站满了军队,士兵个个手持大刀长枪,他们的船被挡住了去路。
  船舱里乱了起来。
  船老大喊道:“莫要慌!大伙坐好莫要乱动。”
  太春知道遇上麻烦了,不由得有些紧张。
  帆船在兵船的逼迫下慢慢靠了岸,许多持枪的士兵等候在码头上。
  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说:“大家听着,我们是官军,不是土匪,我们不叨扰老百姓。依照大清律例这条民船官家征作军用了,请客商们快下船,勿要耽搁军机大事!”
  船上的人仿佛被吓傻了,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动。
  这时几个士兵在岸上拖了一块跳板搭在帆船的船帮上,军官见大家不动显然生气了,喝道:“怎么还不动?赶快下船,不然我就要以违抗军律处置了!”
  一个年轻些的船客说:“我是要到抚州的,在这里下船怎么办?”
  军官:“你没听明白吗?这条船管家征用了,赶快滚下船。”
  又有些人喊道:“我们也是要到抚州的,我们不下船。”
  那军官厉声喝道:“那老子就不客气了。”军官一摆手,几个手持佩刀的士兵立刻涌了上来。
  老年乘客拿胳膊碰碰太春:“走吧,不然要找倒霉的。”
  太春跟在老年乘客身后踏上下船的跳板。
  船客们见状旅客依次下了船。
  太春问老年乘客:“老人家,您打算怎么办?”
  老年乘客掂掂背上的包袱:“还能怎么办,靠两条腿走呗。”
  太春:“老人家,此地离云台山还有多少里呀?”
  老年乘客说:“大路六百小路四百五。后生,莫犹豫喽,山高高不过日头,路长长不过腿脚,走一里地就少一里地,再犹豫就赶不上店口了!”
  太春犹豫了一下,跟在老年乘客身后向前走去。
  晓行夜宿,太春走了大约十来天的光景,终于远远望见云台山镇的牌楼了。
  云台镇街道上人迹稀少,许多店铺都关着门,显得十分冷清。太春转了两条街,好容易看见一个年轻人蹲在道边在卖什么,他过去一看,是大黄!太春心里一阵兴奋,于是走过去问道:“兄弟,自己采的大黄啊?”
  蹲在那里的年轻人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嗯。”
  太春拿起一块大黄在嘴里嚼嚼:“货倒是不错,这样的货你有多少?”
  那年轻人说:“只有这一点儿,都在这儿了。您想要多少?”
  太春俯下身子,低声说:“两万斤。”
  那年轻人惊讶地:“那么多呀?没有。”
  太春向四周望望:“这街上稀稀拉拉的看不见几个人啊。哪里像是著名的云台大黄集镇。”
  年轻人说:“没办法,赶上打仗了吗。每日集市上来的都是附近的药贩子。远处的买客都不敢来,就是药农也害怕,弄不好就会被抓兵抓走的。”
  太春:“那你怎么不怕?”
  年轻人捋起裤脚让太春看:“我有残疾,一条腿瘸了。掌柜是打归化那边来的吧?”
  太春:“你怎么知道?”
  药农:“我们云台山产的大黄历年来十之七八都是被归化来的买客买走的。我们对归化的买客最熟悉不过,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听说归化商人把大黄直接运往了蒙古和俄罗斯,是吗?”
  太春:“是这么回事。”
  那年轻人说:“那可是赚大钱了。”
  太春翻拣着地上的大黄,随便和卖主聊着:“银子倒是能赚上,可也不是那么容易。”
  年轻人说:“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内行。要说我这大黄那是最上乘的,质量没有一点问题。”
  太春:“你说的是真话,你药的确实是不错。请问老弟尊姓大名?”
  年轻人自嘲地说:“什么尊姓大名,我姓许名叫路得。家就在镇子东边,不到十里路程。”
  太春:“哇,真是巧了,原来咱俩是本家呢,我也姓许。”
  许路得也很兴奋:“哦,真是巧事。看样子你年长我几岁,那我就叫你许大哥了。”
  太春也高兴道:“好!想不到我刚到这儿就认了个兄弟!”
  许路得也是个爽快人,他直言问道:“许大哥,你是到云台山来是…”
  太春:“路得老弟,我就是来收买大黄的,你看这云台山的集镇稀稀拉拉的看不到几个卖大黄的人,你能帮帮我吗?”
  路得:“大黄不成问题,许掌柜打算收多少?”
  太春:“刚才说了,至少要五万斤!”
  路得说:“既然认了兄弟,事情就这好办了,不就是五万斤吗,你跟我走就是了。我可以这样跟你说,就我们台怀村方圆十里地,就能收到五万斤上等大黄。您都不要东奔西跑,坐在我家的竹椅上喝茶晒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