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别裁(上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朋友、老前辈。像古人说的“念旧”

    ,老朋友的交情,始终惦念他,即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如韩信一饭难忘的故事,他倒楣的时候,饿得不得了,在溪边吃了一个洗衣服老太婆的饭,匆匆忙忙,没有问清姓名就走了。 后来他封了王,想找这个老太婆报答,找不到,只好将千金放在水

 415

    204论 语 别 裁

    里。 古人就有这个精神。 汉光武当了皇帝以后,找老同学严光来叙旧;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要找年轻时和他一起种田的老朋友田兴出来,找不到就下令全国找这个人。 田兴却硬不肯出来做官,只是到处在做好事。 后来有人报告,一个县里,有五只老虎出来吃人,厉害得很,而有一个人把那五只老虎都打死了。 朱元璋接到这封公文,知道一定是他的老朋友田兴做的好事。 于是找来翰林院的进士们,都是文学修养非常高的,以现在来说,都是研究院中的博士。 朱元璋要他们赶快写信去把田兴找来。于是翰林先生们之乎者也矣焉哉、孔子曰、孟子曰的,咬文嚼字。朱元璋看了半天,皱皱眉、摇摇头,还是自己动手写。 他写的是白话,内容大要说:皇帝是皇帝,朱元璋是朱元璋。 你不要以为我做了皇帝就不要老朋友。 你不来,就没有种。 我们两兄弟还是好兄弟,我今天不是以皇帝身份找你来。 我们两兄弟见面,皇帝是皇帝,朱元璋是朱元璋,有种的你过河来吧!

    和当年两个人放牛时,打架对骂的口吻一样。 田兴看了这封信来了,来了但还是不做官,玩了一阵子走了。 这就是说历史上的念旧。 可是今天的社会,这种事就很少了。 有的人环境好了,看到老朋友,要问贵姓了。 古人说富贵不可骄人,只有贫贱可以骄人。 穷人气大,我反正穷,不看你就不看你。 这是故旧的第一个观念。故旧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传统,故旧不遗就是传统观念不要放弃。 如果你要推翻传统,最好先推翻你自己,因为你是父母生的,祖宗传统而来的。 没有父母这个传统,就传不下来你这个统,万事总有个来根。 所以孔子说“故旧不遗”

    ,一个伟大的人物,一定有真感情,可以做英雄,可以做烈士,

 416

    泰 伯 第 八304

    有真感情才肯牺牲,才付得出来,有这种血气,“则民不偷。”

    偷是偷巧。 不偷巧,社会风气就稳了。孔子这一段为什么放在《泰伯》下面?就是讲政治哲学的风气问题,儒家主张的道德政治,个人修养首先在道德的精神。 道德的精神要坚定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才能够发挥出来。上面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第二篇《为政》的发挥。接下去看这书上的文字,可见是孔子的门人所记载的。 前面曾提过,在中国古代的习惯,直接的学生称弟子,再隔一代以后的学生称门人。 到后来才慢慢混合称用,凡是学生辈,都称弟子,也可以称为门人。

    无愧平生事大难

    这篇下面差不多都是门人的记载。 下一节是讲曾子。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这一节最后的“小子”

    ,现在是骂人的——你这个小子——过去的意思就是“年轻人”。等于现在说的,“你们这些年轻人”

    ,这是他对学生的称呼。这一节话,为什么加在《泰伯》篇里?

    这是颜回死后,传

 417

    404论 语 别 裁

    承孔子道统的曾子,对学问修养的经验谈。 我们在第一篇里就读过曾子所提出的,每天以三件事反省自己的学养——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他有病快要死的时候,“召门弟子”

    ,这里门人与弟子连起来用,就是曾子把学生乃至他的徒孙们,叫到前面来,吩咐后事。 他说:“启予足,启予手。”根据这六个字,就知道曾子已经病得手脚都麻痹了。说到这里,我们要晓得,通常一个人生机的消逝,往往从脚部开始。 试看婴儿,躺在小床上玩,最早期是用两脚蹬着玩,手不大动,这时候生命力在脚部,脚就是根。 到了幼儿时期,小孩子是坐不住的,两只脚总要跑,因为他生命的活力,在不断的生长。 到中年以上,渐渐脚不想动,而动手、动脑筋。 年纪再大一点,一坐下,“二郎腿”翘起来了。 再到晚年,“二郎脚”都不翘,最好是身子一仰,靠在椅背上,两只脚架到写字台上去了,因为脚上没有力气了。 所以中国以前看相的说,老年人到冬天而脚心还发热的,是长寿之相,其实是生理上两脚还有生命的活力。且看老人,脚活动不灵活,走路吃力,脚已近死亡。越老下面越僵化,生命力没有了,最后手也懒得动,只用脑筋。 到了临死的时候,除了少数的例外,一般正常的情形,是脚先失去知觉。 现在西方正在研究“死亡的科学”

    ,死亡成为了一种专门学问。 这也是受了东方古老文化的影响之一。所以曾子说“启予足,启予手。”因为他的病严重到快要死了。连自己的手脚在哪里,都不知道,自己不能指挥了。只有叫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摆摆好。 他这时快要断气了,只有

 418

    泰 伯 第 八504

    用头脑。 等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放端正了,然后他引用《诗经。小雅。 小旻篇》的句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意思是作人作一辈子,常常提心吊胆,尤其是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更难。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盖棺论定”

    ,一个人好与坏,要在棺材盖下去的时候才可以作结论。不过我经常告诉朋友,据我的经验,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盖棺并不能论定。 我就发现许多人,带着冤枉进到棺材里走了。 绝对的好人,行善一生,到进棺材作结论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论并不见得好。或者做某一件事,在盖棺的时候觉得他错了,将来也许又发现他并没有错,但已经太晚了。 所以在我的看法,“盖棺论定”

    这句话有时候也值得怀疑,有时盖棺还不能论定。

    冯道的故事

    我们举出一个人来做例子,这是讲到这里,顺便讨论历史。 在此要特别声明,冯道这个人,是不能随便效法的。 现在只是就学理上,作客观的研究而已。 唐末五代时,中国乱了八十多年当中,这个当皇帝、那个当皇帝,换来换去,非常的乱。 而且都是边疆民族。 我们现在所称的边疆民族,在古代都称为胡人。 当时,是由外国人来统治中国。 这时有一个人名叫冯道,他活了七十三岁才死。在五代那样乱的时候,每一个朝代变动,都要请他去辅政,他成了不倒翁。 后来到了宋朝,欧阳修写历史骂他,说中国读书人的气节都被他丧尽了。他曾事四姓、相六帝,所谓“有奶便是娘”

    ,没有气节!

 419

    604论 语 别 裁

    看历史都知道冯道是这样一个人,也可以说冯道是读书人中非常混蛋的。我读了历史以后,由人生的经验,再加以体会,我觉得这个人太奇怪。 如果说太平时代,这个人能够在政治风浪中屹立不摇,倒还不足为奇。 但是,在那么一个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这确实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第一点,可以想见此人,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而且其他的品格行为方面,也一定是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古今中外的政治总是非常现实的,政治圈中的是非纷争也总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当时没有一个人攻击他。 如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他,可太不简单。 而且最后活到那么大年纪,自称“长乐老人”

    ,牛真吹大了。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敢这么吹牛,其中一个是当皇帝的——清朝的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

    ,做了六十几年皇帝,活到八十几岁死,样样都好,所以自称人生已经十全了。 做人臣的只有冯道,自称“长乐老人”

    ,这个老人真不简单。 后来儒家骂他丧尽气节,站在这个角度看,的确是软骨头。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历史上、社会上,凡是被人攻击的,归纳起来,不外财、色两类,冯道这个人大概这两种毛病都没有。 他的文字著作非常少,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东西留下来,他的文学好不好不知道。 后来慢慢找,在别的地方找到他几首诗,其中有几首很好的,像:天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