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自我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 我 论312

    是无法找到的,必须到别人的名字下面去寻找,到他的追随者们的简历栏目中去寻找……一位天才的潜意识领域是无法丈量的。这个领域是由他的读者身上所发生的、他本人井不知晓的一切所构成的。“

    ①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任何一个凡是不知不觉地在许多其他人身上留下自己或大或小的印记的人。

    ①帕斯捷尔纳克:《空中旅程》,莫斯科,1982年,第201页。

…… 219

    412自 我 论

    第 二 章生命全程

    自我意识的萌芽

    我很想知道,是否有人能够准确地确定,他在一生的什么时候初次产生了关于自己的自。

    我的明确的观念——自觉生活的萌芽。每当。

    我开始整理和归纳我的最初回忆时……这些回忆都好象在我眼前躲来躲去。

    科瓦列夫斯卡娅

    我们的自我意识是怎样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呢?围绕这个题目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但是这方面的实际科学知识还是极为贫乏。这有不少原因。

    首先,由于生命全程具有多维性,要想拟定一个反映反思的“自我”发展的实质性心理模式,是不可能的。发展心理学只能跟踪观察“自我性”的主要前提和要素形成时的发生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并借助于社会学

…… 220

    自 我 论512

    来确定,某一社会的一个中常个体在其生命全程的这个或那个阶段可能产生哪些关于自我的问题。此外,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研究在年龄期分布上是极不均衡的(关于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著作很多,而关于成年期的著作则几告阙如)

    ,况且在自我意识的年龄期过程方面,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实验研究,都失之于选题互相脱节。对于小孩,心理学家留心的是他们的自我描述的逻辑、“自我性”

    意识的产生和性别认定意识的形成;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主要是从情感角度和自我认定意识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成年人的自我意识,主要是从自律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角度加以研究,对老年人的自我意识,主要是通过年龄范型变化和心理顺遂感加以研究。

    要想把这些研究角度衔接起来,往往是不可能的。

    前文提到的个体发展类型和形式的多样性,也是横在广泛概括道路上的一个障碍。

    即使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最初萌芽,也是很难说清的和神秘的。

    自我意识是怎样和在多大年龄发生的,幼儿关于自我的最初观念是怎样和在几岁开始形成的?用回顾方法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

    “本来我仿佛找到了铭刻在我的记忆中的那个最初的自我印象;但只要我对它稍加思考,就立刻会有另外一些印象从中显露和呈现出来——那是一些更早期的印象。最令人沮丧的是,我自己根本无法判断,这些印象中哪些是我真正记得的,哪些是我童年时代事后听来的,而我所

…… 221

    612自 我 论

    以认为是我记得的,其实只是记住了别人讲述给我的。“

    ①

    除了回忆的“躲避”和回溯往事时会“加进”后来的印象这两种困难之外,还有第三个困难,那就是:记得自己的印象还不等于记得感受这些印象时的自己。

    童年的一切反映,无论是自传还是小说,都包含着以后的年龄经验的投影,因而只能用批判的态度看待它们。

    对认知过程的理论解释有助于克服这些困难。根据这种解释,自我意识的发生同行为自我调节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相应地具有一种特定类型的信息过程。

    第一类信息由感觉构成,第二类信息由知觉构成,第三类信息由意识构成。所谓意识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于感觉和知觉的多种个体模态的信息,形成对系统本身状况及其环境状况的统一的多维观念,这种观念同关于记忆和机体需要的信息整合,而机体的需要则产生情绪反应和使机体适应环境的行为程序。”

    ②意识的出现以及根据个体先前经验构成的前意识感觉和知觉的整合,使第四类信息——主观经验成为可能和必要。主观经验就是把相继产生的知觉、回忆、情绪和行动等重断组合成统一的、合乎逻辑的事件或有始有终的体验。

    ①《科瓦列夫斯卡娅选集》,莫斯科,1982,第27页。

    ②约翰,E。

    R。

    :《意识的模式》,载施威茨,G。

    和夏皮罗,D。

    编:《意识和自我调节研究成果》一书,纽约—伦敦,1976,第1卷,第1—50页;并见杜布罗夫斯基,。。和切尔诺斯维托夫,E。

    B。

    :《主观实在性V U分析(价值与意义侧面)

    》,载《哲学问题》,1979年第3期,第57—60页。

…… 222

    自 我 论712

    随着主观经验所涉及的时间跨度越益增大,便形成了个体的历史——关于一连串小事的记忆。在这一基础上产生了第五类信息——“自我性”

    或“自我”

    ,作为长期记忆的结果。

    长期记忆仿佛是记录个体主观体验的一篇大事记。而作为“自我”发挥作用的必然后果,同时又作为“自我”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的第六类信息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根据他的既往生活体验史,特别是既往生活体验史的最稳定特征对其主观经验的解释。根据以往经验解释现时的,眼前的意识内容,可以大大巩固低级层次的信息,强化对其它重要生活体验的回忆,进而又强化对这种信息进行经常的、有目的性的寻求。换句话说,也就是进入一种特殊的、以主体为客体的认识过程,这就是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的各种认知过程,受到记忆容量、记忆方向、注意容量及其选择水平、语言发展等心理素质的制约。这些素质的进化同神经生理过程有关(例如,现有资料说明自我意识中枢同语言中枢一样,也位于大脑的左半球)。但是,“自我”所体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尽管是心理内部过程的产物,要想仅仅“自下而上地”即在自然科学对意识所作的描述范围内来了解这种主观现实的实质是根本不可能的。使个体开始有自我意识并能表现自己的主观性的那种心理过程,并不能使人解释它们的价值意义实质:主体究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哪些方面以及为什么要集中在这些方面,他认为什么是自己的“自我性”

    ,他选择哪些自我实现方式?

    正如杜

…… 223

    812自 我 论

    布罗夫斯基强调指出的那样①,意识活动本身的特点就在于它具有双态性即同时反映属于“自我”

    (主体)的东西和属于“非我”(客体)的东西。但是,这道分水岭是相对的,“自我”和“非我”这两个模态只有互相对立才有意义。因此“自我”原则上具有主观内部性,这种主观内部性也扩及到“自我”的低级层次。

    从认识的角度看,反思的“自我”是一个等级结构。这个结构的高级层次只是在低级层次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和其它心理机能的发展并行不悖的。尽管这方面的科学资料还十分零散,但心理学家根据“自我”形象和其它认识功能的发展具有同型性②的原理,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假说,兹分述如下:范畴(概念)的“自我”把个体所掌握的有关自己的全部信息加以整合,因此“自我性”发展水平越高,“自我”的信息基础也就越广泛。局部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演进总是先于范畴“自我”结构的变化。随着个人的发展,其自我知觉越来越精细化,而其整体的“自我”形象(即“自我观念”)则变得更加概括、稳定、具有内在一贯性。成年人不同于孩子,他善于把有关自己的相互矛盾的信息加以整合,而把这些信息按等级排列组织起来后,他就可以更加自由地变换自己的行为了。

    “自我性”

    的一些与当前生活情况和冲突性

    ①杜布罗夫斯基,。。

    :《理想问题》,莫斯科,1983。

    V U②同型性即客体与客体或过程与过程之间的一致性,说明客体与客体或过程与过程的结构同一性。

…… 224

    自 我 论912

    情势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