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境插队手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一想,怎么说,我也是被逼出来的。
  真的是无可奈何了,450元呢,相当于一个人十多个月的工钱。一年多交涉没有结果,三次上门不给回音,碰到谁能不生气?我当时甚至拿定主意,一天不解决就在他家住一天,十天不解决就在他家住十天。
  当然最后只在他家住了一夜,就解决了问题。还算好,对他对我,都没有带来太大的麻烦。
  我与这个刘科长素不相识,尽管他那天对我很冷淡,但没对我暴跳如雷,没在半夜把我从家中轰走,没叫警察来家中抓我,必须公正地说,也不算个坏人吧。





    正文 176、首场雷雨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1:00 本章字数:2093

到县城讨债回来,我去看地。
  这是例行公事。在夏锄铲趟前,队长要掌握地里庄稼的出苗情况,据此来安排下一步的补种措施和铲趟地块的先后顺序。
  小麦已经压了一遍茬,大豆在垄沟上拱出了歪着脑袋的小苗苗,水稻在水池里露出了密密麻麻的针尖儿……一切都还不错。
  太阳暖暖的,天气有些闷热。走累了,我坐在地头歇歇。
  大地蒸发的热气中,掺杂着庄稼的和野草的嫩芽气息。看着地里那些已经钻出泥土的庄稼,我觉得世上万物的生长也跟它们差不多,在最初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你看这些种子,在黑暗的地下,上不见阳光提携,下有泥土挤压,根须的生长、芽瓣的拱动,是多么艰难。不过,一旦露出地面,阳光雨露便会前来眷顾,生命就可以茁壮成长了。
  我掏出小本本,上面记着:小麦87垧、大豆80垧、水稻46垧、苞米15垧、谷子15垧。
  这是生产队今年主要粮食的播种面积,它们分布在大大小小19块地里。我上午已经看了11块,今天能全部看完。
  本子上,还有上午看地的详细记录:
  江边大块小麦地,密度够,播种质量好,但有地崩子,有点旱,麦叶上有黄点,叶尖焦黄。
  树林大块小麦地,密度不如桥坡地,但比去年稠,只是靠东面有漏播,整体播种质量还行。
  8垧新荒地种了一年青黑豆后,今年新种小麦,长势良好。
  提醒:北面13垧小麦地要抓紧追肥。
  大豆地比较集中,西面地第四排低洼地头上有一垧地没翻过来,同机耕队商量一下,抓紧翻地,补种青黑豆。
  北面地没有像西面那样按传统的60公分起垅,全部实施45公分垅平播的新法,但垅距情况不理想,宽窄不一。
  道西大块豆地,无漏播,但可能播深了,苗没出齐,显得有点稀,靠东面有一条一米来宽的空白,应该是整个半拉播种器输送管堵塞了,可以补种些其它作物。
  水稻地西面30垧出苗正常,北面沙土地第一年种了16垧,因地温高,并试验了豆饼颗粒肥和除草醚,苗势喜人。
  谷子没什么问题,苞米地在北树林前的8垧有牛马蹄印,还有乌鸦前来叼苗,要加强看管。
  晚上,我在宿舍召开队委会。
  队委会根据我看地的情况,安排了下一步的工作。
  一线劳力以铲趟为主,由我编组带队;
  补种地块由副队长老吴和负责科研的晓雁负责;
  经济作物和菜地由李承兴带领三线妇女干;
  外出副业生产由车马队长何明英带队。
  会议刚散,今年的第一场雷雨来了。
  在漆黑的夜里,狂风裹胁着豆粒般大小的雨点,噼里啪啦地击打在屋顶窗户上,天空中不时闪耀着刺眼的青光,如同宝剑般弯曲着、颤抖地劈砍在被压抑的地壳上。
  眼前的一切,都在闪电中伏下背去。
  紧跟着,“轰隆……”的巨响,像要把整个地球都炸裂一样,震耳欲聋。
  白天的闷热窒息,在雷电不可压抑的吼声中,被彻底扫荡。吼声伴随着清凉,尽情地在空间轰鸣着、弥留着,像陡崖峭壁上滚下无数的巨石,其声之烈,其势之猛,让散会的人望而却步。
  老吴慢悠悠点了一根烟,说:“这一时半会的,走不了。”
  车马队长何明英说:“走不了也得走呀,我得去马棚看看。”说着,他把外衣脱下来,撑在头上,一路小跑冒雨走了。
  保管员李胜俊也一弓身,说了句:“我去仓库看看!”就冲进了雨中。
  其他队委一看,也纷纷顶着雷雨散去。
  剩下老吴一个,把刚点起的烟一掐,不顾我的挽留,手朝我一摆,走了。
  同住的云龙知道我今晚要召开队委会,早早地不知跑到知青点哪间宿舍去侃大山还没回来。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听屋外的雷雨声。闪电中,可以看到窗外一挂挂密集的水珠巨帘,远处更是茫茫一片。
  我回忆着白天看地的一幕幕细节,生怕在刚才的会议安排中有什么遗漏,同时也担心这场雷雨会造成什么新的问题,迟迟不能入睡。
  第二天一早醒来,四周静谧,云龙一夜未归。
  我推门一看,乌云四散,天开日晴,雷雨早已在下半夜嘎然而止了。
  门前尘埃一扫而光,大地散发出凉爽、潮湿、令人心醉的气息。隔壁老乡家那一片自留地里,蔬菜叶子上饱含露珠。太阳刚沐过浴,从黑龙江东边苏联边防岗楼的背后,冉冉升起,桔红的,特别新鲜。
  对着太阳,我忍不住大叫:“噢!好呀!”
  “什么好呀?”不经意中,晓雁来到我的宿舍面前,手里捧着前两天帮我洗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
  我笑笑:“没什么,瞎叫的,你看,那太阳多好看!”
  她回头向着东方,早晨的阳光打在她微笑的脸上,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正文 177、两坊扩建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1:00 本章字数:2181

我们这个生产队的老乡,以前大部分是古城镇民。解放后政府不支持经商,这些人才转而务农。只是镇里的人,脑子比屯里的人活络。粉碎“***”后,几个老农一看不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就建议把原来只为社员服务的粮食加工业――豆腐坊和电磨坊,进行一番翻新扩建,向古城周边几个队和古城居住的所有人提供服务,这能为生产队挣不少钱。
  队委会酝酿后,觉得也花不了多少钱,就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今天,翻新扩建的豆腐坊和电磨坊开业了。
  天还蒙蒙亮,我就去看当天的营业情况。
  豆腐房开在古城的主街上,离知青点没几步远。老远就看到豆腐坊亮着灯,屋顶上炊烟袅袅。
  走进豆腐坊,一匹瞎马正围着磨盘在转,磨盘上吊桶清水,桶底有孔,一溜细水慢慢地灌入磨眼。来自关内的老祁自荐做豆腐,就让他负责这摊了。他昨夜就开始浸泡豆子,现在只见他把这些泡大泡长了的豆子往磨里加,磨碎的豆子变成乳白色的豆浆,从磨缝里涓涓流出。
  然后,他又把豆浆倒入大锅。等大锅烧开了,老祁开始滤包。他把纱布四角系在十字型木架的四个顶端,中间悬挂到房梁上,轻轻摇动,浆水哗哗流出,纱包里留下了豆渣。
  过滤后的豆浆经过第二次熬煮后,老祁舀了一碗给我,说:“你尝尝。”
  我尝了一口,热乎乎香喷喷的,说了声:“好!”
  老祁乐呵呵地拿起早已调好的卤水,慢慢融入豆浆,豆浆神奇地逐渐变稠。只见老祁用大勺把豆腐脑舀上豆腐板,分装在两个板盒内,舀平抹平后,再用木板压上。
  他对我说:“把水控净,撤掉板盒,豆腐就成了,不过这要等一两个时辰。”
  我有点担心:“你最好在门口贴个告示,要不大家怎么知道今天卖豆腐呢。”
  老祁笑了:“你放心吧,保证全部卖光。就这点东西,昨晚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了。”
  此时,天已大亮,我再去电磨坊。
  因为新的知青食堂在秋天盖好后,可以兼做会议室,我们把现在的政治文化室改造成电磨坊了。
  电磨坊还算比较现代化,用的都是机器,可以碾米、磨面、轧大小碴子……
  早在一个月前,就让国明学着掌握机器,让他负责电磨坊的事。一大早,国明已经到了,正在给送粮来的人登记。
  我问国明:“今天开张有什么问题吗?”
  国明说:“昨天晚上又试了一下,没问题。”
  送粮来加工的人中有人同我打招呼:“你小子精呀,又开豆腐坊又开电磨坊的,想当地方老财啦?”
  我回应说:“管它当什么呀,我还想明年开油坊、开酒坊呢!只要能挣钱就行!”
  大家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