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努尔哈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四贝勒按照努尔哈赤的意思,先攻破萨尔浒的明军主力,再回头围攻吉林崖的杜松军。
  当时,后金八旗兵马约四万五千人,而萨尔浒的明军仅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努尔哈赤集中两倍以上的优势兵力,进行围攻,使后金军队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明军的萨尔浒大本营,由总兵王宣、赵梦林等主持,他们用战车环阵,并在外围挖堑、埋树栅,又在外面布列火铳、大炮,用旗鼓壮威,准备与后金进行一场厮杀。
  两军攻战开始以后,努尔哈赤先命令先锋军冲杀,明军立即放火铳,燃放大炮。眨眼之间,血肉横飞,八旗兵仰面扣射,万矢如雨,纷纷落在明军中,与此同时,那些铁甲骑兵奋力拼杀,反复冲击,锐不可挡。
  王宣、赵梦林等,紧守营门,指挥兵士与八旗兵激战。
  由于旗兵凶悍异常,那种有进无退的战斗作风,令明军将士胆寒,特别是那铁骑,只是集中突破一点,逐步扩大,然后再攻陷方阵,突破战线,粉碎联队,驱散步兵,使全军瓦解。
  这是八旗兵的一贯打法,保守的明军,用战车列成方阵,一旦被旗兵突破一点,必将全军溃败。
  总兵王宣已看到这危险,便说道:“如今杜将军那边消息不通,这里的炮手已死伤多人,面对八旗兵的轮番冲击,咱们在此被动地死守,怎么办?”
  二人正商量对策,士卒进来报告道:“后金的骑兵又冲来了!”
  两位总兵急忙从营里走出来,只见后金国的骑兵,如汹涌的波涛,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很明显,努尔哈赤依恃众多的兵马,决心消灭明军的萨尔浒大营,他们的骑兵对被动的明营进行一次又一次地冲击,堑壕阻不住,树栅又怎能阻得住?战车更阻挡不住!
  尽管明军的反击也很猛烈,由于火铳、大炮不能及时打出去,对旗兵的威胁减少了,就更能显出后金铁骑的威力。
  此时,总兵王宣与赵梦林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指挥明军反击,嗓子哑了,眼睛红了,他们多盼望能有一支援军到来哟!……
  萨尔浒大营被攻破了,到处一片狼藉,战车、大炮、大铳、兵器、盔甲,散乱地躺在还冒着硝烟的战场上,特别是那些缺胳膊少腿的尸身,有的血肉模糊,有的面目全非,有的口歪眼斜。
  攻下萨尔浒大营的八旗兵马,努尔哈赤及时指挥他们去吉林崖增援。
  当时,杜松率领的兵马,虽然在吉林崖下获得了及时喘息的机会,但是听到了萨尔浒营被攻陷了的消息,军心早已动摇。
  此时,八旗士兵又从崖上冲下来了,由萨尔浒撤过来的八旗兵从后面包抄过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明军连续疲劳作战,士气更加低落,只是由于杜松身先士卒,率先砍杀,明军才振奋精神,积极参战。
  这时候,努尔哈赤坐在高高的山坡上,俯看着两军混战的场景,被杜松的勇猛拼杀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见他光着脊背,手中的长枪如一条游动的蛟龙,上下垂旋,左右翻滚,所到之处,八旗兵纷纷倒地,不消半个时辰,在他周围已是尸骸遍地。
  努尔哈赤不由得说道:“真是一员猛将啊!此人若是肯能归降,何止甚于千军万马?”
  可是,转而一想,像杜松这样的老将,又怎能像李永芳那样,会轻易地投降呢?既然他不能为后金所用,在当前情况下,就不能让他脱围出去,否则,就是放虎归山。
  想到这里,努尔哈赤不再迟疑,立即命令:“集中兵力围击杜松军,要用五倍,甚至十倍的兵马,将其困住,决不能让杜松跑掉!”
  努尔哈赤的这一声号令,吹响了向杜松最后一次进军的角螺,八旗士兵从河畔与丛林,山崖与谷地,从四面八方,以数倍于杜松军的兵力,铺天盖地,合围过来,重重包围,势如铁桶一般。
  这时候,杜松已及知萨尔浒大营被攻陷,大营的士卒早被攻溃了,盼望援军到来的希望已经渺茫,便想率领这些残余的兵马,奋勇杀出重围,避免全军覆灭的后果。
  但是,八旗兵马层层包围,杀退一批,又上来一批,放眼一望,四周黑鸦鸦的,全是后金的旗兵,不时发出叫喊声:“要活捉杜松!不要让杜松跑掉!”
  杜松两眼发出火光,又饥又渴,正在用尽平生之力向前冲杀之时,突然被飞来的一箭射中面门,遂坠马而死。
  杜松被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这一箭为努尔哈赤的十三子赖慕布所射。
  他奉努尔哈赤之命,领兵埋伏于山上伏击杜松,一见这位老将中箭坠马,当即跳下马来,伸刀割下杜松的脑袋,去向他的父王报功领赏去了。
  跟随杜松的士兵,当即四散逃去,在八旗兵马的追杀过程中,有的幸运逃脱了,有的跳崖跌死了,只有少数人投降了后金。
  这一仗结束之后,平原、山冈、河谷,树林,全被溃军塞满了,杜松军尸横遍野,八旗兵血流成河,明朝的杜松军全军覆没,努尔哈赤的八旗军获得了全胜——但是,也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赖慕布带着杜松的人头,回到大营,去向他的父亲努尔哈赤报功领赏。
  努尔哈赤向侍卫招招手,说道:“送过来,让朕瞧瞧。”
  努尔哈赤早与杜松相识,还一向十分敬畏这位山海关的杜总兵,说道:“杜太师!务请见谅,你的节操如山岳坚定,朕一定不忘你的友谊,隆重殡葬。”
  然后,派人立即订做木盒,将杜松人头收管好,等到打败明军之后,要厚葬他。
  这时,有士卒进来报告:“杜松军中的监军张诠被捉住了。”
  努尔哈赤忙向范文程问道:“这位张诠是怎样的人?”
  “张诠虽是文人,却耿介廉洁,质朴自爱,是明廷中少有的忠臣。”
  努尔哈赤未等范文程说完,立即吩咐:“快去把张诠带上来!”
  不一会儿,张诠被五花大绑押进来。可是,他见了努尔哈赤却立而不跪,怒目而视。
  努尔哈赤不但不气,反而热情地说道:“张诠大人是一个好人,快把他的绑绳松了!”
  张诠却不领情,反而张口大骂道:“你这个狡猾的叛逆,明朝没有亏待过你,为何要兴兵谋叛?这不是以恶报德?”
  努尔哈赤哈哈哈笑道:“朕知道你张诠是个忠臣,只是不想让你充当明王朝的殉葬品。”
  “少废话!我张诠熟知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绝不会叛明降你当汉奸,要杀就杀,何必啰嗦!”
  努尔哈赤仍不死心,立刻派人把杜松的脑袋送来,想用它来敦促张诠投降。
  此时,张诠接过一只盘子,见上面有一颗鲜血淋沥的人头,仔细一看,忙用双手把那人头捧在怀里,放声大哭起来:“杜将军啊!你不听俺的忠告,现有今日之败!你勇武大半生,这一仗败得这么惨!你上负皇恩,下负将士,我张诠生不能替你报仇,死当追杀鞑贼之命!”
  说罢,只见他两眼圆睁,目光如炬,双手将杜松的人头使劲向努尔哈赤掷去!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费格拉哈一个箭步窜过去,轻轻一挥手,把杜松的人头打落地上。
  努尔哈赤大怒,立即喝道:“混帐东西!朕本来怜惜你的为人,却为何这等无礼?拉出去砍了!”
  过了一会儿,侍卫将张诠的人头捧过来,努尔哈赤看后,指着张诠的人头,向范文程说道:“如此腐败无能的万历朱翊钧,居然还有这样的忠臣志士,令朕钦敬之至!”
  范文程听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默默无言,只是低下头来看着地面。
  这时候,探马进来报告道:“明朝的北路兵马,开原总兵官马林带领二万余人,从三岔口出边,正往都城开来。”
  努尔哈赤听后,忙问范文程说道:“朕听说马林是个文人雅士,真的么?”
  范文程立即答道:“报告陛下,这马林乃室城人,平日喜好诗文,只是装璜门面,其实,只图虚名,无真才实学,又不懂军事。”
  努尔哈赤听完,立即笑道:“好哇,这马林虽是一只狸猫,咱们还要把他当作一只老虎来打,不可掉以轻心啊!”
  于是,他把防守开原、铁岭的兵力调来,与攻打杜松的兵力合在一起,向马林军杀去。
  当初,辽阳誓师后,杨镐命令马林带领兵马从三岔口(今铁岭东南三岔子)出边,三月二日必须赶到二道关与杜松军会师,再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进军。
  但是,马林提出许多借口,坚持要从靖安堡(今辽宁省开原县东尚阳堡)出边。
  当时在场的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