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23炮击金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总结,都是宝贵财富。金门一仗,我就没有打好,麻痹、轻敌,无经验、不懂渡海作战的特点,损失很大!在福建,我就是想再打一次金门嘛,可以立军令状,再打不下,把我的头割去。等呀等,总算等到了1958年8月……
  冷静对待自己的光荣,不避讳曾经有过的失利。登时,我只觉眼前的这位老人更为高大。
  1958年8月20日,我接到北京总参电话通知:立即到北戴河。
  第二天,我坐飞机到达,直接前往毛主席住处。主席、彭老总,王尚
  荣,还有林彪,都坐在那里等我多时了。我咕咚咕吟喝干了主席事先给我
  各好的一杯温茶,就开始汇报炮击金门的准备情况,重点是炮兵的数量、
  部署和突然猛烈的打法。
  毛主席听得很认真,一面听一面看地图,用铅笔做着记号。毛主席指
  挥作战,一般不代替第一线指挥员做太具体的军事部署,这方面,他完全
  信任自己的部下会做得很好,他只考虑战略问题,对战局发展趋势进行宏
  观预测把握,他的战略判断不但比他的敌人而且往往比他的同事都更深一
  层更远一步。国民党打不过我们原因很多,他指挥员不行是很重要一条,
  越高级指挥越不行,蒋介石就是典型的瞎干预,凡是他干预的作战几乎全
  失败。解放战争,我们就喜欢双方两个人出来指挥,我们这边是毛主席,
  敌人那边是蒋介石。
  果然,我汇报完了,主席既没说“行”,也没讲“不行”,却突然提
  出一个问题:“叶飞,你用那么多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当时,
  国民党部队营一级都配设了美军顾问。我回答说:“哎呀,那是一定会打
  到的呀。”主席又问:“能不能不打到美国人?”我说:“无法避免。”
  主席不再问其他问题,也不做什么指示,只说:“叶飞,你们累了,
  好好休息。”于是散会。我明白,他要做进一步的思考了。
  晚饭后,王尚荣拿了一张条子给我看,是林彪写给主席的。林彪这个
  人滑头,他很会摸主席的心思,他知道毛主席在考虑会不会打到美国人的
  问题,所以向主席建议:是否可以通过正在华沙同美国人谈判的王炳南大
  使给美国人透露一点我将炮击金门的信息?我看后大惊,林彪聪明得也太
  离谱了嘛,告诉美国人不就等于告诉蒋介石了吗,简直莫名其妙!我问王
  尚荣:“主席把这个条子给我看,有什么交代,是不是要我表态?”王尚
  荣笑笑:“主席没说什么,只说拿给你看。”
  夜间,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已经感觉到了将要开始的作战很复杂、
  很微妙,但我确实找不到既要开炮又不能打到美国人的妙方。掀开窗帘,
  毛主席房间的灯一直亮着。那个时代,一切相信毛主席,看着那灯光,我
  方稍稍心安。
  第二天继续开会,毛主席不提林彪的条子,一上来就指着我说:“叶
  飞,那好,就照你的计划打。”又说:“叶飞,你不要回福建了,留在北
  戴河指挥。”总的印象,毛主席对打这一仗是反复思考,慎之又慎的。经
  过一夜长考,显然,他对战略、战术问题都想透了。
  8月23日, 炮击开始。完全是毛主席亲自指挥,前线的一举一动都要
  向他报告。我留在北戴河,好办也不好办。好办,每天与前线保持通话,
  一切执行毛主席命令就行了。不好办,稍有差错,就可能发展成为同美国
  的战争,福建、台湾海峡将变成第二个朝鲜战场,实在担当不起呀。
  现在回想,毛主席的战略眼光高深、远大,这个仗到底打出一个什么
  结果来,他没讲。别说敌人一方根本不晓得,我们自己一方也不完全晓得。
  不光我不晓得,连彭老总、林彪、许多高级干部都不晓得。彭老总一直是
  竭力主张用武力打下金门的,他曾多次到厦门检查战备和鹰厦铁路修建情
  况,我知道他的想法。炮击开始,我当然也盼望毛主席早一点下达登陆金
  门的命令,当时想得简单,况且打下金门,对我而言,还有一层不同一般
  的意义嘛。
  叶飞戎马生涯的高潮是在大江南北和华东战场。但开篇和末章均在福建。八闽山水,曾经养育了他,赋于他明灿的理想、惊人的勇气、火热的肝胆,也镂记着他创业的艰险、胜利的欢悦和失利的痛楚。
  1919年,一位名叫叶孙卫的菲律宾华侨把他五岁的儿子送回祖籍福建南安读小学。老华侨只是希望儿子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重洋远隔的唐山,而并未奢想给三十年后的人民共和国送去一位上将和边疆大吏。
  南安曾出过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个是郑成功,“国姓爷”永远被南安人引为骄傲。一个是明末重臣洪承畴。洪降清后带领部队灭了南明,又派人来接他老母赴京城享福。老母说:我儿子已在松山为明朝战死,皇帝都祭奠过了,哪个汉奸敢冒充我的儿子?坚决留在南安。“洪母骂畴”,在南安传为佳话。
  做人就要做郑成功而决不可做洪承畴。叶飞在家乡的课堂上接受了最形象的爱国主义启蒙。
  课堂虽小,联着新风劲吹的大世界。十几岁的叶飞手捧着《新青年》、《语丝》、《奔流》、蒋光慈的《短裤党》和“创造社”、“太阳社”那些热情奔放的作品爱不释手。厦门山青海蓝人杰地灵,也唤起那个充满幻想的中学生对正义的追求对新世界的憧憬。叶飞开始写诗,讴歌大海,神游星空,对文学的喜爱达至废寝忘食,一心要做跑在时代潮头的诗人、文学家。三十几年过去,一群“文革先锋”居然把他早年发表的诗作翻了出来,作为“罪状”送到周恩来案头。周恩来笑道:当年能写这样的诗,是很革命,很前进的哟。
  投身于革命的洪流,才知道,个人的一切从此只能服从历史的要求。很可惜,文坛上,一个还未闪光的诗人流星般消失了。又值得欣慰,武坛上,因此而增加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将领。
  从缴获26枝步枪的“霍童暴动”起家,在与党中央完全失去联系,甚至根本不知道中央红军已经长征的境况下,叶飞率部投入了其艰难困苦并不逊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去。叶飞也倒了下去,一发子弹从他的右面颊射入左面颊钻出,然而他却神奇般喝退死神重新站立起来,并把一支更加坚强、壮大了的队伍从闽东拉上了抗日烽火第一线。
  十年鏖战转瞬即逝,胜利之师今非昔比,34岁的兵团司令渡大江,陷淞沪,来不及抖落一身的征尘,又即刻率领十兵团挺进福建。马不停蹄,抢关夺隘,福州、惠安、泉州、漳州,将阳光和鲜花一路铺到了厦门,铺到了时时刻刻魂牵梦绕的故土家园。走时一个团,归来十万军,叶飞站在当年走上红色之路的出发地,无限感叹,异样激动……
  然而,想不到,万万没有想到,叶飞在打下坚固难打的厦门、全身心投入繁忙的城市接管之后,传来了绝对难以置信的金门失利:登岛部队三个加强团,9086人,大部战死,少数被俘,成为内战爆发以来,我军最惨重的一次败仗。
  金门岛上最后一片稀疏的枪声归于沉寂,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正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举国狂欢、沸腾之时,叶飞独倚窗前,仰视云天,泪洒襟衫,遥祭忠烈……
  叶飞发电请求处分:我的轻敌,是金门失利最根本的原因。
  毛泽东说: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接受教训的问题。又说:先打定海、再打金门的方针应加确定,待定海攻克后拨船拨兵去福建打金门。
  痛苦、悔恨、自责都无用,叶飞按毛泽东的要求秣马厉兵筹船操练,他坚信,不用多久,他定能把红旗插上金门最高峰北太武山,用胜利的捷报告慰九千袍泽在天之灵。无奈,朝鲜战争于突然问爆发,美军介入台湾海峡,攻金计划只能被无期限搁置。
  难道,命中注定,大江大河都闯过来了,非得在小河沟里翻一回船,而且再不得翻身?难道,常胜将军的胜利太多,就是要在你征战旅程的终点站,写上“失败”两个字?历史,似乎对叶飞不公平,把他压在无形的大山下挣扎,把他丢进自责的油锅里煎熬。年轻的将军脸上再很少浮现出笑模样。全国五星红旗舞成了一片海洋,唯独在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