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新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我的原意的。当然,这只是说我当时已经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尝试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红楼梦》,而绝不应该再作任何一点夸大或引申。还有,所引的那条意见说到作者本人〃 有意〃〃无意〃 的问题,这倒是需要分析的。我们当然不能说曹雪芹在二百年前已经具有了像我们对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这样的认识,但他所反映出来的,分明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事象。重要的尤其在于我们是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认识这些事象。因此,我不同意〃 只是暴露了贵族阶级的内部矛盾〃 的看法。这一点也要在此附带补说一下。

⒇关于体例方面,可以补充说明的:凡引录《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原文,都以脂批旧钞本为据,我们自己的汇校本写定了的,就依汇校本,还有待酌定的,则暂取一个较好的本子为据。引文凡非特别注明原有着重点的,大抵是我引用时所加。所附的几处〃 世系表〃 ,人名旁侧的小数字,表排行次序。文内方括弧,表对引文附加上的校订性的意见;圓括弧则表自己行文时的附语或补充说明。排印时使用铅字,现行简体字只就原繁体减省了笔划的,一概用简体,并非减省笔划而系借用他字代替的,则视必要仍用繁体,因为本书所涉及的多是古典书,这样可以避免文义上的混淆,减少误解。〃 附录编〃 内评介〃 梦觉〃〃蒙府〃 本的两篇文字(其它的未尽编入),系祜昌(旧署缉堂)执笔,我参加了意见。修订稿中的钞录、检核、统计、列表等等,凡是最繁重的工序,也都出他之手。书中也包含了他所提示和启发的意见在内。属于学术考订范围的问题,有指名质难或专文见教的,本书就其中几点酌加答释。不直接涉及拙见的别位专家们后出的论证意见,无论赞同与蓄疑的,一般都不在本书中引述讨论。其主要用意是:由于几乎在每一问题上都有很多不同看法,不想使本书成为一种絮絮辩争的文字。

本书因所涉较繁,印制工钜,加以个人病目覆阅困难,致使出版的过程延缓甚久。在此期间,研究上的情况不断有所进展。特别是资料的发现,势必影响到对一些问题的论断。因在此择要补叙梗概,以便参考。

程、高以伪续和偷改的手法来歪曲原著,是一场严重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略如本书第七七八、九二四、一一五九页等处所论。这一见解已引起部分研究者的注意与同感。但我对程、高二人的考察极为缺略,仅能提供关于程伟元的二三线索。后经文雷先生加力检索,很快取得不少收获。资料说明:程是江浙文士,〃 书香〃 门第,能诗会画,当时似小有〃 才名〃 ,嘉庆初曾给宗室官僚做幕。我觉他当是伪续《红楼梦》的〃 执笔〃 人,而高鹗是合作兼加工修订的定稿者。高好像也曾是另一宗室官僚家子弟的业师,〃 通显〃 后,也仍然是冷官〃 贫〃 况,已可证明他不会有自己刊印《红楼梦》的力量。这一点实很重要。盼望文雷先生继续努力,弄清他们在乾隆末年的交游情况、各种关系,早日撰文发表所得。(本书第一一六三页〃 两浙輶轩续录〃 系误称,应作〃 国朝杭郡诗续辑〃 )冯其庸先生见示,他近来查列几项曹家上世资料。曹振彦早在天聪八年就已做正白旗的旗鼓佐领了(并证实我推断曹家原为多尔衮属下之说不误)。他还发现两篇很难得的曹玺传略,其一并叙及曹宣、曹颙、曹钪隆G ⑼蔚鹊胤街荆到杂纱私诼砸肌U舛粤私獠芗业睦飞矸荨⒄蔚匚患拔幕畹龋嵊懈嗟陌镏7胂壬⒈碜ㄎ穆哿兴氖栈瘛

关于曹寅撰刊的《太平乐事》,经徐恭时先生审辨,知全部短剧十出并非是在书尾有一篇自跋,而是在分出后面有个别题记。其中提供曹家尚有一门表亲的线索,姓氏尚待确考。因为要充分了解曹家的政治经历,必须全面掌握其亲戚关系。可以附带一及的,曹寅在写这些元宵节景时,在第八出还编撰了《日本灯词》,并特为写了一篇题记,备叙日本有关风俗情况和参考过的各种关于日本的书籍。我想他彼时对外国文化的态度见解,难望其如何正确,但从十七世纪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以及联系康熙一朝的国势和政治来看曹寅所反映的这种侧面,似乎还是值得一提的。

第七章康熙三十一年条下叙及李煦到广东迎接教士闵明我(〃 差往西洋〃 返来),这并非我的发现,有人已经指出。多年来我极想从入华传教士的各种记载中找寻涉及曹、李的事迹,可惜一直无暇顾及。例如张诚(P。Jean。PrancoisGerbillon)所记,于一六九〇年一月廿四日在内务府见到他初抵宁波时会过的一位官员,就很有可能和李煦一家人有关。如果遍检顺、康时期的这一类纪录,可望有一定的资料保存。

上海去冬发现了有正戚本据以上石的底本前四十回,为桐城张氏藏本,上石时已有个别挖改、贴改等情况,一些疑点得到解释。此本似非俞明震本。根据王瀣(伯沆)所记,与陶洙先生见告所闻于狄葆贤的话,我疑心俞本(精钞黄绫装大册)也已归入狄手,但他付印时却只是张本。

魏绍昌先生查明,有正戚本前四十回为宣统三年出版,后四十回为民国元年出版。有当时《小说时报》上的广告为证。这就澄清了各种传闻异词。对戚蓼生的生平,徐恭时先生续加考察,也有新的收获。

关于〃 异本〃 ,郭则澐《清词玉屑》卷二也有记载,说闻侯某言,《红楼梦》曾为皇帝〃 微睹之,亟窜易进呈〃 ,〃 蜀人有藏其原稿者,与坊间本迥异,十年前携至都,曾见之,今尚在蜀中。〃 觉很可注意。唯不知与端方本是一是二?看来四川至少有一异本无疑了。实盼早日有所发现。

以上仅就有明显关系的摘记数事。其餘的,以及书中疏失讹谬不及校改的,俟可能时统加补正,并向读者致歉。

至于这一期间国外和一些地方的〃 红学〃 文章,也又陆续有所闻见,涉及本书内容的,亦时而有之,对这些,当俟另有机会再加评论。

作者一九七六年三月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