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构成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胁”。艾登呼吁代表们同“保卫自己家园而战的俄国人”联合起来,努力“抵抗希特勒的侵略”。
  苏联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英勇斗争,赢得了一切进步人类的同情和积极支持。全世界的劳动者都懂得,苏德战场的情况不仅决定着苏联的命运,而且也决定着他们的命运,决定着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由的事业。因此,他们竭力把自己对苏联的支持视为国际主义义务。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苏联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神圣战争,不仅是保卫苏联的,而且也是保卫正在进行反法西斯奴役的解放斗争的一切民族的。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英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同社会主义的苏联团结一致。我们要求英国同苏联立即签订军事和外交协定……让我们建立起英国人民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强大统一战线”。美国共产党发表了“让我们以全面援助苏联、英国及所有同希特勒战斗的各国人民的行动来保卫美国”的宣言。被德国法西斯占领的各国人民也积极开展抵抗运动,以实际行动援助苏联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苏联、中国、英国、美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面对共同的敌人,产生了联合抗敌的共同愿望。斯大林指出,希特勒原来还想以进攻苏联来吸引英美参加反苏同盟,但是,“英国和美国不仅没有参加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反苏进军,反而同苏联站在一个阵营里来反对希特勒德国。”英国和美国为客观形成的局面所驱使,都想与苏维埃国家结盟。政治上的现实主义者丘吉尔深深懂得,没有苏联的决定性支持,英国不可能取胜。毋庸置疑,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命运都取决于苏联同法西斯国家的斗争结局。1941年6月23日的《泰晤士报》写道:“对苏联的进攻,是准备对英国实施决定性打击的进一步措施,德国入侵苏联是朝着建立希特勒法西斯的全球统治迈出的新的一步。”苏联对英国和美国不构成威胁,而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在威胁着英、美等国。
  18。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2)
  英、美两国统治集团在考虑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同时,并未放弃作为社会主义的敌人的角色。丘吉尔的战略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头号敌人法西斯德国和疲惫的暂时盟国苏联,以便有朝一日走向谈判桌时,把自己的意志同时强加给战胜者和战败者。如果说丘吉尔的官方地位迫使他审慎从事的话,那么丘吉尔的儿子伦道夫就完全不同了。他公开声称,“东方战争最理想的结局应当是最后一个德国人打死最后一个俄国人并且死在一起。”在美国,后来当上总统的参议员哈里·杜鲁门也发表过类似言论:“假如我们看到德国获胜,那我们就应当去援助俄国,如果俄国将取胜,那我们就将帮助德国,从而让它们两国尽可能多地消耗下去。”
  战争伊始,伦敦和华盛顿并不相信苏联能进行长期的抵抗。伦敦和华盛顿的争论,仅限于苏联能坚持几天、几周或几个月上。在苏德战争初期,澳大利亚总理柯廷恰好在伦敦。丘吉尔曾秘密地告诉他说,“如果俄国能坚持6周,那将是一个奇迹。”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纽芬兰附近阿根夏港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举行首次私人会晤时,丘吉尔强调指出,“当莫斯科陷落……德国人一进入外高加索的时候……俄国人的抵抗就会停止。”英国总参谋部也持这样的观点,估计苏联的抵抗不过3—4周而已。美国人的观点距英国同行并不远。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总参谋部军事计划处的工作人员认为,“德国全面完成粉碎俄国的任务至少需要1个月,最多不会超过3个月。”在德军进攻苏联的第6天,弗莱拉·普赖特在《纽约时报》上指出,“为了拯救濒临溃灭的红军,必须要有类似于圣经般的奇迹出现。”但在西方,一般都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奇迹”出现。五角大楼和以阿兰·布鲁克为首的英国总参谋部的战略家们都相信柏林方面大肆鼓吹的“闪电战”。
  英美等国仍有不少头脑清醒的人坚信苏联人会取胜,尽管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暂时严重受挫。例如,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福斯特以及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都谈到了这一点。当苏德战场形势十分严峻之时,相信苏联实力的资产阶级外交家和军事家如英驻莫斯科大使斯坦福·克里普斯和驻苏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迈森·麦克法兰将军就表示,“不管有时事件变化显得多么悲观失望,红军都是不可征服的”。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初,著名作家萧伯纳就坚信苏联人民会取得最后胜利。1941年6月底,正当德军暂时得手之时,萧伯纳致函《泰晤士报》编辑部说,“我们有把握赢得战争”。著名英国史学家贝尔纳特·佩尔斯和新闻记者亚历山大·威尔特也都相信苏维埃国家不可战胜。在战争年代他俩是《星期日泰晤士报》和“BBC”广播电台派往莫斯科的通讯记者,对苏联人民反对法西斯匪徒的英勇斗争作过真实报道。
  苏德战争的爆发,加快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英、美两国统治集团走上了参与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道路。
  1941年7月12日,根据苏联政府的倡议,苏英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苏联和英国政府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协定”。该协定规定,两国政府在目前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承担互相帮助和给予各种支持的义务。双方庄严承诺,未经双方同意,不得擅自举行谈判,不得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这个协定使得苏联和英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斗争中结成战斗的盟国。
  同英国一样,美国也把德国扩大侵略看成是对美国自身利益的最大威胁,并迅速调整对英、对苏政策。6月23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任何防御希特勒主义的办法,任何集中力量——不论这种力量来自何方——的行动都将加速德国现在的领袖逃不掉的失败,并因而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国防和安全。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次日,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轴心国的国家,其中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帮助。”
  但是,由于苏联战争初期的失利,使英美国家中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与苏联进行合作的前景持有怀疑态度,甚至做出了种种悲观的估计。罗斯福总统虽然不太赞成种种悲观预测,但为了掌握有关苏联实际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以及苏联在军事援助方面的具体要求,决定派遣他的亲密顾问、负责美国租借事务的哈里·霍普金斯作为总统的私人代表前往莫斯科。当时,霍普金斯正在伦敦同丘吉尔首相会谈。接到罗斯福的指示后,他立即乘飞机从苏格兰飞抵阿尔汉格尔斯克,1941年7月底抵达莫斯科。
  霍普金斯也同样认为有必要深入了解苏联的局势。他还在英国访问时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变化:“……已有两个月未遭到猛烈的空袭,英国已不再是孤军作战。街上人们的面部表情极其轻松愉快。”这些变化都是苏联对德作战引起的。正如霍普金斯的断言,如果不是考虑到苏德战场上的形势,那么任何一个稍微重要一点的问题都不可能跟英国人达成协议。战争已经进行了4个星期,许多英国人士预言纳粹德国击溃苏联的最短期限已经过去了,但希特勒一伙的胜利根本谈不上。而且,英国首脑们还指望,“也许俄国人还能坚持到冬季到来之前……”所有这一切,使霍普金斯确信,为了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俄国的局势,判明苏德战场形势的真实情况。现在,罗斯福总统派他赴莫斯科亲自了解苏联实况,恰恰符合他的心意。
  18。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3)
  霍普金斯抵达莫斯科后,立即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他转告斯大林:罗斯福总统认为,希特勒是人类公敌,因此,他愿意在苏联对德作战中给予援助。斯大林向他谈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并且表示苏联完全能够守住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斯大林提出:苏军迫切需要高射机枪、重型机枪和步枪,尤其是飞机、坦克和高射炮。霍普金斯表示,只要天气情况允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