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德国准备向东进军时,制定了一项经济掠夺的详细计划。为了粉碎德军的这一阴谋,苏联党和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转移西部地区的居民和物质财富。这次转移规模巨大,时间紧迫。1941年6月2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疏散委员会,并在有关的部、主管部门和地方政权机关中分别成立了疏散委员会或办事处,统一领导企业、人员、物资和设备的撤退工作。疏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确定工厂企业的搬迁日期、迁往城市和地点、调拨车辆等。6月27日,联共(布)中央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公布了《关于人员和贵重物资转移与安置办法》的决定,决定特别强调在转移与安置工厂企业时,要注意优先安置那些生产军工产品和冶金、化工产品的工厂和企业。7月3日,斯大林在演讲中再次对全体苏联人民提出了如下要求:“必须运走全部铁路机车车辆,不给敌人留下一部机车、一节车厢,不给敌人留下一公斤粮食、一公升燃料”,“应当把所有的牲畜赶走,把粮食交给国家机关保管,以便运到后方。凡是不能运走的一切贵重物资,其中包括有色金属、粮食和燃料等,都应当绝对销毁”。7月5日,疏散委员会呈报了《后送接待站工作条例》,确定了后送接待站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和转运后撤物资和人员,组织饮食供应和提供医疗保障。
  将民用工业转为军事工业是苏联党和政府实施全民经济动员的首要目标。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弹药动员计划开始实行,并扩大飞机、坦克的生产。要求各有关的工业企业按照所承担的动员任务和现有的设备条件,制定出生产弹药的工艺流程和制造弹药所需的工具及附件,尽速补充弹药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了保证计划的完成,苏联党中央任命中央委员会工作人员或边疆区、州的党委书记直接监督计划的执行。
  战争爆发的一周后,苏联政府制定了第一个战时计划,即《1941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动员计划》。这个计划取代了战前和平时期的《1941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点在于改造为红军提供牢固物资基础的工业。新列军事技术装备的数量比战前计划增加了26%;减少了需要大量金属材料的基建工程项目,以及市场商品储备,增加了军事工厂;电话、燃料工业、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等军工企业,扩大了铁路建筑工程规模;同时把主要的人力、物力用于建设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国防工厂,为了保证军需物资的运输,铁路运输计划作了新的调整,计划规定除煤炭、石油产品、金属材料、粮食仍可保持战前水平外,其他经济物资运输计划不予保证。7月4日,国防委员会责成以计划委员会主任沃兹涅先斯基为首的专门委员会制定保障国防需要的战时经济计划,指出,计划必须“既充分利用伏尔加河沿岸地区、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的企业和资源,也要利用撤运至上述地区的企业和资源”。
  17。转入战时体制(4)
  经济计划转入战时轨道,对职工工作时间、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联共(布)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41年6月30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在苏联人民委员会内设立劳动分配委员会,其职能主要是:根据防御作战的需要,正确分配劳动力和额外吸收更多的人参加劳动。苏联人民委员会为了使各加盟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边疆区(州)执行委员会拥有更大的调节能力,又作出了《授予各加盟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边疆区(州)执行委员会调动职工工作的权力》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职工以及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可以调往军工企业,而军工企业的工人不能调往上述企业。为了能使战时计划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1941年6月30日,联共(布)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人民委员会联合决定,成立拥有领导前线、后方工作全权的苏联国防委员会。7月1日发布了《关于扩大苏联人民委员会在战时条件下的权力》。根据这一决定,人民委员会在进行经济动员中的权限和自主权力大大地扩大了。
  苏联党和政府在战争初期所采取的国民经济转入战时体制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军队失利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使苏联在西部大部领土逐步被侵占时能使国民经济特别是军工生产维持一定水平,从而保障了前线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为苏军顶住德军的进攻并转入积极的防御打下了基础,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改组创造了条件。但是,初期的改组是很不够的。
  苏联的全民动员是在动员准备尚未完成、前线作战失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苏联党和政府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作用,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纳入了战时体制。在这个转轨过程中,苏联党和政府充分借鉴了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的经验,充分发挥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优势,使苏联的全民动员具备了动员快、范围广、规模大、效果明显等特点,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8。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1)
  6月22日凌晨4时30分法西斯德国大规模突袭苏联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6月22日凌晨8时,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契克斯市市郊官邸获悉了这一消息。他是在6月21日星期六刚刚抵达那里的。这一消息马上使首相松了一口气。他深深懂得,在苏联参战以后,英国就“再也不是孤立的了”。他立即把军事内阁中的亲信——艾登、军需供应部长比威布鲁克勋爵以及英国驻莫斯科大使斯坦福·克里普斯召集到来,请他们着手草拟首相将于晚9时通过电台宣读的支持苏联的声明。
  他们在草拟报告稿的过程中,对苏维埃国家击退法西斯侵略的能力估价产生了分歧。直至丘吉尔开始发表演说前20分钟,声明文本才获得通过。丘吉尔善于辞令,他不是以浮华的词藻,而是靠逻辑性、说理性和鲜明性征服听众。他总是口不离烟,烟卷或高高地向上翘着,或是灵活地从一个嘴角移送到另一个嘴角。他的双手在空中挥舞,两眼炯炯有神。丘吉尔对“残酷的”、“贪婪的”法西斯制度及其所追求的种族统治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说,“我看到了守卫在自己国土大门和保卫自古以来他们父辈耕耘过的田园的俄国士兵……我看到了成千上万个俄罗斯庄稼汉正蒙受罪恶的纳粹军事机器的蹂躏。”
  丘吉尔和他富有远见的同伴,不仅知道法西斯德国对苏联的威胁程度,而且也了解德国对英国和美国的威胁程度。在一次小范围的会议上,丘吉尔沉稳而冷静,极富号召力地说:“威胁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的俄罗斯人的事业,也就是地球上每个角落的自由人和自由民族的事业……希特勒对俄国的进攻,仅仅是尝试进攻英伦三岛的前奏而已。”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当天,美国的民主参议员佩佩尔宣称:“我们应当消灭希特勒,否则,他就会消灭我们。”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提醒政府说,在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以后,美国面临的危险正与日俱增。弗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承认,保卫“苏联……对保卫美国来说至关重要”。还在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的前几天,罗斯福即通过威南特大使告诉丘吉尔说,他想“对俄国表示盟友般的敬意”。美国支持苏联的声明是由履行国务卿职务的威廉斯宣读的。声明重申“今日的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对美洲大陆是一个主要危险”。6月24日,罗斯福总统紧随丘吉尔和威廉斯之后发表声明说,在反对德国的斗争中,将向苏联提供援助。
  丘吉尔和罗斯福反对法西斯德国和给予苏联以援助的立场得到了本国国会议员和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美国居民中,有72%的人表示拥护苏联战胜德国。6月24日,英国议会就“德国侵犯俄国”问题举行了专门辩论。外交大臣艾登在宣布辩论开始后,以政府名义声明说,“对苏联的阴险进攻以及三番五次地破坏庄严的承诺无非是向人类证明……确实存在着一个夺取世界统治的纳粹计划……大家应当懂得……只要纳粹主义存在,就会对本国安全构成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胁”。艾登呼吁代表们同“保卫自己家园而战的俄国人”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