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再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修正之前,对这些有着响亮名头和庞大势力的整个阶层地代表,还需拉拢分化,然后设计徐徐图之。
    除此之外,接见受伤的士兵,抚恤亡者家属事宜和军需后勤的保障也让他头疼。虽然这些事情有军令部帮手,不过丁宝桢的急脾气显然并不适合这些细腻而烦琐的工作。而且军令部再次改组已经被提上日程。要把军资后勤这一块再拿出来。成立新的总后勤部来专门负责前方大军的后勤保障。只是这样一来,军令部的职权又要大一步的削减了。以前营务处几乎是包揽了淮军地一切事物,丁宝桢也是位高权重得意的很,现下如此,张华轩也不想这个股肱重臣闹意气,因此而犹豫再三没有决断。
    到了五月中旬,送到张华轩案头地军报更是如雪片一般。
    淮军的第九镇在一切准备工作完结后突击攻入河南,与先期进入河南地第六镇会合一处,如此一来,在漫长的进攻线上显的人手不足的淮军开始打的游刃有余,从河南战场传到徐州的战报每日不绝,在河南战场上的淮军开始狂飙猛击,在两万淮军地攻击强度下,不论清军采取什么样地应对措施都没有任何办法。兵法中虽然讲究诡道,也有兵不厌诈之说,古往今来也不乏以弱胜强的记录,然而在淮军绝对强势地军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和办法都无计可施,各部清军都只能节节败退。
    而在一片胜利和大捷的军报之下,便是做为奇兵突入河南的原中军镇将士战绩和疯狂违反军纪军法的报告。
    在原内卫将军郑安完的指挥下,三千名中军镇的强兵已经由徐州攻入河南,一路上根无没有敌手,三千名挥舞着马刀身高超过一米八的彪悍将士彻底打跨了河南清军抵抗的信心,十天不到,三千骑兵就突进了超过五百里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只有死亡与一片废墟。任何同情清军的官绅也好百姓也罢都会死在中军镇将士的马刀之下,任何敢于抵抗的城池都会被屠城之后烧成废墟。对于河南原本使用的坚壁清野的战术,郑安远冷笑道:“我们不必让他们费力烧了,咱们先帮他们一手。”得到了指令的中军镇将士呼喊着挥舞着手中的马刀,砍死任何一个活动着的物体,而骑兵移动速度极快,所谓的野壁清野根本不能阻挡骑兵在抢掠之后获得必要的给养。在郑安远的明令或是暗示之下,超过二十个县城被烧成了废墟,每一个中军镇的将士都成了嗜血的野兽,每个人的马刀之下最少都有超过十个以上的冤魂。这些人杀气之重,甚至连自己人都会斩杀,战场之上常有零星的违纪行为产生,砍红了眼的将士会突然发疯,把马刀砍向自己的兄弟袍泽,而更加恶劣的,便是不同程度的军纪败坏。既然城池烧了,人也杀了,**也不可避免,在三千将士突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奸行为,因为是骑兵突袭,随军的军法官根本不足以阻止这种野兽行为的发生,很多时候,**和杀戮行为就是在光天化日下公然进行着的。而因为争夺女人或是财物把马刀砍向自己兄弟的将士也大有人在。
    短短十几天时间,不受节制和没有军纪的战争就把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变成了双足野兽,而这三千人中,原本应该会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军官甚至是未来的名将。而打完河南一战后,他们是注定不能再回中军镇上,把这样嗜血敢杀之徒放在大帅身边,没有人担的起这个责任。至于为将一方,也必定会有损淮军的形象。自此之后,这些军人只能被分散开来补充到内卫或是军统,要么就是内镇军内,想有大的成就已经是绝无可能了。
    而张华轩在接到前方任何关于中军镇违纪的报告之后,这些报告唯一的下场就是被大帅身边的亲兵们拿去做了草纸。
    可以说,在张华轩派出内卫将军的那一天起,他便知道必会有这一天,而用毁掉三千人的亲卫队的代价得到迅速平定中原的成果,不论如何,还是值了。
    在中军镇三千将士这样疯狂的烧杀下,整个河南的民心和军心全跨了。这个时候不要说是袁甲三,便是咸丰亲临,也挡不住疯狂的中军镇骑兵,也更加挡不住两镇淮军前进的步伐。
    而同时,在淮安整编完毕的第八镇也进入了淮北地区,督促着后勤夫子们日夜不停的把军需物资送入河南战场,同时派出侦骑四处游弋侦察,隐约之间,雉河集以北三尖集以西的十几万捻军也在淮军几个镇的包围之下,到得此时,捻军的地位也极其尴尬,与清军合作,他们自己也没有这种荒谬的想法。对抗淮军,则也全无信心,局势如此,捻子已经有意北移,打着越过黄河的算盘。
    看来看去,也只有黄河以北暂且算是安全的地界,淮军的炮火一时还延伸不到,而放眼直隶、山东、河南,甚至是关陕,数月之内,必定将会在淮军的刺刀和炮火下匍匐称臣。
    战争打到如此的规模,每天往前方运送的物资已经达到了让人恐怖的数字。在山东与直隶相交的战场上,有三个镇的淮军在枕戈以待,等待他们的是在直隶平原与满清最后一支可堪一战的精锐骑兵的大决战。不用多想也会知道这一战将会决定清朝国运,满清必定将会全力以赴,迸发出可怖的战力。而三镇淮军主力所要做的就是在正面战场把满清最后的强军干净彻底的消灭掉,不留一点遗患。
    一战而定天下,一战而定乾坤。
    这样的大会战将会由近十万人的主力战兵和超过二十万人的后勤民夫的庞大兵团所组成。为了确保胜利,从淮安到海州的铁路昼夜不停运送着刚刚生产出来的军用物资,而由海州海运到山东后,再由庞大的民夫团用肩扛手推大车拉的办法运送到前方的军营之内。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189)削权
    因为河南战场已经打的风起云涌,事实上战争的规模与强度远远超过了早前的预期,所以在后勤上也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了确保战争的顺利进行,虽然张华轩拒绝了总参将没有完全整编结束的第八镇调入河南战场的建议,却还是把这个新镇调入了淮北。
    这样,可以确保河南大军后顾无忧,也不必担心急了眼的捻子会突然从河南再逃回安徽,无论如何,张华轩都希望河南战场能配合直隶战场,一战将北方与西北的大局打安定下来。把清军主力消灭的同时,也要把不安份的捻子给消灭掉,这样一来,放眼北方就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威胁到淮军,只要派出一两个镇的兵力,就能一路剿抚并用到新疆,把整个北中国的情形全部安定下来。
    至于将来的新疆驻军自然非左宗棠所在的第九镇不可了。张华轩希望可以依靠这一个镇来稳定住整个西北的局面,让俄国老毛子不能趁乱伸手。
    他可是清楚的记得,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罗斯利用清政府的颟顸无能和怯懦,借口调停清国与英法的争端为借口,利用一纸条约从中国割去了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种生意,俄罗斯做的太赚了。
    张华轩绝不会允许在自己的手中再出现这么可笑的事情。战而不能胜也还罢了,就那么不明不白的让人割去几十万平方公里地领土。这简直是千古之下都让中国人蒙羞的笑话。
    以一镇镇新疆并甘肃、陕西等地,一镇山东河南,一镇北京和内外蒙,现在在河南大杀特杀的中军镇将士还会调到北方,让他们的马刀教训一下那些首鼠两端开始和老毛子眉来眼去的蒙古王爷台吉们。=再有一镇到东北三省。这样以四镇之力可保整个北方大局无恙。
    当然,这只是在考虑到中国国内的情况之下,若是英法悍然动手。再次从大沽口登陆天津的话,一镇之力当然略显单薄。
    张华轩记得,第二次鸦片战争先是出动了五六千英法联军,数次谈判未果后,在一八六零年那年与清军决战而胜之,打跨了清军在北方最后地战略机动力量,逼迫清廷签署城下之盟。到了战争快结束的时候,英法联军的数字达到了两万人以上,对当时的清军来说这当然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不过对张华轩来说。也就是两镇到三镇的兵力就可以对付了。
    唯一让他忧心的就是制海权,没有制海权,敌人进可攻退可守,打不过随时可以走,又可以随时进来打,就好比一户房子没有了门,任人随意进出,主人持剑引弓却是拿强盗没有一点儿办法。他现在寄望的,就是英法摸不清中国的乱局,或是看出来他要执掌中国。来与他谈。张华轩心里清楚,在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