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再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人不同。一则不是淮军旧部出身,二来,在皖北也有着巨大地声望和很多的旧部,这样的人总掌一镇,再和张树声、刘铭传这样的大将勾结起来,为祸起来就是不小,所以一定要在身边安插棋子不可。
    左宗棠当然就是个适当的人选。他是湘人。曾国藩入江西后没有跟去,张华轩暗中招纳此人便来了。在曾国藩幕府时他就因功保举到府道一级,算算后世的历史走向,几年之后,他就会任浙江巡抚了。不过这些左宗棠自己可不知道,他在湖南时没权没兵,对这样性格经历的人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现在来到淮安,半年下来积累了一些人脉与声望又蒙张华轩重用,自然感恩戴德,而以此人个性强悍,也必然能制衡吴长庆。
    淮军各镇,如这样地动作张华轩也不知道做了多少。他虽然用特务政治,不过古往今来还真的没有特务能制衡住统兵大将的,军统后世也有,不过统兵大将临阵倒戈者不知凡已,一个小特务能管住统兵大将,那当真是天大的笑话。制将者,唯将耳。
    左宗棠的反应倒是果然不出张华轩的所料。
    听到张华轩要任命他为副总镇和总参地任命后,左宗棠的双眼不可遏制的发出了惊喜的光芒。现在是乱世,手绾兵符才是聪明人愿意做地。不论是为商为官,在乱世时都可能被人当成一条狗一样的杀掉,只有手里有兵的人才能真正保住自己的宗族的安全。这条道理,他在跟随曾国藩时就想的明白,只要曾国藩手握住湘军的兵权,朝野上下那些对他很是猜忌地人就拿他没有办法。而左宗棠也认为,曾国藩最蠢地就是顾忌太多不能杀伐决断,如果湘军也和淮军一样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反而会对他更加的客气倚重,因为曾家毕竟还是国朝望族,与朝野地清流阶层有着很深的关系,所以曾国藩不会轻易造反。可惜,曾国藩太顾忌自己的名声,到了江西后受到各地官府的排挤而无法可想,兵源与粮饷军械都供应不上,最后落了个饮恨自尽于南昌的下场。
    就左宗棠私底下的分析,湘军的强韧天下无敌,淮军是战斗力强,不过一直是在打顺风仗,遇到逆风还不知道如何,而湘军却是久历战阵,打过胜仗也惨败过,略经整顿又复强大,这一次失手江西,做为核心的曾国藩被杀,原因只有两条,一则是淮军突然造反,使得太平军主力并没有完全被江南的战事吸引回去,二则,就是湘军在江西举步维坚,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现在既然曾国藩这个主脑死了,李续宾也死了,胡林翼在湖北苦撑,被太平军处处打的缩头缩脑,鲍超与多隆阿他们困守在江西、湖北、湖南各地,军势日益衰败,已经不复当年之盛。原本聚集在曾国藩身边的能人志士有的在南昌死难,有的回家避祸,也有人开始思量着日后出路了。
    淮军一起,原本就是摇摇欲坠的大清算是彻底完了,这件事再无悬念,而淮军大帅重视人才,暗中招致,左宗棠在九江犹豫了几天,就暗中潜至淮安效力,时至今日,当初的努力总算得到了回报。
    虽然还不是一军主帅,不过能在淮军中任高职,将来总会有提兵征战一方成为诸侯的机会,新朝逐鹿天下靠的当然还是军队,鼎定之后,军中的将帅们当然是封公拜侯,子孙后代绵延不绝。
    左宗棠当即泣下,跪伏在地,叩首道:“大帅如此信重,惟当在前方戮力血战,以死相报。”
    张华轩摇头一笑,伸手将他扶起,看着哭的花脸猫一样的左宗棠,笑道:“季高,淮军讲究的是指挥,将帅很少有前临前敌的。聂功亭那样的愣头青不算数,吴穆那小子也只是运气好,做大将的,还是要运筹全局就好了。你新任副总镇,要和吴总镇搞好关系,带着第九镇狂飙猛进,快些把河南的事帮我做好,稳住河南,山东这边可以挥师北上,大局就算定了。将来再立新镇,你左季高未必没有单独领军,帮我入关平陕,直入西域,成就你一生功业的机会啊。”
    这一说算是说进了左宗棠的骨子里,他全身都在微微颤抖,只觉喉头有千方万语,一时半会却是说不出来,也没法用语言描述自己此时情绪之万一。
    张华轩轻轻拍拍他的胳膊,以示自己理解。当下又让左宗棠坐下,张华轩又微笑道:“吴总镇万般都是好的,就是生性有些持重,你这个副手却不必顾忌太多,很多事能甩开膀子干,你今日在此,知道我对河南战事的看法,到了第九镇,不必有太多想法,照你的性子去做,季高,你明白吗?”
    左宗棠如何不明白。对眼前这个大帅他早就服气到了心底。样样事都是有目地,处置发落看似无迹可寻,其实仔细推敲或是事后验证,当时处置无不是精当准确到了极致。他在湖南时就开始研究张华轩和淮军,到了淮安后资料多了,更是仔细精研,半年下来,对淮军的发迹与几次关键的决断都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到得最后,除了加深了对张华轩的敬佩甚至是畏惧之外,再无所得。
    此次派他入淮军做一镇副帅,突如其来的激动过后,如左宗棠这样精明到了骨子里的人物如何不明白张华轩的实际想法?其实,大帅是对吴长庆并不如何满意,吴长庆算是能干,也能做事,不过骨子里有点柔懦,平时还好,面对河南糜烂的大局,自然还是要有人帮一下手了。这个人选,自己确实是最佳。
    当下左宗棠诚心正意的答道:“请大帅放心,一定不会负大帅所托。”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188)计算
    房内的两人都是精明人,左宗棠的话没有说明,不过张华轩也算是明白了对方明白了自己心中所想。
    他哈哈大笑,上前两步看着左宗棠笑道:“季高,有你去河南我就放心了,甚至整个西北大局将来也就放心了。”
    这话算是对适才许诺的加强,张华轩毕竟是人不是神,前世有左宗棠抬棺入新疆一事,所以今世身边虽然人才众多,一想到日后安定西域的人选,竟是只觉得非眼前这左某人不可。
    左宗棠此时已经冷静下来,他对自己的信心反而没有张华轩对他的信心那么充足,当下苦笑一声,站起拱手道:“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华轩入徐州后几乎是马不停蹄。他手头的事情太多,光是安排新编第八镇的军官配置和筹备新编第九镇的两件事情就让他耗费了很多精力。
    同时,徐州两个直隶州十四个县也算是正经的淮军治下,除了徐州府城内搭起了班子,任命了新的知府和相应的辅助官僚,还建起了一系列的相关部门,内卫部队也驻扎进来了,内镇的班子也搭起来了,内镇总兵还选用的是皖系的大将潘鼎新,能力很强,虽然徐州镇兵力不强,不过在他的整肃下也渐渐有了内地强镇的模样。按照张华轩的规划,除了海州、淮安、庐州、徐州等地要建内镇外,将来打下的地盘,要在相应的战略要地建立内镇军府。这个办法,当然就是野战军与地方守备部队之区别。这个时代往往是两者不分,部队的战斗力直接与带兵的将领有关。这一点弊端从淮军开始就算是要彻底根治下来。将来野战部队与守备部队区别开来,守备部队基本不管境外地事,就算招募士兵也基本上从本地或附近地方招募,基层军官也多用本地人。这样,守备部队在保卫守家的时候也会有相当强的战斗力,而野战部队训练更加严格,装备也更加精良,数字却不一定要太多,只要能保持极强的士气与战斗力就可以了。
    除了这些事。还得接见徐州境内有名望的父老。这些人未必就都是内卫的目标,或者说,不是内卫就能解决的。他们虽然是官绅或是大儒,家有资财,不过多半不是那种横征暴敛之辈,在乡间拥有极高的声誉,有的人弟子门生朋友辈很多,一呼百应。有地是宗族长者,宗族子弟遍及徐州各地,族长一言可以决定族中子弟的生死。
    对这些,张华轩当然有信心和手腕着手改变。他大力强加政府的力量和建制,就是为了摧毁这些地方力量,让政府代替官绅来直接管理百姓,而不是和以前一样,用粗放的办法由朝廷和宗族之间设几个不管理的官员来做缓冲,说是五千年华夏文官政治。其实放眼看去,中国自秦以下。就是用皇帝与官绅宗族共治天下的政策,这一政策。已经到了彻底修正的时候了。
    不过在修正之前,对这些有着响亮名头和庞大势力的整个阶层地代表,还需拉拢分化,然后设计徐徐图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