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功亭,这便是今日死战之时了。”左宝贵已经两眼冒出红光,他原本就用的是佩刀,厚背而锋锐,用起来极是趁手,而现在此人已经将刀出刀鞘,预备上前厮杀了。
借着交战前的一点点空档,他还不忘向着好学不倦的聂士成笑道:“看,两军前锋接触,咱们火力完全压制住了发匪,甭看他们缩在营垒里,咱们照样打的他们抬头不得。这样一来,岂不是任咱们突入营垒之内?到那时,军心就散了。所以,早早备好锐卒,如有不利,就以精兵锐卒出垒死战,打退咱们这一阵,咱们的军心就衰竭了,底下就是咱不好打了。”
他瞪起双眼,狠狠呸了一口,挥刀喝令自己的部下冲杀上前,然后又对着聂士成道:“功亭你受过伤,还是避在后阵的好,而且我料敌人不止这一手,必定还有后招,需多加小心为上。话音尚且未落,聂士成却已经挥刀冲了上去,左宝贵苦笑之余,却也只得带着自己的几个亲兵一起冲了上去。
冲锋与反冲锋向来是攻坚或攻城战的关键,自古以来,未有面临攻坚只凭死守就能成功的,再高大巍峨的城池都不能光靠死守而不陷落,所以保持一定的机动力量,在敌人的软肋处给予狠狠一击,是为兵法中的上手。
面向着淮军前部冲来的显然就是太平军中身经百战的老卒精锐们,他们战场经验极其丰富,而且勇悍擅斗,从大约两里宽的河堤营垒中冲出来后,便如同出柙猛虎一般,向着淮军猛攻而来。
冲杀在第一线的却是军帅吴定规,本来以他的职位可以不必亲自带队了,可是刚刚一阵接触后,连胡以晃在城寨中也呆不住,红着眼跑到前方来,若不是几个军帅和陈享荣拦的及时,怕是连胡以晃自己都要赤膊上阵了。主帅都如此,他一个军帅还敢懈怠害怕吗?
对太平军的将帅来说,淮军的火枪实在是太可怕的武器,特别是在近距离的击发后那种震耳欲聋的响声与刺鼻可闻的硫磺味道叫人胆战心惊,而密集的枪击所带来的铅子却是实实在在的血腥。刚刚就在吴定规眼前,他亲眼看到一个太平军将士被火枪轰烂了脸部,整个五官血淋淋的不成模样,连眼珠也掉落了下来……哪怕是见了再多的厮杀,这样的场景仍然是不折不扣的恶梦。好在,他率队冲锋时已经安排了刀牌手护卫在身前,刀牌手在太平军或是清军将士的眼中都是一种昂贵和实用的兵种,和那些拿着腊杆枪的新兵不同,刀牌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胆量过人,谁都知道,在前一阵发生在镇江的解围战中,燕王秦日纲的忠勇部下陈玉成就是使用了刀牌手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盾牌护身,刀削马足,打的镇江城下的清军骑队溃不成军,这才大胜。
对三河的太平军将士这还只是一种传言,并没有得到天国上层的证实,不过刀牌手的思路却是让三河镇的守将们灵机一动,既然刀牌手可以防骑兵的刀砍斧削,那么对面淮军的火器厉害,用刀牌手防备推进,又当如何?
在太平军冲出来的一瞬间,训练有素的淮军将士们已经就地停住脚步,相隔四十步左右的距离敌人显然瞬息间就到,不过这么一点时间,已经足够淮军将士装药击发了。
“砰,砰砰砰。”
连续的火枪击发声迭次响起,虽然敌人近在咫尺,不过淮军将士们也并没有慌张,所有的将士依次上前,把自己火枪里的子弹打出,然后排着整齐的队列,向着前方的敌军猛冲过去。
白刃相交,血肉横飞。两支强军迅速接战在一起,在两支铁流汇集之初,几乎所有在阵后观战的太平军将领们都松了口气。不管是宣传也好,还是真心相信也罢,所有的太平军高层都深信一点,淮军再强,靠的全是火器,而两军交手肉搏,以几千老卒冲击的太平军则必定会是胜利的一方!可惜时间只又过去一瞬息间的功夫,几乎所有观战的将领们又倒吸了一口冷气!
烈日阳光之下,众人看的清清楚楚,那些着灰黑色军服的淮军士卒居然在挺身向前!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144)何等猛士
或许是春天的阳光也变的太炽热了,也或者是战场上的情形太过焦灼,闻迅从城寨上赶过来的胡以晃,此时额头上居然是豆粒大的汗珠,一滴接着一滴,直落下来。
此时此刻,他也顾不得保持自己的主帅风范,也顾不得在一众手下面前显的没有成算,没有城府,没有大帅之风,他只是瞪大双眼向前看去,心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明白弄不清楚,为什么两千人不到的淮军,用他看来除了射击没有大用的火枪,就能把自己麾下超过对方三倍左右,全部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将士组成的队伍赶鸭子一样,东一群西一堆的分散驱赶开来,而更让他惊怖的是,居然还有一小股一小股的淮军将士在密集的阵式中以飞快的速度向前穿插着,看来是想要在营门大开之际,直杀入这河堤上的大营之内?
“太疯狂了!”满头大汗的胡以晃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过眼前的现实又让他分外警惕,六千人的精锐老兵,用这支兵马,胡以晃有信心和全盛时的同样数字的湘军打个平手,就算败退,双方的战损也会在一比一点五左右,太平军多损伤一些,不过湘军一样讨不了好。而除了湘军,几座清军大营里的所谓精锐,胡以晃没有见识过,也不晓得战力如何,至于说北方的八旗……当年大伙在一起议论时,都是满脸冷笑,语气不屑,是的,林李二位丞相带着几千疲惫之师被十几倍的满蒙八旗围住,还能坚守,还能突围。所谓女真铁骑。不说也罢。
放眼天下,胡以晃原本也想不到,还有这样一支军队,用自己三分之一的兵力,打自己最精锐的老兵。居然不落下风,居然在步步紧逼!
淮军三人一组,哪怕是与对手冷兵器交战时,队列也是纹丝不乱,一人格挡,两人分别斜刺,不论对面有多少太平军将士。始终有人在正面。有人在侧翼保护和突刺,与冷兵器时代那些莫名其妙和作用不大地战阵来说,这种近战对刺地训练已经是后世列强军队中的必修课,而且,做的显然比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更好,更残酷,更加的冷血致命。
在淮军地穿刺之下,几乎没有一合之敌。三棱军刺锋锐之极,不管刺在身体的哪个部位。穿透力强,拔出之后受刺的太平军将士就如同身上开了一个碗口大的血洞,血水不是在流淌,而是泉涌一般的喷薄而出!这样的流血量,也就在几分钟内。人就由晕眩到人事不知。然后休克,死亡!
太平军将士虽然占着人数优势。而且自以为自己在武器上也有优势,可是一接战之下,这种自信就被人数占着极大劣势的淮军将士击地粉碎!刺刀装配在火枪上地长度几乎与长矛相同,锋利的刺刀在锐利程度与杀伤力上却是远远超过太平军手里的长枪与铁矛,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就是这个时代的冷兵器做战的水准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了,如纪效新书里描写的那些训练有素的冷兵器军阵,在这个时代是看不到了,而装备盔甲,也根本不及二百多年前,更不要说与盛唐强宋相比。如果眼前这些太平军将士装备着陌刀,有着娴熟的配合,在穿着五十斤左右的步人甲地重装步兵的掩护下,再有横刀与步槊这样锋利和沉重大力相叠加的武器配合,淮军的刺刀阵与配合再强,也断然不是对手。
可惜,这个辉煌的帝国在这个时代已经堕落到连冷兵器地锻造水平也不如古人,盔甲地打造不及古人,对士兵的培养训练不及古人,对战场格斗阵式地变化演练不如古人的尴尬地步,而就是这样一支几乎还是与农民武装水平相当的军队,也号称是精锐强悍之师,照样与当时的朝廷正规军打个旗鼓相当,这只能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悲哀了。
处于亢奋之中的淮军将士显然没有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几倍于自己的敌军冲过来时,所有的前锋将士没有一人露出惊慌之色…………原因很简单,能担任前锋的部队,都是从各团里选出来的精锐,老兵数目占七成以上,很多老兵的胸口都挂满了郧章,有一个棚长的胸前在阅名时极为变态的挂满了目前淮军所有下发的全部郧章:有扬州守卫功郧郧章,宿州功臣章、淮北一等英勇郧章等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舒城平叛纪念章。
谁都知道,舒城之变可是淮军转向把枪口对准朝廷的重要一个转折点,那次事变杀的全是朝廷大员,杀到后来,武官低于守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