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始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皇读罢李斯的刻石碑文,甚为满意。邹县令也随声附和,忙命工匠将书文刻于碑石上。
  邹峄山向北一百多里地便是泰山。始皇从山上下来,便考虑封禅泰山的事宜,最头疼的还是不清楚古代圣王的封禅仪式究竟是怎样的。
  回到驻驿地,他便颁令召集齐鲁儒生,讨论泰山封禅及望祭河川的仪式。
  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的筛选,十二名齐鲁儒生被送到始皇帝的临时驻地。但是,齐鲁儒生与咸阳来的博士又发生了争议。这里是鲁国孔丘故里,儒学盛行。十二名齐鲁儒生颇有才学,为首的儒生鲁生身穿宽大的儒服,头戴高耸的儒冠,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言词犀利,处处逼人。他声如洪钟般说道:“按照古制,天子行封禅大礼,必须步行到山顶,以示虔诚之心。所以,自古以来虽有很多的天子来行封禅之礼,泰山却没有车道。”
  咸阳来的六名博士,既有旧周派,也有原鲁派。这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拧成了一股劲。旧周派博士争辩说:“我等翻遍《周礼》、《仪礼》等古藉,并无此项规定。何况,从泰山脚下至山顶共一百多里地,始皇帝陛下尊贵的龙体能走到山顶吗?”
  始皇只管静听,他已听出来,两下所争已不完全是仪式的问题,还包含着由谁来主持封禅仪式的竞争。
  齐鲁儒生崇尚的是孔丘的儒学。但是,秦灭齐之后,始皇崇尚法治,法家得到朝廷的支持。儒家衰颓,齐鲁儒生专门为人家主持生丧婚嫁、祭礼天地祖先的大典仪式,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不得不放下儒生的臭架子从事农耕渔樵以维持生计。因此,齐鲁儒生对秦始皇心存怨恨。
  泰山乃是天下圣山,在齐鲁人眼中更是天下万山之主。鲁国孔丘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齐鲁儒生以泰山为骄傲,他们容不得“戎狄之邦”的君主对它的亵渎。如果秦始皇带领群臣轻而易举地驱车直上,泰山还有什么尊贵和伟大?在他们看来,齐鲁已亡国,唯有这一块圣地留下,必须要嬴政顶礼膜拜。
  咸阳博士与齐鲁儒生各自引经据典,争论了半天,也分不出高低来。鲁生代表齐鲁儒生坚持说:“泰山乃天下圣山,只有在其巅峰,人才能亲近上天。为表示对上天的虔敬,不论任何人都要一步步走上山顶,否则,他就不能接近上天,听不到上天的训谕。甚至会因为失礼而引起上天愤怒,祈福不成反而招来灾难。”咸阳博士则反驳说:“古籍经典对各种祭祀活动的仪式都有具体的规定,惟独不见对如何泰山封禅之礼的规定。可见,所谓步行上山乃是儒生们的捏造。始皇帝完全没有理由遵守。”
  始皇伸展一下疲劳的腰身,已感觉到腹中饥饿。他最初召集儒生们的意思,一是讨论封禅祭祀河川的仪式、二是听取齐鲁之地的风土民情,调查统一之后,黔首们对朝廷政策的反应。没想到,这些儒生对封禅仪式一无所知,反而对于皇帝如何上山的问题争论了整整半天。看来,指望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于是,他制止住双方的辩论,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泰山虽是圣山,但是,朕为天子,即为上天之子。而不是上天的奴隶。儿子拜谒父亲,完全可以驱车马直至堂前,再步行上堂,行跪拜之礼。所以,朕决定,修驰道直至山顶,再筑台阶至设坛处。朕步行上台阶,就表示对上天的尊敬。”
  皇帝说话了,两下谁也不敢再有非议。但鲁生却又说道:“如果陛下由驰道驱车而上。臣以为,所有的车轱辘都要用干草包裹,以免辗伤山上的草木花石。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东西,它们的生命也在上天的关怀之中。”
  始皇面听,心中恼怒。从一开始,他就感觉到这些儒生不肯与自己合作,故意出难题。这么大的车队,怎么把车轮全裹上?又怎能做到不伤草木花石?这帮儒生着实可恨,以他嬴政平日的性情,早该把他们除掉。可是,这时不行,他是来泰山行封禅之礼的,不能让上天见血光。他强压怒火,冷笑道:“迂儒之谈!大行不拘细谨,就是上天也不会这么苛求他的儿子。你们不是怕上天降下灾难么,就不必随朕上山了,封禅仪式由博士们做司仪。这里没有你们可做的事,请各回本地吧!”十二名齐鲁儒生不敢再言语,一个个垂头丧气地退出,内心却燃烧着仇恨的怒火。
  始皇遂传诏地方,征集民夫,限期二十天将从泰山脚下通往山上的驰道修筑好,以保证他如期上山,行封禅之礼。
  地方官不敢怠慢,立即征用大量民工,不分昼夜地修建驰道。原来的栈道被拓宽了,能通行车辆,而且两旁树起了栅栏,以保证始皇车驾的安全。在山地修驰道,工程量大,困难可想而知,地方官员吃住在工地,督促施工,终于在二十天内,修建完从山脚至山巅的驰道。
  始皇的车驾已从邹峄山移至泰山脚下。而且提前十天斋戒沐浴。六月初五,即行封禅之礼的前一天,秦始皇和李斯、六名博士、六百近侍郎中开始驱车上山。六千名虎贲军和六万精锐秦兵则把泰山团团围住,不准任何人靠近一步。
  始皇的车驾沿着驰道盘旋而上,走得很慢,有时还要停下。固然因为山路陡峭,马拉得吃力。但是另一个原因是始皇边走边观赏山上的风景。行封禅之礼是在明天——六月初六,今日还要在山上过一夜,他不必那么急着上山。
  他是第一次临幸泰山,却被泰山的风景迷恋住了,泰山没有山有山的险峻,却有着自己的巍峨。山坡、峰石虽然陡峭,却是努力可攀。所以修建驰道虽然困难,却是可行。如果是山有山,根本无法实现。
  终于到了山上,即是驰道的终点。再往上便是泰山最高峰——玉皇顶。在那里已筑起长宽各十二丈,高三尺的祭坛。明天吉时,始皇将由石阶徒步登上山顶的祭坛,接受上天的训喻。山上修建了临时的行宫。李斯与郎中们陪着始皇在这里渡过了一夜。按照博士们的交待,从现在开始,始皇开始禁食,只能喝点清水。经过一天游玩,他觉得有点饿,但头脑感到很清醒。第二天,六月初六。一轮红日从群峰中喷薄而出,万道霞光给巍峨挺拔的玉皇顶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显然今天是个好天气。吉时到了,始皇与六名博士一步步登上石阶到达山顶。李斯与众郎中则留在原地等候。
  六名博士在祭坛上摆上酱色的酒和切好的熟鱼等祭品。上山之前,始皇就作出决定,封禅典礼的仪式,采用秦国在雍都祭祀上天时的礼仪。
  始皇虔诚地跪在祭坛前,行完祭祀之礼,六位博士便离去,把他一个留在祭坛前,他要在这里跪上一天一夜,行祈祷之礼,等待接受上天的训示。
  博士们告诉过他,只要虔诚地祈祷,很快就会感应到上天的默示。因此,他跪伏着,努力想像着上天的降临。可是,半个时辰过去了,什么感应也没有,他的腰腿反而疼得无法忍受。像他这样的帝王,很少下跪,如此长时间的跪拜,当然难以忍受。
  “天帝,请允许您的儿子休息片刻。”他实在忍受不住疼痛,又不敢有所怨言,只好默默祈祷一句之后,站了起来。他绕着祭坛走了一圈,看到的是脚下层层群峰,强劲的山风吹拂在脸上,有些凉意。这里是泰山最高处,也是观赏山景的最佳地点。他欣赏了一会儿景色,忽然又有了一种负罪感,便重新在祭坛前跪下默默地等待上天的默示。就这样,他一会儿跪拜祈祷,一会儿观赏山景。不知不觉太阳落到山后了,天色越来越暗,脚下的群峰变得黑的,令人害怕。可是,他还没有感应到上天的默示。“世间真有鬼神么?”
  他突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并为自己有这样的疑问而惶惑不安。年轻的秦王政是不太相信鬼神的力量的,他更相信自己的力量。诛,去不韦,灭六国,统一天下,哪一件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完成的。但是,现在的秦始皇却虔诚地相信鬼神的存在和力量。至少他相信自己不是凡人,而是神的化身,否则上天不会派他统御兆民。他现在祈祷上天,就是想询问他能得到天帝宠爱多久。
  夏日的夜晚还有些凉意,极空的山顶更觉寒冷,好在博士们为他留下御寒的狐裘长袍,他穿在身上,顿时暖和了许多。
  四周黑黝黝的,见不到一点儿星光,天变了,乌云压在头顶。他看不见风景了,集中意志跪伏在祭坛前祈祷,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他恍惚不知是在梦中还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