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始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陛下圣明,臣等赞同。”七名博士听出嬴政话中的讥讽之意,不敢再多说。
  秦始皇遂宣布出京巡游。这是他统一天下后第一次巡游六国故地,也是他自为秦王以来第一次走出秦国国境。他要向臣服的各国臣民炫耀秦朝的强盛和始皇帝的威权。所以,巡游的队伍一定要注意威仪,凡事以新制行之。
  作为统一的大秦国的缔造者,始皇帝穿黑色锦绣龙袍,用黑色旌旗旄节,御用车京车以六匹纯黑马驾驭,主御车外加备用车六部,随皇帝的兴致使用,副车则为六六三十六部,乘坐随行内侍和大臣。
  为保证安全,以六百黄门郎中近卫始皇帝,六千虎贲军护卫车队,六万精锐秦兵随行,以备各国故地有所不测。
  一切准备就绪,始皇以蒙武、冯劫留守咸阳,以李斯为随行大臣的首领,以王离为六万护驾秦兵的将军。巡游队伍从咸阳宫起程。始皇去时的路线为出函谷关,经原为韩、魏之地向东,直发泰山。浩浩荡荡的巡行队伍行进在新修建好的驰道上,始皇坐在车京车上,一点也感觉不到颠簸,将士们的战马走在上面,蹄声轻脆,步履轻松。新完工的驰道宽五十丈,每三丈远种一棵树,路基全用碎石夯实,两旁有排水沟,再大的雨霎时可干,一点儿泥泞也没有。今天始皇经过的路段,更是早一天就派黔首打扫干净,再铺上一层细黄沙,车马经过,连点儿灰尘也没有。咸阳至函谷关,一路所经都是秦国故地。当队伍经过函谷关时,秦始皇从车京车中看见高耸的关隘,激动不已。当年,函谷关作为秦国东部边境的关隘要塞,山东六国的联军,时而抵达关下,向秦国示威。而如今,函谷关以东,尽是大秦国土,任由他自由驱驰。始皇再一次感受到志得意满的味道真好。车驾出函谷关向东,所经尽是韩、魏故地了。秦始皇完全以征服者的姿态和大秦皇帝的身份,扬威关东诸郡了。每经一城,地方上官员都在十里长亭前跪迎,城门口和街道两旁,黔首们夹道跪接,高呼万岁。
  始皇为表示自己勤政,也为了让臣服的臣民一睹始皇帝的风采,每次驻驿之后,并不休息,而是以欢宴的形式召见地方官员及知名人士,征求他们的革新意见。
  但是,李斯为讨始皇的欢心,早已派人知会地方官员。所以,始皇召见的人,都是经过地方官员的严格筛选的,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赞扬始皇帝的圣明,痛骂以往诸侯大臣的昏庸无道;称颂秦法的公正严明,控诉以往官吏的贪赃枉法。
  李斯和地方官员窜通一气,蒙蔽了始皇的眼睛,助长了他骄傲、虚妄的思想。他们隐瞒了黔首一时不习惯秦法的严厉,稍有不慎,便触及法网,轮为刑徒。而朝廷下派的官员,好一点的以苛察为严明,以重判为公正。怀有私欲的则以严刑峻法为借口,欺压剥削百姓,使得百姓叫苦不迭。
  仅修驰道,李斯就督促各地征用大量的民工。再加开河渠、毁城垣、平要塞,处处都需要民力。战争虽歇,但黔首的劳役更加沉重,农夫、工匠几乎没有时间和余力来修整被战火焚毁的家园。而且沉重的田赋和徭役,使农村人口逃离土地,流入城市,造成田地荒废,流民饿死的结果。
  秦始皇开始时听到歌功颂德的话,也有点怀疑。但是,每到一个地方,官员和黔首都这么说。听得多了,不由他不信。何况,歌功颂德的话听起来最入耳,最容易上瘾,要是哪天听不到,就会感到不舒服。
  丞相李斯每次见到他时,也总是说:“陛下圣明,非臣等所能想像。”
  车京车继续行进在驰道上,始皇想起一路上歌功颂德的话,总觉得不太放心。他透过车窗,看见正在一心一意地驾着车的赵高,忍不住问道:“赵高,你说那些地方官员都是廉洁正直的么?难道劳役如此沉重,黔首竟没有一个有怨言?秦法素以严峻出名,加在魏、齐等地散漫惯了的黔首身上,他们适应么?”
  赵高一怔,随即心中大喜。始皇已是第二次因为朝政征求自己的意见了。这对于像他这样身份低贱的宦者,是莫大的荣幸,也是飞黄腾达的机会。因此,他立刻谄媚地笑道:“陛下是因为太谦逊了,才有此疑虑。在奴才看来,那些地方父老的话都是真的,有什么可怀疑的!陛下天降圣明,识人立法都是别具慧眼,岂是以往任何君王所能及?用人自然都是廉洁尽职的,立法必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黔首当然乐于守法。”
  始皇满意地笑了。赵高的话,他信。是啊,除了天降圣明,谁能在短短的十年内灭亡六国,统一天下!他始皇帝做的哪一件事不是上合天意,下顺民情!不是为黔首谋福利,为开创一个太平盛世!黔首看起来都能体会他的意志——这一代辛苦劳累点,作出点牺牲,后世万代子孙都会享受到这一代留下的伟大成果。他从来不把那些丧失男人根本之物的宦者当作是人,也从不对他们假以颜色。但是,对赵高则是例外,他看赵高越来越顺眼了。赵高聪明、勤快、善解圣意,而且精于刑讼狱政,颇有些才气。始皇崇尚以法治天下,也喜欢臣民习学律法。赵高正是投其所好。“赵高,你现在是中车府令了。驾车这种事交给小黄门就是,朕想让你教胡亥刑名狱政之学。”始皇看着认真驾车的赵高,有些于心不忍。
  赵高心中一阵狂喜,直觉告诉他,这又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是,他却用平静地语气说:“蒙陛下厚爱,迁奴才为中车府令。可是,奴才觉得官位再高,都是陛下的奴才,理当为陛下效命。能为陛下驾车乃是奴才的荣幸,换了别人,奴才也不放心,还是自己驾车心里踏实。何况驾车与教授公子刑名狱政之学并不冲突,奴才自信能够兼顾。”始皇真的被感动了——看赵高多爱朕!中车府令下辖这么多的车马御者,他为了朕的安全,宁可亲自操此贱役。
  可是,赵高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只要我为你驾车,就可以了解你的一举一动,再加上南书房的管理,就等于拥有天下的一半。巡行的队伍进入原齐国故地,抵达邹峄山。邹峄山乃形胜之地,风景秀丽。始皇既为巡游而来,岂有不登临之理。于是,由李斯、赵高等人陪同,以地方官为导游,从山南而上。邹峄山东西长二十余里,有高峰突出,耸入云端,甚为壮伟。始皇虽年逾四十,仍腿脚矫健,不用近侍搀扶,望峰而上。行至半山腰,见山中积石累累,几无土壤。而且山石间多有孔穴,洞穴间相通联,穴内大者有如数间房屋宽阔。导游说,当地人称之为“峄穴”。遭有兵荒马乱,年轻女子往往入洞穴躲避,洞外寇贼再多,也不能加害于她们。始皇闻听,笑道:“峄穴再多,只能保护她们于一时。如今,四海一统,天下永无战乱,盗贼不生,女子们再也不用躲在峄穴里面。此处山岭,朕就命名曰‘昼门’,意为平安之门。”导游便是邹县县令,闻听始皇之言,慌忙跪倒谢恩说:“陛下圣明,卑职代表地方黔首感谢您的恩德。”
  始皇命李斯题名。李斯遵命,接过近侍呈上的笔,蘸饱了墨,在迎面一块巨石上用大篆字写下了“昼门”两个大字。邹县令遂命人刻于山岭之上。
  经过一番努力,始皇一行终于登上邹峄山顶峰。登高远眺,山下是方块似的农田,玉带般的河流。嬴政心旷神怡,这是咸阳宫里永远享受不到的感觉。
  李斯很善于把握始皇的情绪,随时投斯所好。此时,见他兴致颇高,便进言道:“陛下是第一次幸临齐地,如此奇山秀色,臣以为应该刻石称颂大秦功德以传后世。”
  始皇感觉正好,果然同意李斯所请。命李斯亲自书碑文。李斯才华横溢,对于这种应景文章更是信手拈来。于是,在邹县令命人抬来一块巨石后,便提笔书文道: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我臣奉诏,径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孝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攀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者经纪。
  始皇读罢李斯的刻石碑文,甚为满意。邹县令也随声附和,忙命工匠将书文刻于碑石上。
  邹峄山向北一百多里地便是泰山。始皇从山上下来,便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