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受,还是不接受,成为韩馥痛苦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没有什么宏图大略的人,虽然运气比任何人都好,但眼光和气度比任何人都差,他不明白乱世生存的法则是不进则退,他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盘,不想干任何冒险的事。后世对他的评价没有太大争议:懦弱。不过看来还应该再加一条:自私。
  懦弱而自私的韩馥思考的结果是站在董卓一边。不过,他心里没有底,也不知道手下人怎么看,于是先征询自己心腹治中从事刘子惠的意思,应当帮助袁绍还是董卓(今当助袁氏邪,助董卓邪?)。
  刘子惠是中山国人,跟酸枣的许多人都有交情,尤其跟刘岱很熟,常有书信来往。刘子惠回答韩馥:“现在起兵是为了国家,哪来的姓董还是姓袁?”这个回答让韩馥颇感惭愧。刘子惠进一步说服韩馥打消倒向董卓一方的念头,全力支持袁绍。
  韩馥也考虑到支持袁绍是民意,便放弃先前的想法,给袁绍写了封信,转告酸枣会盟的情况,支持他起兵。
  袁绍重新获得了自由,立即携许攸、逢纪等人动身前往邺县,到邺县以后,他听说河内郡太守王匡也加入到义兵的行列,就赶到河内郡,避免与韩馥发生冲突。
  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更靠近洛阳,是联军与凉州军对峙的前线。袁绍从大后方渤海郡来到河内郡,实现了靠前指挥,使整个联军阵营有了更明确的中心,大家深受鼓舞。
  在南边的袁术,也时来运转。
  酸枣会盟霹雳一声响,也传到了南方的荆州、扬州各郡县,有几个郡动手比较快,马上开始行动起来。
  反应最快的是荆州刺史部长沙郡太守孙坚,他从西北战场转到南方当地方干部,干得也很不错。这是个革命热情一向很高的同志,这一次也不会落后。孙坚整顿人马,即刻北伐。
  与孙坚同时起兵的,还有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郡太守张咨。王睿这个荆州刺史当得很失败,下面至少有两个郡太守跟他有矛盾,都想找个机会算计他一下。一个是武陵郡太守曹寅,另一个就是孙坚。
  平时没有机会,现在一乱机会就来了,孙坚与曹寅合演了回双簧戏,由曹寅假冒当时正在荆州视察工作的朝廷特派员(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密令孙坚将王睿逮捕处死。
  孙坚拿到这个假密令,立即起兵前往荆州刺史部的治所汉寿,他们骗开城门,孙坚拿出密令,要逮捕王睿。王睿又急又气,问孙坚他犯了什么罪?孙坚回答:“我也不知道(坐无所知)。”王睿吞金而死。
  孙坚引兵继续北上,一直到达南阳郡,南阳郡的太守张咨也是当年袁绍他们密派出来建立根据地的,本来是友军,可二人最后也动上了刀子。
  孙坚到达南阳郡,给张咨写了封信,要求提供军粮。可能是孙坚摆的谱太大,张咨有点不爽,跟下面的人商量后,大家认为孙坚不过是本州相邻另一个郡的太守,大家平起平坐,互不隶属,无权调发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对孙坚不加理睬。
  这一下子惹恼了孙坚,刚杀过刺史的孙坚,又动了杀太守的心。孙坚先备了礼物拜访张咨,按照礼节,次日张咨也要备下礼物前来回访,就在孙坚军营里的酒桌上,孙坚突然发难,将张咨斩杀。
  朝廷对各地已经失去了控制力,像孙坚这样擅杀朝廷高官的行为,过后居然什么事都没有,于是大家便纷纷效仿,看谁不顺眼就杀谁,这与流寇已经没有两样了。孙坚敢这么做,靠的是实力,谁有实力谁就说了算,天下由法制、礼制阶段进入到拼实力的阶段。
  孙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军队里长期供职,有勇有谋,还善于拉队伍,此时他手下已经聚集了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一批日后的名将,很有战斗力,所以才敢如此行事。但是短短几天里连续大开杀戒,地方震怖,人心不稳,孙坚也有点心虚。这时,他听说后将军袁术驻扎在南阳郡内的鲁阳县(今河南鲁山县),立即前往拜见。
  袁术自从到了南阳郡,工作局面一直打不开,因为张咨、王睿这些实力派都不真心买他的账。正在郁闷之际,听说来了个猛人孙坚,连杀王睿、张咨。袁术不禁暗自吃惊,担心这小子杀红了眼,会不会把刀舞弄到自己头上来。
  哪知孙坚一到鲁阳就主动前来拜访,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态度极为恳切,那阵势真有点你不接受他就真给你玩命的意思。
  袁术确定孙坚不是忽悠自己之后,大喜过望,立即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他们以鲁阳为基地,休整人马,准备继续北伐。
  “表奏”这个词就此出现。说起来,任命职务一定要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地方要员和军中的高级将领还要由天子亲自以诏令的形式任命,即使基层推荐,实行的也是报批制,没有正式批准即为非法。
  可是现在,天子控制在董卓手中,报个请示上去希望他来批复基本上不可能。于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把报批制改为报备制,自行批准,报你备个案就行了,这就是“表奏”。
  这个口子一开,大家都开始表奏起来,但凡有点实力的,都兼职替朝廷干起了组织人事工作,不仅大肆封官,而且还你表我、我表你,互相送人情。方便归方便,也容易造成混乱,从此之后,就经常出现同一个郡、同一个州有几个太守或刺史、州牧同时存在的现象。
  袁术表奏孙坚职务一事就有很大问题,豫州不属于他们的控制范围,豫州刺史也没有空缺,又弄出来个豫州刺史的头衔,不是成心挑事吗?
  朝廷正式任命的豫州刺史是孔,也是反董阵营里的积极分子,他也在同一时间起兵,驻扎在洛阳东南方向的颖川郡。
  现在,一下子出现了四个反董基地,从北到南依次是:河内、酸枣、颖川、鲁阳,刚好形成一个弧形的半包围圈,与以洛阳为中心的董卓集团形成对峙局面。
  【四、董卓愤怒了】
  现在再来看看董卓。
  虽然他靠着流氓手段把洛阳的局面控制住了,但背后有关中的皇甫嵩和河东郡的白波军,弄得他头痛不已。这些事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东方诸郡忽忽啦反了一大片。
  袁绍、袁术、韩馥、张邈、桥瑁、王匡、鲍信、曹操这些人,都曾经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现在公然打出了反叛的旗帜,矛头直指自己,其中的一大罪状,便是废黜天子,另立新帝,有篡逆之心。
  看来这帮人对新立的刘协不服,恐怕是还做着再立刘辩的打算?刘辩此时十五岁,刚被废为弘农王。董卓于是命郎中令李儒出面,给刘辩献上鸩酒,迫其自杀。
  刘辩说:“是欲杀我耳。”不肯喝。李儒说不喝不行。刘辩无奈,只得和他最心爱的妃子唐姬以及宫人饮宴作别。在宴席上,刘辩悲痛而歌:“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唐姬边舞边歌:“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异路兮从此乖,奈何茕独兮心中哀。”两人泣下呜咽,所有在座的莫不欷流泪。
  弘农王饮鸩酒而死。唐姬回到老家颍川郡,父亲唐瑁想让她改嫁,她坚决不愿意。后来李乱长安,劫略关东,虏获了唐姬,还想娶她为妻,这是后话。
  弘农王刘辩,灵帝刘宏的长子、何进的外甥、何皇后的亲生儿子,在位不满七个月,直到被废仍未来得及更改年号,因此没有被正式列为皇帝,后世以“少帝”称呼他。在两汉历史上,共有二十四人得到“帝”的称号,除此之外,还有四位:西汉的刘恭和刘弘,东汉的刘懿和刘辩,因为在位时间过短或者继位后很快被废,没有进入“帝”的序列里,均以少帝相称。
  董卓及时出手杀了刘辩,在政治上倒也是高明的一招,因为那些口口声声反对他废帝的人,一心想的就是恢复刘辩的帝位,现在主角没了,帮场子的人一下子失去了政治目标。果然,消息传出,袁绍等人悲痛不已。关东联军阵营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既然灵帝的长子刘辩死了,次子刘协做皇帝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是袁绍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他仍然不承认献帝的合法地位。
  袁绍等人公开起兵以后,苦了两位老兄:董卓身边的周毖、伍琼。他们潜伏在董卓身边,骗取了董卓的信任,一直在帮袁绍、袁术、韩馥、张邈等人说好话,帮助他们取得合法地位。现在同志们真的反了,董卓的怒火可想而知。
  董卓下令把他们抓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