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156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泌昌站了起来:“这些下官都不知情,上差们去问沈一石便什么都知道了。”
  锦衣卫头儿冷笑了一声:“沈一石什么东西?也值得我们去管!我们奉诏命是来抓当官的。现在听郑大人这样说,你是一点过错也没有啊。那我们只好抓杨公公回去交差了,”
  “上差!”郑秘昌急了,“杨公公当时不在杭州,他并无过错。”
  锦衣卫头儿:“先是买田,后是赈灾,八百里加急递到宫里,把万岁爷气得不行。
  现在你说自己没有过错,杨公公也没有过错,只是一个商人把我大明朝从上到下都给涮了。你们不要脸,朝廷丢得起这个脸吗!“
  郑泌昌这时明白了,自己不请罪,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这一关,咬咬牙说道:“上差既然这样说,下官现在就写请罪的奏疏。”
  锦衣卫头儿:“你不是没有罪吗?这个奏疏怎么写?”
  郑泌昌:“我是浙江巡抚,杨公公不在,浙江出了这么个事,怎么说我也有失察之罪。不知这样写行不行?”
  锦衣卫头儿这才站了起来,另外三个锦衣卫也都站了起来。
  锦衣卫头儿:“那就按你说的先写出来看吧。记住,这个案子是我们在办,所有的奏疏文案都得先交给我们,要递也得由我们递上去。”
  郑泌昌:“记住了。我今天晚上就写。”
  锦衣卫头儿这才走到他面前,一只手搁在他肩上,郑泌昌打了个激灵。
  锦衣卫头儿:“我说两句话,你要记住了。”
  郑泌昌:“上差请说。”
  锦衣卫头儿:“第一句,我们来人。”
  郑泌昌:“下官不敢。”
  锦衣卫头儿:“第二句,做官要精,可也不要太精了。太精了,天便要收你。”
  郑泌昌:“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真明白就好。”锦衣卫头儿把手一收,“我们走。”
  显然是有意安排的,从头门到二门再到卧房这个院子的廊檐下,到处都挂满了红纱灯笼,每盏灯笼上都映着“织造局”三个大宇,把个织造局后宅照得红光映天。
  杨金水的那个随从太监在前,领着沈一石从后宅头门一路走了过来。
  一盏盏映着“织造局”的灯笼在他们头上闪过。
  随从太监一改平时侧身引路的姿态,和沈一石平行走着,不时还瞟一眼他的反应。
  沈一石依然穿着那套六品的官服,稳步走着,脸上虽风尘犹在,却平和依旧,看不出任何不安。
  到卧房院门了,那随从太监突然停了下来。沈一石也在他身边停了下来。
  随从太监:“沈老板请稍候,我先去通报。”
  沈一石:“应当的。”
  随从太监慢悠悠地走到卧房门口,低声说了几句,卧房门便从里面打开了,屋子里也是一片红光。
  沈一石静静地望着那洞开的门,看见正对着门口一道透明的蝉翼纱帘垂在那里,纱帘后坐着芸娘,面前摆着一把古琴,接着是“叮咚”两声。沈一石知道,《广睦散》在里面等着他了!
  耶随从太监这才又慢悠悠地踅回来了,打量着他:“正等着呢,请吧。”
  沈一石微笑了笑,迎着《广陵散》的乐曲,稳步向卧房门走去。
  江南织造局杨金水卧房
  走进了卧房门,沈一石有意不去看琴声方向,而是望向坐在那张圆桌边的杨金水。
  杨金水却不看他,侧着耳朵,手指在桌面上点着节拍,一副醉心琴声的样子。
  沈一石静静地站着,目光只是望着杨金水那个方向。
  圆桌上摆着几碟精致的小菜,三副银制的杯筷,还有一把玲珑剔透的水晶瓶,红红的像是装着西域运来的葡萄酒。
  第一段乐曲弹完了,杨金水还是没看沈一石,却将手招了一下。沈一石慢慢走了过去。杨金水依然不看他,将手向旁边的凳子一指,洗一石便坐了下去。
  等沈一石一坐下,杨金水拿起面前的一支银筷,在银杯上敲了一下。
  琴声戛然而止。
  杨金水目光还是不看沈一石,却提起了那把水晶瓶,拔开了上面的水晶瓶塞,向沈一石面前的杯子倒酒。
  沈一石站了起来。
  杨金水一边慢慢倒酒,边念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倒完了酒他才望向沈一石。
  沈一石也望着杨金水:“公公终于回来了。”
  “我回来不回来都容易。”杨金水望着他,“你这次能回来倒是真不容易。押着上百船粮,从杭州到淳安再到建德,杀了个三进三出,竟然没有醉卧沙场,好本事!来,先喝了这杯。”
  沈一石双手端起了杯子,却没有立刻就喝,而是望着杨金水。
  “放心,没有毒。”杨金水也端起了杯子,“喝葡萄酒要用夜光杯,前年西域商人就送给我四只。用银杯是让你放心,这酒里没毒。”说完自己先一口饮了,将杯底一照,望着沈一石。
  沈一石还是没喝,满眼的真诚:“公公,容我先把话说完再喝可不可以?”
  “可以呀。”杨金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什么都可以。美人计,拖刀计,釜底抽薪,瞒天过海,三十六计哪一计都可以。”
  沈一石:“公公,是不是请芸娘先回避一下。”
  杨金水慢慢又望向了他,接着摇了摇头:“用不着玩这些虚的了。我呢,本是个太监,你送个芸娘给我,从一开始就是虚的。什么人头上都可以长绿毛,只有我们这些人头上长不了绿毛。背着我你们做的事当着她都可以说。”
  沈一石低下了头,想了想又抬起了头:“我对不起公公,也对得起公公。”
  杨金水:“你看,又来了不是。刚说的不要玩虚的,真金白银打了半辈子交道,来点硬的行不行?”
  沈一石:“那我就从头说起。”
  “这就对了。”杨金水不再看他,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沈一石:“公公,这件事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
  “我们?”杨金水把“我们”这两个字说得很重,接着又望向了沈一石,“你说的这个‘我们’里有我吗?”
  沈一石:“都有。改稻为桑从一开始就是一步死棋。公公没有看出,我也没有看出。”
  “有点意思了。说下去。”杨金水专注地望着他。
  沈一石:“其实,在当初胡部堂不愿意按内阁的意思去改稻为桑我就看出了一点端倪。但一想,这是有旨意的,总不成皇上说的话还要收回去。因此便实心实意筹粮等着买田。可等到这一次公公去了北京,突然来了个杭州知府高翰文,又来了个淳安知县海瑞和建德知县王用汲,我才发现我们已经卷到漩涡里去了。”
  杨金水:“不是我们,是你们。你们卷了个漩涡,把我也想卷进去。”
  每一句都顶了回来,这个时候分辩就是对抗。沈一石垂下眼沉默了一会儿,又抬起了头:“公公知道,按市价,丰年应该是四十石稻谷到五十石稻谷买一亩田,就是灾县也不能少于三十石稻谷买一亩田。可我们出不了那么多。因为买了田产了丝织成绸一多半要用来补国库的亏空,剩下的利润郑大人、何大人他们还要分成。因此我们最多只能按十石一亩买田,这样也才能不赚不赔。这样的事要我们去干,对外还不能说。真要能按十石一亩买田改桑,我们辛苦一场,能每年多产三十万匹丝绸也就认了。可那个高翰文,还有那个海瑞和王用汲来到浙江以后,不知道这些内情,咬定要按市价买田。公公,先不说我们赔不赔得起,一下子叫我拿出那么多现钱多买几百船粮也做不到。”
  这一番话杨金水显然接受了,态度也就缓和了些:“这倒是实情。坐下说。”
  “谢公公。”沈一石这才坐了下去,又望了一眼纱帘后的芸娘,再望向杨金水。
  杨金水略想了想,转望向纱帘后的芸娘:“弹你的琴,一曲接一曲地弹。”
  芸娘在纱帘后却慢慢站起来:“我出去。”
  “别价。”杨金水拉长了声调,“你弹你的,就当没有我们这两个人。”
  芸娘只好又坐下,弹了起来。
  琴声一起,说话声便只有杨金水和沈一石二人能听到了。杨金水这时才又转望向沈一石,目光中透着沉痛:“几年了,我怎么待你的你心里比谁都明白。朝廷的事,官场的事,都没有跟你少说。这一回你怎么就会伙同郏泌昌、何茂才瞒着我,拿芸娘去施美人计,还敢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假装买田把粮都赈了灾?这两件事,哪一件都不该是你沈一石做的。做哪件,你都是在找死。怎么回事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