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156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阁老。”吕芳这时已经走到严嵩身边轻声唤道。
  “嗯。”严嵩倏地睁开了眼睛,茫茫地望向吕芳。
  吕芳:“供状皇上已经御览了,写的全是河堤失修的详情。”
  严嵩眼睛一亮。
  吕芳:“皇上叫你也看看。”说着把供状递给了他。
  严嵩接过了供状,颤颤地翻开了第一页,也就看了一下,接着抬起了头:“皇上,字太小,臣老迈眼花,看不清了。”
  嘉靖:“那就拿回去,给内阁的人都看一看。”
  严嵩:“是。”
  嘉靖:“还有一样,就是胡宗宪的辞呈,他自己提出请朝廷开他的缺。阁老,你认为要不要准如所请?”
  严嵩这一回没有立刻回话,沉默了片刻才答道:“擢黜之恩皆出自上,非臣等可以置喙。”
  嘉靖脸上立刻露出了不快:“你这话言不由衷。”
  严嵩立刻扶着矮墩站起来。
  嘉靖:“胡宗宪当兵部尚书,后来放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都是你向朕举荐的嘛。什么时候用人罢人都是朕一个人说了算了?”
  严嵩被嘉靖说得愣在那里。
  胡宗宪这时抬起了头:“当时阁老举荐臣,皇上重用臣,都是希望臣能上不辜恩,下能安民。现在臣在浙江左支右绌,显然不符封疆之任。恳请皇上革去臣职。”
  嘉靖两眼深深地望着他:“你这是想撂挑子了?!”
  胡宗宪立刻把头伏了下去:“臣不敢。”
  嘉靖:“敢不敢朕也不会让你撂挑子。你这个人有两点朕还是知道的,一是识大体顾大局,二是肯实心用事。浙江和南直隶是朝廷的赋税重地,就冲着那么多倭寇在那儿,眼下没有你无人镇得住。严阁老。”
  严嵩:“臣在。”
  嘉靖:“你以为如何?”
  严嵩:“圣明无过于皇上。眼下浙直确实还少不了胡宗宪,但他的担子又确实太重了些。皇上既然问臣,臣以为让他辞去浙江巡抚的兼职,只任浙直总督一职。这样,让他既能够把握大局,又能够多把心思用在剿倭上。今年海上的商路必须要打通,织造局五十万匹丝绸的生意一定要做成。这些责成胡宗宪尽力去办。”
  嘉靖:“这才是老成谋国的话。至于浙江赈灾和改稻为桑的事,你们下去后叫胡宗宪和内阁的人一起好好议个法子。两难若能两顾总是好事。”
  严嵩:“是。”
  嘉靖又望向了胡宗宪:“胡宗宪,你听到没有?”
  胡宗宪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回皇上,臣遵旨……”
  “唉。”嘉靖叹了口气,站了起来,“朕知道你们难,朕也难。我们都勉为其难吧。”
  裕王和严嵩这时都跪了下去:“尽心王事,是臣等之职。”
  嘉靖又望向了裕王:“还有那个谭纶,该历练还让他在浙江历练。击鼓卖糖,各做各行。你们该干吗都干吗去。”说完,大袖飘飘,向里边精舍走去。
  裕王、严嵩和胡宗宪同时伏在地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北京玉熙宫精舍
  嘉靖这时已在蒲团上盘腿坐定,开始他每日打坐前的准备。
  吕芳在那座偌大的紫铜香炉里用一块厚厚的帕子包着把手拎出了一把小铜壶,顺手在香炉里添了几块檀木,盖上香炉盖,这才拎着铜壶在一个紫砂杯里倒了一杯温热的水。然后他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捧着一个小瓷药罐,走到嘉靖面前,低声说道:“主子,该进丹了。”
  嘉靖睁开了眼,伸出三根细长的指头从瓷药罐里拈出一颗鲜红的丹药,送进嘴里,又接过水一口吞了下去。
  服了丹,嘉靖没有像平时那样入定打坐,而是望着吕芳:“你说这个胡宗宪到底是哪路神仙,居然把我们都绕进去了。”
  吕芳正颜答道:“没有人能把皇上绕进去。胡宗宪是被夹住了,左右为难。”
  嘉靖:“是啊,他也挺苦啊!”
  “苦日子还在后头。”吕芳又拿起那块帕子擦拭着案上的水渍,“严阁老那边肯定不再认他了,以他的为人,也不会再投靠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浙江不能乱,改稻为桑的国策还得推行,两头不买他的账,不累死,也得愁死。”
  嘉靖:“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剿倭要靠他,抚住百姓不造反也要靠他。不能让他累死,更不能让他愁死。国库没银子,得靠严世蕃他们去弄,八分归国库两分归他们朕也认了,七分归国库三分归他们朕也忍了。他们要是还想多捞,连个胡宗宪都不能容,逼反了东南,朕也就不能再容他们!裕王派到胡宗宪身边那个谭纶要保,看住他们,可人还是少了。暗中传个话给裕王那边,徐阶、高拱、张居正要是还奏请什么人到浙江去,一律批红照准。”
  吕芳:“是。”
  嘉靖:“还有,告诉杨金水,宫里这边不许再跟胡宗宪为难。”
  吕芳:“奴才明白。”
  北京裕王府寝宫
  “内阁的会议完了?”裕王站了起来。
  坐在一边的谭纶也跟着站了起来。张居正走了进来。
  张居正:“一切在御前就已成定局,这个会议与不议结果都是一样。”
  几个人都默默地坐下了。
  裕王:“那胡宗宪请求朝廷给浙江拨粮赈灾总该答应他吧?”
  张居正摇了摇头。
  “总得有个道理吧?”裕王又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气愤。
  张居正:“还要什么道理?就是为了让浙直那些丝绸大户就地拿粮食把受灾百姓的田都兼并了去,还美其名曰‘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裕王:“你们呢,总得说话吧?”
  张居正不语。
  “徐阁老和高拱呢?”裕王这才发现徐阶和高拱没有一起来。
  张居正:“胡宗宪不死心,跟着徐阁老和高拱又去了户部,还是想让户部给浙江调些粮去。”
  “户部能不能给他调些粮?”裕王望着张居正。
  张居正沉默了,也深深地望着裕王。
  裕王似乎明白了自己这是多此一问,手一摆,顾自说道:“户部是不能给他调粮的。”
  张居正:“王爷,说句您不一定爱听的话,能调,这个时候我们也不会给他调了。”
  裕王一怔,问道:“这话什么意思?”
  张居正一字一顿地:“干脆,让浙江乱起来!”
  裕王的眼睛睁大了。
  张居正:“到这个时候了,臣等的意思也该跟王爷说明白了。严党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其实早已是土崩鱼烂。之所以能够维持,全靠逢迎圣意。宫里需求无厌,他们又层层贪剥,才落下这么大的亏空。王爷本知道,他们这一次想在浙江改稻为桑也是为了补亏空想出的法子。但这么大的事,连胡宗宪都知道一年内绝不可施行。可他们等不得,底下的人又认准了是个发财的机会,才竟然干出了毁堤淹田这般伤天害理的事。反正剜的是百姓的肉,其实剜的也就是我大明朝的肉,来补他们的疮!这么明白的事,朝廷上下竟然视若无睹!好不容易出了个胡宗宪苦心孤诣出来说话,其实也是为了他们好,他们都视若仇雠!连一个胡宗宪都容不下,这也是他们的气数尽了。王爷,长痛不如短痛,这一次干脆让浙江乱了,就当做我大明朝身上烂了一块肉。这块肉一烂,严党那个脓疮也就是该挤的时候了!”
  真是振聋发聩!裕王被张居正这一番话说得脸上也渐渐现出了潮红,怔怔地站在那里:“徐阁老和高拱都是这么看吗?”
  张居正:“这是臣等一致的看法。”
  裕王又望向了谭纶:“子理,你怎么想?”
  谭纶也站了起来:“是大谋略!只是苦了浙江的百姓。”说到这里,谭纶的目光显然从卧室那道门的方向看见了什么,便停住了话,低下了头。张居正也看见了,连忙站了起来,低下了头。两人几乎是同时:“王妃。”
  裕王这才看见,李妃抱着世子走出来了。
  裕王:“正议事呢,你又抱着世子出来干什么?”
  李妃似乎永远是那副面若春风的样子,但这时眉眼中却显着肃穆,将世子往裕王面前一送:“不干什么,就让你抱抱世子。”
  裕王显得有些厌烦,又不得不把孩子接了过来:“到底是干什么?”
  李妃:“就想问问王爷,你现在有几个儿子?”
  裕王:“有什么就直说吧。”
  李妃却显得有些固执:“臣妾要王爷答我这句话。”
  裕王:“明知故问,谁不知道我就这一个儿子。”
  李妃:“臣妾斗胆要说了,王爷这话又对又不对。”
  对李妃其人,张居正和谭纶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