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156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贞吉站住了,先向两个锦衣卫望了一眼。两个锦衣卫却像没有听见,背着手踱着步走向一架织着蝴蝶花纹的织机前,假装在那里看着。
  赵贞吉这才把目光望向几个徽商,放大了声音尽量让两个锦衣卫听见:“为什么停机?”
  年老的徽商接言了,也尽量放开了嗓门:“不瞒中丞大人,我们的本钱也有限,实在拿不出钱来买丝了。何况还有这么多人要开工钱。”
  赵贞吉回以大声:“半价买丝你们都拿不出本钱?当时为什么签约书?告诉你们,耽误了朝廷的事,胡部堂也保不了你们。”
  那年老徽商立刻激动起来:“做生意我们也不要谁保,只讲信用二字。赵中丞,你能担保按约书给我们兑现吗?
  “谁说不按约书兑现!”赵贞吉脸一沉,又瞟了一眼两个锦衣卫,“织机一天也不能停,今年五十万匹丝绸一匹也不能少。你们谁敢停机,我不抓人,请你们的本家胡部堂派兵抓人。”说着大步向织坊外走去。
  五个徽商被撂在那里,都想吐血了。两个锦衣卫这才慢悠悠地跟着赵贞吉也向织坊门外走去。一行还没有走到织坊门口,巡抚衙门一个书吏迎上来了:“禀中丞大人,淳安县丞田有禄来了,在衙门里急着候见中丞。”
  赵贞吉的脸更难看了:“一个县丞也要见我,你们的差使真是当得好呀!”
  那书吏连忙躬下腰:“中丞容禀,田有禄是带着胡部堂的公子来的。据说是那个海瑞叫他押送来的。”‘
  赵贞吉这才一怔,不禁又望向了两个锦衣卫。两个锦衣卫这时不避他的目光了,
  也与他对望了一眼,三个人一同走了出去。
  浙江巡抚衙门签押房
  赵贞吉没有先见胡公子,而是把田有禄叫进来了。
  田有禄探头探脑进来后,见赵贞吉站在案边,靠窗的椅子上还坐着镇抚司的两个钦差,更是慌神了,在门边就趴跪了下来,不断地磕着头。
  赵贞吉:“海知县已经递了辞呈,我说了淳安的事由你署理,又闹出什么了?”
  田有禄头趴着回道:“中丞大人把追讨淳安百姓欠粮的差使交给卑职去干,卑职好不容易派了些人下去收丝,却被海知县都叫回来了。”
  赵贞吉:“巡抚衙门的公文没给他看吗?
  田有禄有意嗫嚅着不答。
  赵贞吉转过了身子盯着他:“我问的话你没听见‘”
  田有禄这才又吞吞吐吐地:“卑、卑职实在不知道怎么跟中丞大人回话”
  赵贞吉:“照实回话。”
  田有禄:“海、海知县把巡抚衙门的公文扯了。”
  赵贞吉眼睛一下子大了。两个锦农卫身子也动了一下,都望向趴在那里的田有禄。
  田有禄:“海知县说,织造局那些粮是皇上赈给淳安灾民的赈灾粮,谁要追讨便是玷污圣名。还说淳安今年是重灾县,他已经呈文朝廷请求免去全县的赋税。”
  赵贞吉那个气在胸巾沸腾翻滚,一时竞说不出话来。两个锦衣卫也都站起了。
  锦衣卫头儿:“有这等事,”
  田有禄:“回钦差大人的话,千真万确,这都是海知县所说所为。”
  另一个锦衣卫望着锦衣卫头儿:“这个人或许真是脑子有病”
  “什么病!”赵贞吉终于说出话了,声色惧厉,“就是对抗上司对抗朝廷的病!二位在这里都听到了,我要上疏参他,请二位也向宫里禀奏。”
  锦衣卫头儿:“我们自然如实禀奏。”
  赵贞吉又望向田有禄:“把胡部堂的公子也扯了进来,这是怎么回事?”
  田有禄觉着有了底气,这时更是百般委屈地:“州里给卑职打了个招呼,说胡部堂公子到台州看望父亲,从淳安经过换船。卑职按照惯例,接待了一下,海知县却说卑职奉承上司,还说胡公于是假的,命卑职把他押送给胡部堂。卑职不按他说的做,他就要行文都察院参卑职的罪。中丞太人,卑职在淳安实在干不下去了,请中丞大人开恩,让卑职调、调个地方吧。”说到这里,他抹开了眼泪。
  赵贞吉这个时候突然又沉默了下来,治丝愈棼,步步荆棘,田有禄的话突然提醒了他,头上还有个胡宗宪,送来的这个胡公子不正是一卸担肩的契机,他的脸平静了,向门外叫了一声:“来人。”当值的书吏连忙走了进来。
  赵贞吉:“送给胡部堂军营的最后一批军需粮草什么时候起运?”
  当值书吏:“回中丞,这一次是好几万人的军需,还有十几船今天下午才能到齐。
  到齐后立刻起运。“
  赵贞吉:“剿灭倭寇这是最后一仗,一粒粮一根草也不许短缺。再去催,到齐后三天必须运到。”
  当值书吏:“是。小人这就去传令。”
  “慢。”赵贞吉望了一眼趴跪在那里的田有禄,“把他还有海瑞抓的那个人一并带上,送到胡部堂那里去。”
  当值书吏:“是。跟我走吧。”
  田有禄还在那里发懵,半抬着头:“中丞大人。”
  赵贞吉:“滚!”
  台州军营中军大帐
  海雨白茫茫一片蔽接苍穹时,天风便收了。海浪惊涛此时都安静地偃伏着,把撼地的吼声让给了连天的雨幕。
  中军大帐的帷口巨石般站着齐大柱,在雨幕中手把着剑柄一动不动,大帐的两侧和四周几十个亲兵也在雨幕中巨石般挺立一动不动。
  大帐内只有一只小炭炉在吐着青色的火苗,催沸着药罐里的药汤,白气直冲搁在两根筷子上的药盖,发出微弱的叩动声。
  胡宗宪的亲兵队长就守在药罐前,这时揭开了药罐盖,轻轻吹散了笼冒的白气,接着用铁钳夹出了火炉中的几块红炭,再将药罐盖搁在两根竹筷上,让小火慢慢煎着药罐中的药汤。再接着,他向中军大案前方向望去。
  大案前的躺椅上一床被子拥着胡宗宪半躺半坐在那里,他的面前是一只矮几,矮几上是一局己到中盘的围棋,围棋的对面笔直地坐着戚继光。轻轻地,胡宗宪将一枚黑子下在了棋盘上,戚继光望着那枚黑子苦苦地出神想着。
  “这颗子不知道该怎么下了吧?”胡宗宪掩了掩半垫着躺椅半盖在身上的棉被,靠躺了下去:“好像我曾经跟你说过围棋的出典,还记得吗?”
  戚继光本捏着一枚棋子望着棋盘在想,昕胡宗宪这一问,抬起了头望向他:“是。部堂曾经给属下说过,围棋是古人见了河图洛书,受到启示,想出来的。”
  胡宗宪:“那就从河图洛书中想想,这步棋该怎么下。”
  戚继光:“部堂这是取笑属下了。河图洛书,是上天出的题意,多少先圣贤哲都不能破解,属下一个军伍中人怎能从天书中找到想法。”
  胡宗宪:“只要肯用心找,就能找到。世间万事万物都只有一个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譬若看一条河的对岸,站在河的南边,北边就是对岸;站在河的北边,南边就是对岸。记得我曾在王阳明一则手记中见过,他就认为河图洛书不过是三代先人观测天象,对何时降雨,何时天旱的记载,用以驱牛羊而逐水草,顺应天时以利游牧而已。这便是他从河图洛书中看到的理。大战在即,站在行兵布阵的位置,看看帐外这场大雨,再想想河图洛书,然后再想想这步棋该下在哪里?”
  戚继光目光立刻亮了:“据属下十几年与倭寇在沿海作战的阅历,每年这个时令这场大雨后都应该有一两天的人雾,有利于奇兵突袭。”
  胡宗宪像是在赞也像是在叹,发出了好长一声:“是呀,难得的战机呀。逐水草而居,应天时而动,这才是最大的理呀!”
  戚继光:“那属下是不是应该将这颗棋子下在这里?”说着啪的一声,将捏在食中二指间的那颗白棋布在了棋盘的一个棋眼上。
  胡宗宪慢慢望了一眼戚继光那颗棋子所下的位置,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反而把身子全躺了下去,眼睛也慢慢闭上了。
  戚继光却仿佛听到了他内心深处有金戈铮呜,屏住了呼吸只静静地望着他。
  镜头这时摇向了中军大案上一方镇纸压着的一封书信,书信里严嵩那苍老的声音传了出来,在胡宗宪的耳边萦绕:“天下大局,有心腹之患,有肢体之疾。国库空虚,灾荒频仍,君父之宫室未修,百官之俸禄久欠,此朝廷眼下心腹之大患也。倭寇骚扰东南,赖吾弟统貔貅之师连战巨刨,已不足为虑,此肢体之疾也。望吾弟体朝廷大局,暂休兵歇战,以解国库不继之难。待酃懋卿南下巡盐,收有盐税后,朝廷再调拨军款,悉剿倭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