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洋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大淳尴尬道:“微臣不知,当时微臣被气糊涂了,陆大人能言善辩,定能劝服李鸿章,皇上不必担心。”
  李云中叹道:“爱卿所言甚是,李鸿章并非食古不化之人,希望陆爱卿可以劝降成功,不说这些了,爱卿可想过换个职位?”
  常大淳面色失望,以为皇上对他没有劝降李鸿章而失望,要降罪与他,惨然道:“微臣认罚,请皇上明言!”
  李云中咦道:“爱情怎么了,朕是觉得大汉也应该建立一个内阁,整天看着奏章,可把真忙死了,朕可不想像朱元璋那样,爱卿乃是户部侍郎,品级似乎不符进入内阁的条件,所以朕任命你为朝阳殿大学士,入阁处理政事。”
  常大淳惊喜交集,没想到梦寐以求的相位就在眼前,急忙谢道:“微臣惭愧,虽然才疏学浅,但必定竭尽全力为皇上效力,报答皇上恩典。”
  朝会
  李云中笑道:“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有分封公侯,大汉也不例外,既能朕登基称帝,多亏了众大臣的拥戴。”
  “臣等惭愧!”
  李云中道:“此次封赏勋贵只论战功,不为其他,战功卓著之人可以封侯,没有战功暂时放过,爵位暂时定为候、伯、子、男四等,各位可有意见?”
  陆建瀛附和道:“理当如此,皇上英明。”
  李云中将封赏圣旨交给常大淳,常大淳双手接过,念道:“户部尚书蒙上升与朕相识于乡里,义结金兰,披荆斩棘,忠心不二,授一等功,封为平南侯。
  安徽都督胡以晃,家中本为巨富,与朕结识于茶铺,义结金兰,贡献家财充当军费,镇守安徽有功,授一等功,封为六安候。
  刑部尚书凌十八,自起义以来,不离不弃,屡败清军,授一等功,封为东平候。
  兵部尚书林大基,参谋军事,授一等功,封为南安候。
  汉军参谋长张遂谋,参谋军事,授一等功,封为临川候。
  吏部尚书张维坤,贡献家财,忠心不二,授一等功,封为忠勤候。
  山东都督罗大纲,屡立战功,授一等功,封为梧州候。
  征南大将军左宗棠,参谋军事,屡立战功,授二等功,封为义宁伯。
  江苏都督李秀成,屡立战功,授二等功,封为忠义伯。
  河南都督李得胜,屡立战功,授二等功,封为至勇伯。
  禁卫军统领焦亮,屡立战功,授二等功,封为长兴伯。
  第一军军长李春发,忠勇任事,授二等功,封为忠勇伯。
  余下将领有功者,由内阁裁决,依次授予三等功,四等功,所封爵位为子爵、男爵,钦此。”
  陆建瀛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启禀皇上,内阁可是仿照前明的内阁?”
  “不错,朕觉得内阁的职能还是不错的,不过权利可没有前明的大,朕仿明朝设置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文华殿,又加设朝阳殿、太极殿,共七位大学士,入阁参政。”李云中顿了顿,又补充道:“内阁成立后,全部在文渊阁处理政事,设置首辅一人为领班,以后全国各地的奏折由通政司汇总,交由内阁,大学士负责草拟处理意见,最后由朕批准,再由翰林院校对下发。”
  常大淳心里兴奋,自己为朝阳殿大学士,位列第六!瞥见陆建瀛欲言又止,患得患失的模样,躬身问道:“敢问皇上,内阁可有人选?”
  李云中回道:“内阁人选已定,不过与前明不一样的是,阁相是有任期的,任期为四年,最多可以连任三届,任期结束后就要退休,不得干政,各位可有意见?”
  众大臣面面相觑,从来没听过大臣还有任期的,看来是为了避免官员结党攻讦,前明就因此而亡,皇上奇思妙想,实在不是凡人能揣测。
  李云中见下面没有反对声音,继续说道:“礼部尚书陆建瀛德高望重,才华横溢,升其为为华盖殿大学士,为首辅,安徽都督胡以晃改任为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蒙上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常大淳升为朝阳殿大学士。”
  三人拜道:“臣等谢过皇上。”
  李云中道:“既然胡以晃进京,安徽都督职位空缺,任命焦亮为安徽都督,升赵烈文为江西都督。”
  己方阵营骤然获得两地都督职位,陆建瀛踌躇满志,虽然封侯封伯的大多是广西人,但是广西人只会打江山,治理江山还要靠他们读书人,看来皇上也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PS:今天真奇怪,到了五点才30几个会员点击,十二章推荐票,其中有我投的几张,好郁闷。
  求推荐票。


 第一百三十二章 聚义(四更求票)

  佛山镇,南海县管辖,有广东第一大镇之说。
  今日的佛山镇格外热闹,人来人往,不宽敞的街道上挤满了行人,原来今日是镇上大户联合举办庙会的日子。
  镇外的一间破庙之中,聚集了不少汉子,脸色凝重的在等待什么。
  “来了,来了,大佬他们到了。”放风的兄弟边跑边喊道。
  何六对着庙内的兄弟喊道:“上香”
  陈开带着几位心腹,走进破庙门口喊道:“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何六对着关二爷的石像上香,鞠躬三次,然后退出庙外。
  李文茂、甘先两人带着十几位弟子兄弟,来到庙门,同样喊道:“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有情有义桥下过,无情无义刀下亡。”依次上香鞠躬,面色凝重的返回庙外。
  又过了不到一刻钟,周春、陈显良、关巨、林恍隆四人带着二十余位兄弟到此,林恍隆示意心腹在外等候,与几人齐声喊道:“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
  ……
  一间破庙,前前后后共有一百多人聚集在此,其中有二十多人是广东天地会各方首领,其余之人也是头目、会员。
  何六见邀请的人悉数到齐,来到众人前面大声说道:“今日邀集众位兄弟聚集在此,实在是有大事相商……”
  底下的李文茂叫道:“何六!谁人不知你是无利不起早,就明说吧。你把广东天地会的弟兄邀集在此是为什么事?大伙也实在好奇。”
  李文茂精通技击,为人仗义疏财。手下又有许多会武功的弟子、兄弟,是众多天地会堂口势力最大的一支。
  何六将吴宏拉出来,对着众人介绍道:“这位是福建天地会的兄弟,今次前来广东是有要是相商……”
  何六的话还没说完,又被打断,关巨对着吴宏,迫不及待的问道:“吴兄弟,咱们算认识了!听说福建的天地会兄弟。建了好大一份家业,攻占厦门,围困泉州,打的清军狼狈不堪,都是好样的,如果吴兄弟缺什么,我关巨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支持。”
  关巨的话。引起一片附和之声。
  吴宏抱拳笑道:“不瞒众位兄弟,江源、江发两位哥哥在泉州战死,我们福建大明军已经归顺汉军,今日来此也是受汉军左大帅的托付,请诸位兄弟起兵反清,共谋大事!”
  周春摸着络腮胡子。对这些寄人篱下的事情,他一向是不赞同的,对吴宏问道:“福建大明军鼎鼎大名,我们在广东也如雷贯耳,听说有军民几十万。有如此局势,何必去投靠汉军呢?有道是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吴兄弟在大明军中什么职位,到了汉军之中又是什么职位?”
  见众人对吴春的话都有赞同之色,吴宏笑道:“这为兄弟所想与我们大明军最初的设想一样,谁愿意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可是大汉军势如破竹,百战百胜,打的清军丢盔弃甲,一溃千里,那威势!众位兄弟也许想象不到,我们根本提不起抵抗的信心,我在大明军中担任副军师一职,排在第三位,归顺大汉军后,我被任命为厦门警备司令一职,比知府略高一级,从四品职衔!”
  众人虽然羡慕,但也不愿表现出来,让吴宏看轻,在他们印象中,四品官衔就是高高在上的知府老爷,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旦外出都有轿子乘坐,衙役护卫左右,要多威风就有多威风。
  陈开比较现实,最先反应过来,问道:“吴兄弟,既然你加入了汉军,就给我们说说汉军的情况!如果果真是汉军能得天下,我们当然要投奔他,毕竟,周培春、葛耀明两位哥哥都在汉军之中任职,如果汉军只是虚有其表,我们也要为数十万弟兄前途着想。”
  吴宏回想起汉军军势,一时之间入了神,喃喃自语:“汉军之中共有十一军,每军一万到四万人不等,我所见过的就有第一军、第十一军、第五军这些人马。”
  吴文茂也想知道自己麾下的弟子与汉军差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