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配上用鸡油、鸡汤煮熟的白米饭,一颗颗发亮的鸡油米饭,香喷喷的,诱人馋涎。佐以一碗清鸡汤、几片脆嫩黄瓜,看着也很简单,但是雷瑾吃上两口,便倒抽一口气,感觉到了滋味的惊艳。如此美味,怕是平时不喜油腻的人,也能吃下一大碗鸡饭。
  “这是怎么做的?”雷瑾问道。
  房中的侍婢自然早就打听清楚了鸡饭的做法,马上回道:“厨上说,首先要把一大锅干葱头片煎至金黄,再炸一大锅鸡油。然后取二者拌盐,混入生米中,炊熟即可。整只鸡,则依照白宰鸡烫熟的方法,不用滚水,烫鸡的热汤是鸡骨熬出来的,下了很多姜在里头,熬多久都全凭经验,因炉和锅的不同而不同。”
  “唔,做鸡饭,最大的难点,可能除了把鸡烫得恰到好处之外,把司空见惯的白米饭做出特别滋味来也不是易事。这提炼鸡油,怕是有点复杂吧?”雷瑾说道。
  侍婢连忙回答:“是的。厨上说花了不少工夫,火候不好掌握。”
  “知道了。他们也算有心了。打赏吧。”雷瑾吩咐下去就不管了,自然有人打赏厨上各相关之人并回报详细。
  这一顿,雷瑾照例是山吞海塞一般的大吃大喝,公府中人见惯不怪,只管服侍平虏公吃好也就完了,反正在她们心中,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自然是有诸多的神异,非平常人可以蠡测。
  用罢了早膳,取了浓茶漱了口,嚼了片香茶,雷瑾并没急着去行辕办公,而是默然沉思,想些事情——虽然现在每天他需要处置的军政事务都很多,需要他亲自过目、圈阅、批示的公事文牍也如雪片一般不断涌来,不过必要的思考还是极其必要的。治理军政讲究一个缓急有度,一味求快或者一味求稳,都非善策,走得快的时候不妨在途中稍微缓一缓、停一停,反省并审视一下来时已经走过的路,修整一些错误,校正一下方向,改变某些不合时宜,重新上路会走得更稳健更轻快。
  西北幕府的移民实边之策,或者说迁徙之政,虽然军方与民间并不同,其实都是一直在做、在推进的事情,短时间内也绝无可能停止。
  迁徙之政,裹挟也好,逼迫也罢,若是全然的强制和压迫,下民自然会有许多喧嚣叫扰甚至激烈反抗,尤其是同姓同宗同一血缘,往往会比较抱团,是时若非强悍刚霸的不世英主,则不能拿捏强硬以对的分寸火候,驾驭住全局,而即便是国初太祖那样刚猛峻烈的性子,在必要的时候也不得不向臣民许诺实际的好处,使些以退为进、以迂为直、以缓为快的手段(比如多姓杂居、同乡混居等等),才能压服汹汹之下民,实现其军政意图,可见一味的强硬并非上策;而以利诱之,迁徙下民当然就容易许多,不过世人总是畏威而不怀德的居多,是以也得威迫辅之,并且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做来,就象下棋一样,该下的‘子’,你都‘下’到‘位置’上了,才能合为一条大龙。
  以西北的现状而言,西域、塞北以及南方的新拓疆土,其中的肥沃上好之地、水草丰美之地,多一半都已直接划为官地,西北幕府每年都能从官地上稳定获得大量粮食和马驼牛羊等军政储积之资,自然也不会分给一般的平民耕种,不是由‘官办农牧垦殖公社’直接经营,就是连片成顷的交由‘农牧垦殖招商总局’、‘元亨利贞银庄联号总司’这样的大农庄、大牧场、大商社包租屯种,哪怕是有着军功爵在身的将士也最多是赏赐一些‘官田地股份额’坐吃分红而已,虽然他们作为‘东家’之一,拥有对帐监督之权,却无权干涉官地包租商社平时的经营。
  从外地迁徙的移民,至少最近几年的新移民,多半安置在城镇讨生活或者安置到边远、荒僻和边疆战乱之地垦殖屯守,那里都是西北幕府目前鞭长莫及,难以面面俱到进行管治的地区。中土若有较大的宗族西迁,到了地方,在官方的有意操纵下,各姓各宗的田土划分完毕,自然也就难以做到合族一宗的完全聚居,必然有一部分族人分徙落籍的情形,先是大宗分出几个小族,小族再分为各家各户,西北幕府再陆续通过佥征、招募、抽丁、家属随军以及新拓疆土晋爵授田令,乃至学校、科举、征辟等多种方式,慢慢的抽调分拆,削弱大宗大族聚居团结之势,再以各种会社制衡之,强力谍探衙署监视之,使其慢慢分化。其实雷瑾倒是认为鼓励经营工商之业,乃是分化瓦解村社宗族势力并替代之的最好方法,只是在一个时期内,工商之业有其极限,城镇能够容纳的人也很有限,起码现在的西北,无法做到这点,村社屯堡仍然是西北幕府最基本的底层群体,只能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了。但是西域等地以部族、部落居多,要想拆散重编,所花的心思和精力、人力,也不比安置中土移民更少,反倒是那些被全部贬为奴隶的部族、部落,分拆编遣要容易多多。
  但是不管怎么说,西北的迁徙之政,每年都会有一些细微的调整,毕竟不同地方的情形都有不同,各地因地制宜的一些办法,看上去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但作为上位者的雷瑾却不能随意决定,他要权衡其中利弊作出某种抉择。
  当然,作为西北最高统帅,雷瑾思考移民迁徙的策略,自然不仅仅限于一般的移民垦殖事项,西北军队除了出征作战、巡逻捕盗、驻营大训之外,惯例的军队迁徙与调遣也是每年不断的,当然官方正式的说法是‘番上宿卫’和‘轮调更戍’,而且这也不是西北的独创——‘番上宿卫’在秦汉时代就有类似的兵制,隋唐时代以及本朝都有不同程度的沿用,区别仅仅在于侧重点和目标、对象的不同;‘更戍’则是故宋时代曾经沿用百年以上的军制,也可以看作‘番上宿卫’的变种;其实这二者间的区别也不是非常大,完全可以归入同一个类别。
  自故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创设“更戍法”,宋军‘自龙卫而下,皆番戍诸路’,‘更番迭戍’,‘新故相仍,交错旁午,相属于道’,没有固定的屯戍营所。
  据宋人的议论,设置更戍法,一是使“将不得专其兵’。宋太祖‘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以坏其凶谋也。’;二是使军士“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宋太祖‘制更戍之法,欲其习山川劳苦,远妻孥怀土之恋,兼外戍之日多,在营之日少,人人少子而衣食易足’。这两条理由中,第一条自然是主要的,利用更戍法,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态势,煞费苦心,至于其中‘就粮’、‘屯驻’、‘驻泊’的细分名目,也无须多言。
  故宋禁兵‘更番迭戍’,固然抑制了武夫割据和军伍叛变,但另一方面却是宋军战斗力的人为削弱。
  更戍需要长途跋涉,尤其是北人移屯南方,南人远戍北土,常因水土不服而病亡甚多,‘一往三年,死亡殆半’。一军归营,‘未及三两月,又复出军,不惟道路劳苦,且妻孥间阔,人情郁结’,军士能否‘习山川劳苦’并不确定,但是痛苦和死亡却是确定的,军队奔走于道途,可以训练操演的时间也一定不会太多,这样的军队战斗力纵强,也强得极其有限。
  另外,更戍法使‘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出师数万,而以生杀存亡之柄,授人于仓卒之中,把旄赐钺,建灵旗以启行。而三军之士不知其谁何,莫敢仰视其面,而欲与之同其死生,攻取战捷,不亦难哉’宋初大将曹彬在涿州大败,原因之一便是‘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谨自任,未闻赏一效用,戮一叛命者’。宋军出戍征战之际,各种番号的禁兵指挥拼凑成军,各指挥与部署、钤辖等暂时委派的统兵官之间,号令不通,不相管辖,不能组成臂指相应的战斗整体,‘及至出军,首尾不能相救,号令不能相通,所以多败也。’更戍法沿续百余年,到宋神宗时,禁兵‘更制’,‘无复出戍’,但实际上,‘更戍’仍不可能全免。
  西北连年征战远戍,精锐的野战部队一大半部署在边疆,但幕府仍然非常注重军中军官与税士的‘番上宿卫’以及全军部队的‘轮调更戍’,根本目的与宋太祖是相同的,就是控制军权不使旁落,维系内外军力的平衡——导致故唐皇朝中衰而终至于亡国的‘安史之乱’,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内外军力失衡,边将因外重内轻之形势而野心逐渐膨胀所致。
  不过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