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摧毁。战斗中,还有数百名美日联军官兵阵亡,对美日联军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
愈演愈烈的游击战让帕特里奇认识到,如果再不发起进攻,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很有可能失去控制。
更重要的是,这轮针对美日联军军事基地的袭击让帕特里奇意识到,全面占领中国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即便是全面占领东北地区也很不现实。
从军事上讲,为了提高部队的安全性,美日联军只能将军事基地集中设置在几条主要的铁路与公路附近,并且离港口越近越好。这样一来,才能缩短后勤补给线,并且集中兵力保护重要目标。
问题是,美日联军不可能放弃其他地区。
解决法子只有一个:让中国人来管理中国人,即由投靠了美日联军的当地人组建临时性的地区政府,甚至有需要组建一支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的军事警察部队,由这些人负责面向平民的治安任务,从而将美日联军的作战部队抽调出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繁琐的工作。
从军事上讲,要想控制整个东北地区,至少需要五十万军警,而且这些人员都需要接受培训。虽然所需的教官并不多,但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帕特里奇最缺的就是时间。
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成立由中国人为主的临时地区政府很难被美国当局接受。
原因很简单,美国已经承认台湾当局是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而且承诺不会在战争中分裂中国,东北仍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东北地区理应由台湾当局管辖。只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台湾当局没有向东北地区派遣行政官员。如果在东北成立不听命于台湾当局的地方政府,美国就违背了承诺。
问题是,这是当时能够找到的唯一的解决法子。
受此影响,八月下旬,帕特里奇以联合司令的名义,下令在东北地区招募自愿人员,并且组建了几个训练营,开始培训中国籍的军警人员。因为没有成立地方政府,所以这些人员仍然由美日联合司令部指挥。
安排好这件事,帕特里奇才开始着手调整战区内的军事部署。
因为已经拿下了阜新与锦州,离山海关只有一步之遥,所以美日联军的主力部队全部集中在关外。虽然下一步进攻的主要目的就是打下山海关,由此进入华北地区,但是帕特里奇非常清楚,在狭窄的沿海地区作战对美日联军非常不力,所以很有需要在此之前,通过一系列的战术行动扩大正面宽度。
这也正好符合美日联军的实际情况!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主动迎战
负责敌后游击战的不是罗耀武,而是叶振邦。
在个人能力方面,罗耀武还是很有自知之明。虽然他是战区总司令,在战术、战役与战略层面上的决策能力无人能及,但是在游击战方面,出身正规军,深受正规战术思想熏陶的罗耀武远不如那些在战火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军官,特别是在灵活选择战术上,罗耀武的思想较为僵化。
与罗耀武相比,叶振邦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
年轻不仅仅意味着有更加充沛的精力,也意味着没有固定了的战术头脑。加上叶振邦没有进过正规军校,也就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正规战术。他的所有经验都来自战场,也就更能适应灵活多变的游击战。
必需承认,罗耀武在用人方面确实很有一手。
虽然与战区内的其他参谋一样,忙起来之后,叶振邦没有时间去考虑别的问题,但是在对日进行战略报复问题上,叶振邦却想了很多。
最初的时候,叶振邦也认为这只是一次报复行动。
可以说,两三天下来,叶振邦一直没有想明白,罗耀武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疯狂的报复计划,以及王虞珉为什么要支持这个计划。甚至可以说,就连一向稳重的陈必时也在这上面做了妥协让步。
要知道,针对日本的战略打击,很有可能遭到美国的疯狂报复。
几天过去后,叶振邦才缓过气来。美国并没因此进行战略报复,甚至没有扩大战略打击范围,反而把大量空中力量用来对付导弹部队。
随着敌后游击战的规模扩大,叶振邦才意识到,问题远远没有他想像的那么严重。
可以说,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东北军。
虽然美日联军仍然在积极调整部署,为下一**规模进攻做准备,主要作战部队都集中在阜新与锦州一线,但是在缺乏空中支援,又没有足够炮兵的情况下,美日联军短期内很难发动大规模进攻。
也就是说,东北军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喘息机会。
在此期间,东北军不但能够调整部署,还能让六个主力集团军,以及十多个已经具备了主力集团军能力的新编集团军获得休整。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东北军的主战装备正在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
要不了多久,东北军就将恢复战斗力!
当然,要想反败为胜,这还远远不够。
罗耀武将指挥游击队的任务丢给叶振邦,除了充分发挥年轻军官的主观能动性之外,就是要将精力放在正面战场上,为下一场决战做好准备。
可惜的是,叶振邦一直没有机会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不是说他没有这个资格,而是游击战的规模越来越大,打得越来越狠,需要他关心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其他事情。
直到九月上旬,在全世界都快忘了长崎遭到的核打击的时候,叶振邦才回到罗耀武的决策圈,参与了作战策划工作。
这个时候,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已经比以往紧张了许多。
“根据刚刚收到的情报,日本当局已经答应了美国的要求,将在本月增派第四批作战部队,侵华日军的总兵力将提高到一百万。”罗耀武介绍情况的时候,参谋部的秘书将准备好的文件分发到了各个高级参谋手中。“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虽然我们摧毁了长崎,守旧估计消灭了近百万日本人,而且在未来数十年内,长崎都将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日本当局并没因此吸取教训。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消息,日本已经扩大了征兵范围,并且将在本月中旬实施战争法。”
“进行全面战争动员?”一个参谋问了一句。
罗耀武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日本还没有正式向我们宣战,但是有理由相信,只要美日联军赶在美台联军打下南京之前打到北京,日本就会向我们宣战,并且扩大战争规模。至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商讨下一步作战行动。”
“看样子,美国已经准备从这场战争中抽身了。”叶振邦叹了口气。
“美国会不会提前退出战争,现在还不大好说。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再退一步,让美军看到了打下北京的希望,美国就很有可能在占领北京之后逐步退出这场战争。”罗耀武看了叶振邦一眼,又说道,“也许有人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对日本进行战略打击,让日本获得全面参战的理由。”
参谋都向罗耀武看了过去,这确实是大家的疑问。
“不可否认,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各级指战员表现得非常英勇。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与美军的差距也非常明显。说得不好听一点,我们就是当年挥舞着马刀,向德军坦克发起冲击的波兰骑兵。”罗耀武苦笑了一下,说道,“虽然在战争期间,我们的军事技术进步得非常迅速,在某些领域的差距已经不再那么明显,但是有足够的情报表明,我们与美军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在继续扩大。”
罗耀武没有胡说,在坐的参谋都明白这个道理。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消息,美军不但将在年内大批量装备好几种新式战机,还将在年底之前为前线部队提供一批新式主战装备,比如配备了一百四十毫米坦克炮的M1A3主战坦克。”罗耀武拿起香烟,点上抽了两口才说道,“这方面的差距,在未来两到三年之内我们都无法弥补。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美军战斗力全面提升之前,我们已经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承受的伤亡。打到现在,美军阵亡官兵已经超过十万,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