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在非主要区域将飞行速度降低到亚音速,其侦察范围接近两千千米,基本上具备了战略侦察能力。
万幸的是,此时美国空军拥有数十架RF…22A。
原因也很简单,丧失了军事卫星系统之后,美军只能依赖航空侦察。因为F…第三代战斗机不具备隐身能力,很难突破中**队的防空网,所以美军只能把F…22A改造成侦察机。加上F…22A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中国空军已经丧失了争夺制空权的能力,所以改造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除了动用RF…22A之外,美国空军还动用了大量电子侦察机。
弹道导弹部队在作战的时候,肯定需要获取大量信息。因为中**队里生存下来的都是机动部署的导弹部队,所以这些部队在发射导弹之前,肯定需要使用无线电设备,也就让美军的电子侦察机有了用武之地。
配合侦察部队作战的,正是美军给予厚望的FB…22轰炸机。
不是说B…2A不适合执行轰炸任务,而是B…2A的速度太慢,而机动部署的导弹发射车又是时间敏感目标。只有速度能够跟上RF…22A的FB…22才能及时到达,并且在导弹发射之前将其摧毁。
为了掩护FB…22,美军还动用了大批F…22A战斗机,执行制空任务。
如此一来,从八月十四日开始,美国空军的首要任务就是搜索与消灭中国的弹道导弹部队,其他任务都得靠边站!
第一百四十二章 敌后战场
美国空军将重点再次转向中国的弹道导弹部队,最受影响的正是在前线作战的美军地面部队。
得知长崎遭到战略打击之后,帕特里奇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中国领导人疯了。
虽然帕特里奇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白宫不会为了日本与中国打一场核战争,因为这会使美国无法达到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但是站在中国领导人的立场上,必需考虑美国因此做出的反应。
冷静下来后,帕特里奇才意识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八月十二日凌晨,帕特里奇就给正赶往白宫的加布里埃尔通了电话。名义上是了解日本遭到战略打击的具体情况,实际上是想让加布里埃尔稳住奥康纳,不要在战略报复上采取过激行动,也不要因此影响到美军的整体战略计划。
可惜的是,这两个问题都不在帕特里奇的权力范围之内。
即便没有他的提醒,加布里埃尔也会尽量说服总统,在战略报复上有所保存,美国没有需要为了日本打一场核战争。
关键在后一个问题上,即会不会因此影响到美国的整体战略。
很明显,加布里埃尔无法说服总统。
因为山东半岛仍然在中**队的控制之中,所以美军舰队只能在东海南部海域活动。随着在日本海活动的舰队从津轻海峡进入西太平洋,能够投入东北战场的空中力量骤减,美军的作战行动受到严重影响。
最初几天,帕特里奇仍然抱有一线希望,即美日联军能够按计划发起进攻。
问题是,随着美国空军的打击范围扩大,大批原本部署在日本本土的作战飞机进驻中国东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能够用在战场支援上的空中力量大大减少。受此影响,不管是在东北战场上,还是在东南战场上,美军都缺少用来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的空中支持,作战行动不得不一再延迟。
帕特里奇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尽量争取更加有利的局面。
虽然全世界都认为,美军仍然把重点放在东南战场上,毕竟美军地面部队距离南京不到一百千米,而打下南京是美台联军的首要任务,也是恢复台湾当局在中国大陆合法地位的基本条件。
但是从军事层面上讲,美军早就把重点转到了东北战场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美日联军能在东北战场上取得突破,对北京构成威胁,美台联军打下南京的难度就将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说,到时候,中国当局为了捍卫北京,一定从南方抽调兵力,也就有可能主动放弃南京。
重点很明确,那就是打过山海关,进入华北平原。
对帕特里奇来说,重点也很明确,那就是尽可能多的增加前沿机场的数量,保护好战区内的交通补给线,在前线后方部署更多的作战飞机。
对美军来说,空中力量是不可否缺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问题就在这里。
随着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偃旗息鼓,中**队一直在加强敌后游击队。根据帕特里奇掌握的情报,特别是从一些俘获的游击队员,以及部分投靠美日联军的当地民众那里了解到的具体情况,阜锦会战之后,罗耀武一直在向敌占区增派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官兵,并且由这些官兵领导敌后游击队。
因为东北军扎根东北,大部分官兵都是东北当地人,与平民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罗耀武指挥的敌后游击队有着广泛的眼线,总能及时获取情报,甚至在某些时候,还能动员起占领区内的民众。
毫无疑问,对付游击队并不是美军的拿手好戏。
虽然在伊拉克与阿富汗,美军与游击队交过手,并且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但是伊拉克与阿富汗的游击队都是无根浮萍,就算能够得到部分民众的支持,也因为缺乏组织性,很难对美军构成实质性威胁。
事实上,因为缺乏准确情报,没有足够先进的武器,以及没有有效指挥,伊拉克与阿富汗的游击队往往只能袭击单独活动的美军车辆,很难威胁到武装保护的车队,更别说得要严密保护的军事基地了。
在中国东北,美军就没有这么多有利条件了。
罗耀武组建的敌后游击队不但得到了统一指挥,而且绝大部分游击队员都是民兵,有的甚至是新编集团军的官兵,除了拥有较为丰富的抗战经验之外,很有组织纪律,与地方民众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可以说,打游击队比打正规军还要麻烦。
仅仅在八月份的前十天,就有四十多支运送装备物资的车队遭到袭击,负责押送的美日军队只击溃了十一次袭击行动,并且在另外七次袭击中及时派遣了增援部队,而在其余二十九次袭击中,游击队都大获全胜,不但毙伤数百名美日官兵,还摧毁与侵掠了大批物资,其中不少物资落入了协助游击队的平民手中。
针对这一情况,日军指挥官建议扩大搜索打击范围。
具体法子也很简单,即收缴散落在民间的武器装备,并且对可疑居民进行入户搜查,任何持有美日联军武器装备、弹药物资的人员都将被视为游击队员。依照国际战争法,游击队员属于武装人员,而不是正规军人,也就得不到正规军人应有的待遇。说得简单一点,只要美日联军认为被俘获的游击队员参与了袭击行动,或者对其构成威胁,就可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处决。
帕特里奇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因为他知道,这也许正是罗耀武要达到的目的。
扩大打击范围只能增加仇恨,而仇恨又是民众支持游击队,抵抗占领军的主要因素。在伊拉克与阿富汗,美军尝到了苦头。如果将矛头转向那些黑暗协助游击队的平民,等于与东北地区一亿多中国人为敌。
到时候,美日联军要面对的就不是几百万正规军与一百多万游击队,而是一亿多愤怒的中国人。
帕特里奇能做的,也就只有加强后方兵力。
也就是说,让更多的作战部队执行后勤保障任务,重点保护几条主要的铁路与公路,确保主要的军事基地能够正常运转。
可惜的是,这个法子并不能消除来自游击队的威胁。
长崎被摧毁之后,东北地区的游击队大受鼓舞,并且在八月十四日发动了一系列针对美日联军军事基地的袭击行动,首次将矛头对准了包括空军基地在内的军事设施。在袭击军事基地的战斗中,游击队甚至使用了包括反坦克导弹、八二迫击炮、一零六无坐力炮在内的重型武器。
虽然美日联军及时果断的出击行动挫败了大部分袭击,但是仍然有几座空军基地被游击队攻破,近百架停在地面的作战飞机被摧毁。战斗中,还有数百名美日联军官兵阵亡,对美日联军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
愈演愈烈的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