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传统与变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来自福建、广东两省的移民及其后裔。台湾社会由居住在城市中的地主乡绅所控制。大多数土地由佃农耕种,其比例远远高于大陆。台湾向大陆提供食糖、茶叶和樟脑,再从大陆输人纺织品和鸦片。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总督刘铭传是一位积极的近代改革家。他将省会建在台北,兴建铁路,建设军事防务。但在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后,日军很快在台湾建立了统治。
日本占领期的台湾
世纪之交的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它努力把国内实行的改革推行到台湾。19 ( ) 5 年后这些改革同样推行到了朝鲜。日本希望开发这些新殖民地的资源来为建设日本服务,同时也准备把它们最终纳入日本。一如明治时期的日本本土,殖民地的政治结构也是一种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通常由军人领导。一种现代警察制度则担任执法、维持治安、监督风化和主持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能。政府负责发展和协调交通通讯事业、普及基础教育、发展农业、金融业等适合殖民地环境的产业。
台湾之所以成为一个理想的殖民地,在于它的居民还没有明确的民族归属感。作为一个边疆省份,它远离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而即便是中心地区,维新运动所表达的早期民族主义意识也迟至1898 年才姗姗到来。日本接管的是一个民族意识确立前的政治实体,它习惯于接受一种来自远方、操着一种陌生语言的官僚的统治。台湾使用的闽南方言是和官话相去最远的一种方言。新统治者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更多地决定于他们的政绩而非他们的国籍。
建设这个新殖民地对于日本是一种挑战。老牌的欧洲殖民强国对一个新兴亚洲国家加人它们的行列并不十分欢迎。日本人很看重外界的评价,一心想建设一个理想的殖民地。1898 年,儿玉源太郎被任命为台湾总督,后藤新平为民政长官,台湾的开发正式起步。后藤新平为一位医学博士,为官干练。两位领导人接到手的是一副乱摊子:旧的集权政体已经破坏殆尽,传统的农业经济混乱不堪。他们镇压土匪以恢复秩序,采取措施控制并禁止吸食鸦片,几年内就控制了疫病的流行,全面清查了土地、人口和关税,此外还敦促大众科学利用资源。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后藤新平恢复保甲制度并推行到农村家庭里,使它和现代警察制度融为一体。当局越来越多地在台湾人中招募警力,这些人在日本官员那里受到特殊的训导。待遇优厚、训练有素的警察协助当局开展许多行政工作,如登记户口、征收租税、开展卫生和水利事业乃至参加植树造林。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台湾的人口因素,土著地区的情况忽略不计,那么台湾的警力配备甚至少于日本本土。殖民政府大力推广卫生事业,使1 久巧年台湾的死亡率降到了33 %。,到1940 年又降到19 甄。
其次,殖民政府重新规划了土地制度。此前中国人的土地税一直未有变化,许多新开垦的土地根本未征地租。而且,在日本人来到之前,台湾的大土地所有者租地给小地主,后者再予转租,这样,同一块地就有好儿个人租古。日本人丈量了土地、绘制新地图、登记造册,到了19 (抖年又用公共债券收买了不事耕种的地主们的土地。这一政策培养了一个自耕农群体,他们耕种自己的土地并支付地租。政府地租收入一时间增至原先的三倍。
接管台湾之时,日本国内正在普及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日本发展缓慢,因为日本没有那么多的职位来吸引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1898 年时,只有很少一部分台湾学龄儿童进中国学堂读书。日本人引进了专为台湾儿童开办的“普通学校”和为日本移民子女开办的全日制日语学校。普通学校教授近代科学、儒家伦理思想和日语。到了1929 年,31 %的学龄儿童得以人学;到1944 年,则达到71 %。日本人的日程表把在台湾普及初等教育的时间定为1946 年。(荷兰人从印度尼西亚撤走时,只有10 %的当地人识字;在法属印度支那,法国“归化委员会”的工作也收到了类似的效果。)不过日本人并不热衷于发展高等教育,因为台湾人一旦觉醒可能会反对日本的统治。所以直到1915 年才出现第一所台湾人办的中学,而此前只有一些师范学校和职业中学。1919 年,殖民当局对教育普遍放宽限制,岛上的日语学校和台湾学校并入同一系统。但通过日语考试进入日语学校读书的台湾人仍为少数,1928 年,台北帝国大学成立,大多数学生还是日本人。比较富裕的台湾人送子女去日本读大学,那里反而没有台湾那么多针对学生民族成分的名额限制。1922 年至少24 (刃名台湾人在日本读书,到了1942 年这个数字增加了两倍。
后藤新平意欲把台湾建成经济自给的殖民地以使日本有利可图。他的愿望在1905 年实现了。物质建设的迅猛发展归功于政府的领导和投资。1903 年,台湾南北贯通铁路,每个村庄也都通了公路,总长约有仪众)英里(9 以刃多公里)。农业生产上大力发展了水稻、茶叶和甘蔗的种植。政府引进了高产种子、化肥和新的农业技术。农业试验站引进夏威夷甘蔗,鼓励农民把产品卖给日资榨糖厂。这些日资企业在土地改良、灌溉和运输上作了很大投资。政府用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力,宣布只要耕种者在开垦新地时留出一部分面积种植甘蔗即可免交地租。政府也科学地制定了各种标准和销售手段。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支持和政策保护,台湾食糖产品免税进入了日本市场。到1914 年为止,台湾蔗糖产量增长了四倍,满足了日本市场的大部分需求。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骄人业绩。战后日本经济的兴盛使它增加了对台湾的投资。1936 年,日本人成立了一个台湾发展公司,其投资涉及纺织、陶瓷、机床和化工产品等方方面面。这些几乎都是日资产业,台湾籍实业家很少。但是这一代台湾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获得的技能培训在日后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反殖民主义情绪发展缓慢。日本在台湾建立统治并不需要镇压当地望族或否定整个传统文明。它也没有打破当地原有的农村社会形态。相反,殖民政府成立了农会以促进农业的发展(50 年代农村重建的基础就是此时打下的)。台湾农民能住上砖房、用电并学会使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在亚洲农民中显然具有相对优越的地位。经济上的大发展加上警察署的控制,抑制了反日倾向的发展。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人建立了政治组织要求得到与日本人平等的地位。这些组织宣扬个人自由和政治改革一类的自由主义思想,而在日本大学里就读的台湾学生迅速作出了响应。20 年代时台湾人多次向当局请愿,要求建立代议制政府。他们成立了一些文化团体和青年组织,共产党组织也开展了活动,但均告失败。日本对此做出了有限的让步二当局在1919 年到1936 年间实行“平民政治”,但1937 年中日开战后日本政府即在台湾加强了警力镇压,推行强制同化政策。1945 年日本人撤离台湾前并无多少反日事件发生:
台湾岛上的“中华民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台湾重新成了中国的一个省。欢庆摆脱殖民统治、赢得自由的台湾人民迎来了祖国大陆的官员。但是,国民党官员们认为台湾人经过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已非纯粹的中国人,因此对待台湾就像对待占领地一样。他们像蝗虫一样来到台湾,丝毫不改在上海时的腐败和贪婪,敲骨吸髓地剥削人民。台湾人民忍无可忍,于1947 年2 、3 月间奋起反抗国民党统治。国民党当局杀害了示威群众数千人;5 月,当局从大陆调来更多军警,又有几千人被杀,其中包括地方政府中的台湾籍要人。1949 年,国民党被共产党击败,国民政府带领大约200 万残兵难民来到台湾。蒋介石长子蒋经国任台湾省主席后亦无情镇压一切反对派。白色恐怖中,又有数千人被杀,台湾人的不满被压制了下去。韩国政治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强劲反对党儿十年后才一出现于台湾。所以国民党在台湾的早期统治是比日本殖民时代更为残酷的独裁政治。台湾人对来自大陆压迫者的反感持续了几十年。
1949 年至今的台湾政权建立在一种官方神话的基础之上。国民党当局声称建立在台北的“中华民国”是全中国的合法政府,将来总有一天它会反攻收复大陆,或者大陆的共产党政权一旦倒台,它将恢复行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