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传统与变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渐行使文职政府的职能,控制的军队人数一度达到5 朋万。而如此庞大的政府和军队却围绕着蒋介石于1943 年出版的《 中国之命运》 一书阐述的贫乏思想运转。该书首要观点是反对帝国主义、强调外国侵略使中国蒙受耻辱、不平等条约罪恶滔天。由于西方国家侵害中国,中国才在现代化道路上受到了那么多的挫折。蒋介石在书中提出的第二个观点是,恢复古代儒家道德伦理,使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国家。同时他还要求大规模发展工业、建设国防,并把农民组织起来,闲时务农,战时当兵。
政府公务员同样生计艰难。这些“下江人”一旦随机关迁到住房拥挤、物资奇缺的战时四川,马上就遇到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飞扬的物价摧毁了政府工薪的购买力,公务员的生计等于在慢性自杀。尽管国民政府控制着出产大量粮食、食物能够自给的农业地区,但它未能用征收地税的方式增加国库收人。相反,它只能通过大量发行纸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政策基本没有触动关系民生的农村经济,但却把为政府工作的城市工薪阶层日益推进了通货膨胀的绞肉机,而他们是当时中国惟一的现代化因素。白领人士的情形也不见好。原先用于买书、购衣和添置家具的积蓄都花在了食品上,而营养不良则导致了皮肤病、胃病和肺炎。贫困使许多人不得不靠贪污活命偷生。少数发了国难财的人则宁可囤积居奇或换成黄金,也不愿将逃税得来的利润用做投资。当时的中国各个阶层整日为生计忙碌,日渐消沉,最终只是抱怨政府。而在这时的大学里,国民党力图控制高教系统使之为其政治目的服务,这使得学界即便潜心学术的一部分人也开始对国民党的领导提出了质疑。
美国的对华援助
在最初几年里,国民政府从苏联得到的援助远远多于美国、英国和法国对它的支持。苏联甚至派了一支志愿空军到中国参加对日作战。但1939 年9 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苏联的援助逐渐消失了。从一开始,中国抗战就获得了美国公众的同情,但得到的帮助却很少。除了从海防到昆明的印支铁路和穿越高山峡谷连接缅甸铁路东端和昆明的中缅公路之外,中国和外界几乎完全隔绝了。
1941 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为重庆政府送上一位积极的盟友。美国政府通过军事援助首次在中国国内事物中扮演起重要角色。美国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开始参与中国社会生活,而中美战时联盟把这种参与热情推到了极点。1943 年1 月中国修改了和英美签定的一系列条约,宣告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正式终结。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战时双方的合作努力在中国造成了美国势力前所未有的膨胀。在空军和军事基地、培训学校、军需和运输系统及其他建有无线电网络和航空线的战时机构中,人们到处可以见到美国势力的影子。其中最著名一例即是陈纳德将军率领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阻击日机轰炸中国城市的辉煌战绩。
但是美国的援助遭到了一系列挫折。首先,1942 年初,日军突袭占领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供应线。惟一可替代的是空运,从印度飞跃缅甸北部的崇山峻岭将物资运抵昆明。但空运代价太大且运输能力有限。其次,盟军先击败德国再打击日本的战略部署,使中国战场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租界法案向中国提供的援助到1946 年初累积达巧亿美元,只古美国向世界各国提供500 亿美元援助总额的3 %。援助中国本非易事,而中国又不具备最重要的战略意义,结果不言自明。任蒋介石“总参谋长”的史迪威将军顽强地展开了重新占领缅北打通中国陆上通道的艰苦战役,他深信以此可建立进攻日本人的大本营。在1945 年初,史迪威将军筑成一条新的滇缅公路,铺好一条输油管道后,终于达到了目的,但美国海军早已在太平洋战争中把战场开到了日本本土。
战争的进展超过了外交形势的发展。最初,美国援华政策有一个目的,即击败日本后把中国扶持成能够稳定东亚局势的“大国”,同时帮助国民党发展军事力量。如果盟军借道中国对日本发起反攻,那么战后中国的形势可能导致国共两党竞争,而不是一边倒地对共产党有利。但是,盟军的进攻绕过了中国,结果使中国战场成了一个只需附带解决的问题。这加剧了任何联盟都无法避免的摩擦:美国人和英国人、史迪威和陈纳德、蒋介石和他的盟友、最后是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开始互相责难和讥讽。美国在战争中急于击溃日军的态度显示了一种因本土从未受过入侵、国家长期承平而只把海外战争当作一个插曲的民族心态。而在中国这边,1937 年以前抗击日寇的战争已将国力消耗殆尽。中国政坛已为两大主题古据:国民党要以武力统一中国,而共产党则想夺取政权并推动社会革命。急于打赢日本的美国人向中国施加压力,希望国共两党加强战时合作。部分由于这个原因,史迪威将军于19 科年11 月被召回美国。1945 年8 月日本投降后,美国迅速撤回了它的庞大军队,但它提供给国民政府的武器装备却使国民党将领们过分自信,认为凭借这些装备,共产党将不堪一击。他们的政府刚从二战的废墟中走出,国民经济满目疮痪,政局动荡,而他们的军队却拥有了优势武器装备,这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把国民政府拖进了导致它覆灭的内战。在早期一度兴盛之后,国民党何以如此迅速地走向败亡?美国人一直比较关心这个问题。这里有几点需要指出:首先,自从1923 年国民党重组为独裁政党后,国共之间冲突不断。发动农民参加战争以影响政治并最终促成革命性转变的可能性不断增大,但国民党未能抓住这些机会而加以利用。其次,1931 年以后日本的侵略一直是中华民族生活中时刻存在的事实,其紧迫性甚至超过革命。为抵抗日本侵略,国民政府不得不从许多建设事业上撤出精力以全力扩军备战。第三,1941 年后美国向中国提供的支持尽管达到了百年以来的最高峰,但援助还是迟了一步。如果早在30 年代,美国就像1941 年之后援助其他国家政府那样对南京国民政府提供实质性的援助,中国历史可能会被改写。美援姗姗来迟,而此时,国民政府已衰朽不堪,援助至多为它提供一根拐杖而不能治愈它的瘤疾。
最后,八年抗战期间南京政府的衰败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缺乏有效领导的结果。南京政权的根据地在沿海城市,政府的内迁对它是致命伤。共产党避开抗日主战场,利用战争局面发展壮大了自己。国民党军队牵制了侵华日军的主力,古日本派往海外兵员的一半。中国军队伤亡300 余万,其中国民党军队古了大部分。和现代社会科学的着眼点不同,中国历来认为个人的功过得失影响到国家兴衰存亡。蒋介石既然是最高领袖,一旦国家主权在他手里丧失,他自然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然而只要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蒋介石实际上很少有能够左右全国局势的时候。他个人的顽固不知变通正表明了整个政治传统的僵化。中国仍是一个传统的儒教国家。另一方面,正如西方的援助不能拯救中国的衰亡一样,西方政治模式对于战时的中华民国几乎毫无用处。一个新生事物从大战中的中国崛起,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革命。
中华民国在台湾
1949 年后,尽管台湾被公认为中国的一个省,实际上它是一个自行其是的政权。作为被共产党从大陆赶跑的国民政府的延续,它值得我们在此提上一笔。1949 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及其余部开始改革国民党,努力把台湾建成一个新的政权基地。
台湾岛长250 英里(如2 公里),宽印至so 英里( 97 到129 公里),距中国大陆不足160 公里。全岛2 / 3 是山地。16 世纪葡萄牙商人来到这里时把它称做福摩萨岛,就是美丽岛屿的意思。台湾属亚热带气候,雨量丰沛,被当地人誉为“终年如夏,四季常青”。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台湾的主要居民是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血统的上著。1895 年时土著人口还有12 万。16 世纪晚期,中国商人、盗匪和农民等开始移居台湾。清朝于1683 年收复台湾,把它建为福建省治下的一个府。1885 年台湾建省。这时,台湾的300 万居民实际上都是来自福建、广东两省的移民及其后裔。台湾社会由居住在城市中的地主乡绅所控制。大多数土地由佃农耕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