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传统与变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佐他开仓放粮、委任官吏、建立大顺政权、拟定封号甚至发行大顺朝的钱币。到了1643 年,李自成已占领了湖北、河南和陕西的大部分地区,1644年起义军从西北路攻人了北京,而崇祯皇帝则自溢于景山,明朝遂告灭亡。
这时,另一位起义首领张献忠欲与闯王争夺天下。张氏杀人如麻,没有什么组织能力。1630 年前后他曾率部采取游击战术大肆劫掠华北一带,后来于1644 年人川建立了大西政权,亦设置了六部与大学士,均由前明进士担任,并且举行科举、发行钱币。但张献忠最关心的是用恐怖手段剪除异己,尤其是缙绅阶级。结果他失去了缙绅的支持,最终于1647 年被满洲人所杀。这样,明政府在外族入侵之前已经被农民起义倾覆了。不过继起的满清政府承袭了明代主要的政治制度。因此,明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制度出现问题,而是因为该制度无力挽救明代末季照例产生的种种弊端和压力所致。
第09章 清:传统中国发展的高峰
一、满洲政权的兴起
清朝建立于17 世纪早期,恰与欧洲人建立北美殖民地同时,直到1911 年才告灭亡。因此,清代大部分属于现代时期,但其政权与社会秩序仍旧忠于传统,很少变化。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政治最辉煌以及最黯淡的一页。18 世纪时中国的人口与疆域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统治的精细与稳定也达到了巅峰,但在19 世纪却遭到了无法逆转的重创。
我们先来看在19 世纪以前满洲人是如何统一中原并进行统治的。不过,在研究他们的早期辉煌时,我们不禁想问,他们维护传统秩序的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后来的全盘崩溃。中国的传统力量太强大了,任何彻底的制度改革都是不可想象的。满洲人是成功的继承者,同时也是拙劣的革新者,他们显然承担不起塑造中国现代格局的历史重任。
满洲人早年的成功史恰似成吉思汗时的蒙古:一位强有力的领袖人物应时而动统一各部建立了国号,然后经过几代努力统一了全中国。满洲这个军事化民族是金人(女真族)的一支后裔,他们地处中原文化的边缘,因而在学习蒙古人长处的同时也能有选择地向汉族学习而避免汉化,这就是他们之所以强大起来的原因。满洲最南端的辽东地区自古便是中国的一部分,汉代曾在此处设郡。辽东地区农业也很发达,与华北地区一样属于深耕细作型农业。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十分发达,明时同属山东省管辖。但它的地形易攻难守,常为兵家用武之地。其北缺少屏障,而且同满洲一样,被山海关扼住了进出中原的咽喉。因此,辽东地区属于汉族地区与“蛮族”地区交界的地方,剿悍的蛮族人与此处的汉族农业人口相比古有绝对优势,而且对当时的政权也构成了威胁。
明朝政府采取拉拢、收买等方法来维持和平。明太祖曾派兵驻守中蒙边界,后来明成祖在满洲也采用了这一做法,设置了178 个卫所,实行中国人惯用的“分而治之”政策。这些卫所的首领均由蛮族人担任,下面的士兵则是该首领的族人。这些蛮族首领接受明朝政府的封号、印信并有义务逐年进贡。一族首领也许会被赐以汉姓,其女亦有可能选入皇帝的后宫。姓氏自然有利于编修家谱、培养嫡庶长幼的观念和继承制度。同时,皇帝的封赏(正如今天英联邦的做法一样)也有助于安抚这些蛮族人不生异心。另外,明政府还允许各部首领在中原甚至在京师居住从而同化为汉人。
第一个女真卫所于1403 年在辽东半岛东北成立。随着满洲各部的壮大,每年都有200 人或600人的队伍同时晋京,沿途自然免不了骚扰百姓。明朝在现沈阳附近开设了马市转移满人进关引起的麻烦,就是在这里明军与满洲军队此消彼长,战斗力拉开了距离。中国要汉化或“怀柔”蛮族,但蛮族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学习中原制度并巩固、壮大了本身的战斗力。结果,在满洲出现了一个制度完备的新兴异族政权。
汉化满族政权的创立
满族政权的创立者努尔哈赤(1559一1626 年)是成吉思汗一流的人物,他借口为先人报仇而起兵造反,头号目标便是曾合攻其祖其父的辽东经略及叶赫那拉部。尽管努尔哈赤接受明朝任命承袭了父职,据说他还是发动全族人马于1586 年消灭了叶赫部落。他分别娶了另外两大部落头领的女儿和孙女,巩固了家族的势力,又因镇压辽东盗匪而获得明朝政府的褒奖。经过30 年的谈判以及联姻、联盟战争等策略,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四部,足以与明朝分庭抗礼了。同时,他亦与明廷进行马匹、人参(据说此物有返老还童的药效,因而大受中国人的欢迎)的交易。在辽东的东北边境,努尔哈赤建立了有三四道城门的城堡,他本人及其家人居于最中,其外为手下重臣大将的300 户住宅,外城则是数千名驻军及其家属。努尔哈赤还任用了不少汉人工匠和谋士,其中一位曾跟随他达30 年之久。
起初,努尔哈赤避免了与明朝和蒙古各部进行正面交锋,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统一内部的工作上。他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八旗”制度。起初只有黄、自、蓝、红4 旗,每旗下设“甲喇”、“牛录”若干。随着力量的不断壮大,后来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蓝、镶红4 旗。通过八旗制度,满洲的军事、政治和社会制度逐渐成形〕 所有的满洲人,包括他们俘虏的汉人奴隶,统统都编人各旗,平时生产纳税,战时上马打仗。各旗旗主由旗众推举,职位并不世袭,负责旗中事务的官吏亦然。 随着满洲人势力的不断扩张,又增加了八旗汉军与八旗蒙军,共有24 旗。到了16 以年,八旗共有满洲军队278 “牛录”,汉军165 “牛录”,蒙军120 “牛录”; 军队总数达16 。 9 万人(其中满洲人不到总数的一半)。
战争时各旗分别派出一定比例的兵力参战。如满洲人于1634 年攻打内蒙古时,每一“牛录”派出20 名骑兵、8 名卫兵参战,军队总人数大约有11000人。八旗军队与明朝的卫戍部队不同,他们在各地都有自己的田产,往往与旗外人员的田产混杂在一起,因此旗人并不束缚在某一固定的地方。
努尔哈赤的另一项成就是发展了一套办公用的满洲文字。他让手下的通事用蒙古字母记录女真文字,并增加了某些变音符号。满文版的《 孟子》 很快就问世了。这样,满文就为他们快速汲取儒家思想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提供了方便。
1616 年努尔哈赤自称后金国皇帝,意为金国的后继政权。自1618 年起,他开始正面进攻明朝,占领了辽东的部分地区,并且在汉人的帮助下完善了国内的文官制度。1625 年,努尔哈赤将国都迁到沈阳后于次年去世,后被追尊为清太祖,其14 皇子多尔衰(1612 一1650 年)先是支持其八兄皇太极继位,皇太极死后又出任摄政王辅佐其兄的6 岁幼子顺治。顺治之后康熙又统治了中国长达61 年(1661 一1722 年)的时间,这样,清王朝就全面建立起来了。
为了确立其统治地位,早期满族统治者不得不将当年的旗主议政制度改为新的君主专政制度。最后,爱新觉罗家族除皇帝一人外都不再参予政事,但皇室宗亲都集中在北京。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强有力的统治者人选并避免女主或宦官干政。
在这方面,满族统治者比前代的蒙古统治者更好地借鉴了儒家的统治方式。他们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学习了汉人的政权组织方式并在朝中任用汉人为官。他们从辽东地区的汉人中挑选文职官员和书生,从而渐渐以百官制度代替了氏族的统治方式。这时的官吏总数已达300 万,是当时满族人数的10 倍,这些人都为一个强有力的儒家政府这一前景而大受鼓舞,因此纷纷投靠满洲政权。1631 年,后金效仿明朝设立了六部、都察院及其他机构。
早期满洲政权中的半汉半“蛮”性质,表现在参政的辽东汉人人数上。例如,1633 年就有3 名明朝官员投靠了满洲政权,之后他们还带兵南下为其主子征服了华南地区。这3 位后来都封了王爵,其中一位的23 个儿子中有11 人成为大清国的将军,有3 位还成为朝阁重臣。
满人入关
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羽翼丰满之后,早期的满洲统治者开始凯觑北京的皇位。皇太极曾于1627 年和1636 年至1637 年两次入侵朝鲜,将其纳为自己的属国。他又率兵于1629 年、1632 年、1634 年3 次入关袭击华北地区。同时他还征服了内蒙古。通过4 次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