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文化常识,对于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准确再现古人生活的原貌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要学习把握它。

古文化常识博大精深,广泛丰富,下面就我们中学生在阅读浅显文言文中常常遇到的有关文化常识逐一扼要地介绍如下。

一、官职

【要点点击】

古代职官在各个朝代建置都有所不同,情况异常复杂,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享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入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汉代也有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时全国分十几个道,也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 称黜?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示例平台】

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2。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左右督:正副统帅。

3。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左司马:官名。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左尹:官名。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后序》)

右丞相:宋朝官名。

枢密使:枢密院长官,掌国家兵权。

【相关链接】

下面按历史年代的顺序,介绍一些常见于文言文中的官职。

尹 官名。春秋时楚国长官一般都称尹。汉代以后都城的行政长官称尹,如京兆尹等。元代州、县长官亦称尹。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卜 官名。商代置卜以掌占卜,定吉凶、主祭祀。为朝中之官。

射 官名。商代置射以掌军事的一部分。常以百人为单位,佩以弓弩,其官称“百射”。

太师 官名。西周、晋、楚置太师为辅助国君的官。历代沿袭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皆为中央参与朝政的辅君之官。周代有时称乐官为太师。

太宰 官名。西周设置的“六太”中“三右”之首,管理王室奴隶和财物的官。

司徒 官名。始于西周,金文多作“司土”,可见为管理土地和耕作之官。

司空 官名。始于西周,金文多作“司工”,为掌管工程及百官职事的官。西汉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司马 官名。一般为军事官员。西周始设司马,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官。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后世则为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为少司马。另自汉始,大将军下设司马之职;魏晋至宋,司马为军府之官;唐为郡的佐官;明清称府同知为司马。

司寇 官名。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沿用,为管理刑狱纠察之官。后世多以大司寇为刑部尚书的别称,侍郎为少司寇。

左徒 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参政议政,辅王颁布命令,兼管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相国 官名。相当百官之长,后亦称相邦、丞相等。春秋时,齐景公始设左右相。秦始称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

将军 官名。战国时文武分家,相为文官之长,将为武官之长。汉代以后,将军名号渐多,诸如大将军、骠骑将军等。

郎中令 官名。战国时始设郎中,秦置郎中令,是掌管宫内传达和警卫的官。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的长官。隋唐至清皆沿置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以下的高级部员。

太仆 官名。春秋时已设置的管理王宫车马的官。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掌皇帝舆马、车政。

廷尉 官名。战国时秦置廷尉掌管司法。汉景帝时改称大理,武帝时又改廷尉,掌刑狱,为九卿之一。北齐始称大理寺卿,沿至明清不改。

令尹 官名。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最高职官,掌军政大权。明清之际对县长称令或尹,知县、府尹亦合称令尹。《聊斋志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三闾大夫 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掌管昭、屈、景三氏贵族的官。屈原就任过此职。

丞相 官名。始设于战国,初称“相”、“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秦始称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西汉时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西汉末年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年又复原称。

宰相 官名。泛指封建朝廷主辅皇帝、总揽政务之臣,历代名称权限大小各有所异。秦和西汉宰相即相国或丞相;东汉司徒相当丞相,与司空、太尉共掌政务;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的将军等官执政者为宰相,隋唐定制,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为宰相;唐代中期以后,由君主主持选任他官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衔,方为宰相。

大司徒 官名。西汉哀帝刘欣废丞相之称,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

御史大夫 官名。秦、汉时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掌监察,兼为丞相之副。西汉时丞相缺位,常以此职递补。隋唐有此职,但与汉制不同,未管监察、执法,为御史台的长官。

御史 官名。战国时,御史多为国君秘书,送往迎来,述史记事,为史官。汉代以后多指侍御史,为殿前要员,因职不同,可另加职衔,如:汉有侍御史、治书御史;东汉侍御史管纠察等。明清仅存监察御史。

太尉 官名。秦始置,为中央军事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西汉沿用,武帝刘彻改为大司马。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九卿 官名总称之一。卿,一直为古代朝廷执政官,春秋、战国时各国普遍设卿,且分上中下三级。各朝分类各有不同。

少府 官名。战国始置,秦汉沿用。掌山海池泽的收入和皇室工业制造,为“九卿”之一。

校尉 官名。汉时武官,位在将军之下。汉武帝军队编制设有八校,统带一校的职官称校尉。唐代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

衙内 官名。唐代称警卫官为衙内。因多以官府子弟充任,故后称官府子弟为衙内。

大夫 官名。古代奴隶制、封建社会在君王之下设有卿、大夫、士三级。各朝对大夫有不同类别的称谓,如御史大夫、光禄大夫等,至明清废止此称。

尚书 官名。始置于战国,或称掌书。秦时为少府的属官,掌殿内之书;汉成帝设尚书员,阅群臣奏章,位低权盛;汉武帝设尚书五人,分曹治事;东汉尚书正式成为协理皇帝政务的官员。各朝尚书的职务范围各有不同。

侍郎 官名。汉代郎官之一,职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为郎中,满一年为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郎中 官名。始置于战国,汉代沿置,属郎中令,管理车、骑、门户,并内充侍卫,外从作战。

刺史 官名。秦置刺史,监督天下各郡。刺,检举不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