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再从历史上来看:

在原始共产制的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也没有战争。人们只用猎具(弓、矢与石器)与兽类作战。到了原始共产制的末期,氏族社会里,才有初期的“战争”,那只是为了扩张不足的领土或抵抗异族的进攻。那时作战的工具就是猎具,作战的方法,是由个人的格斗扩大到集团的暴力冲突。那时人们中间不存在奴役与剥削,战胜者对战败者只邀请其参加战胜者的氏族,当被拒绝时,也只把他们驱除出去。氏族社会不知道有压迫人民的武装组织,没有军队,没有宪兵、警察,没有法官、监狱,也没有责族、皇帝。所以氏族社会的战 争,与阶级社会的战争带有原则上不同的性质。“只有跟着氏族社 会的解体,才逐渐地改变了战争和武装组织的性质。……于是战争的进行,已经是劫掠、压迫与剥削了。”(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 第四卷第48页)。

在奴隶制的社会里,奴隶主私有生产工具和生产工作者——奴隶,剥削与压迫奴隶。这时有了私有制,有了剥削,也有了阶级。有了阶级的压迫,也有了阶级的反抗,于是产生了为掠夺奴隶、牲畜、财宝等的战争,也产生了奴隶反抗的战争。那时在生产力上有了金属工具(铜的和铁的),有了农业与手工业。于是作战工具就不只使用 猎具,而且也把生产工具(主要是农业的)与交通工具转化为作战工具来利用了。在中国有所谓干、戈、殳等兵器,有了土围(所谓“崇墉”),也有了“临车”与“冲车”。不过战争的规模不大,坚韧性也很小,战法也非常简单。

在封建制的社会里,是封建主与农奴、地主与农民的对立。反映着这种生产关系,及由这些阶级矛盾发展而来的战争[·],有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别的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之间为掠夺土地与农奴的不义战,同时也有农民反抗的正义战——农民战争。封建初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就有了冶铁业之改进,生产工具进步并增多了,作战工具也随 之而改进与加多。在我国就有:弓、矢、干、戈、矛、戟、殳、弹、剑、匕首等兵器,和兜鍪、甲、冑等个人的防御工具,更有了较坚固的城塞。不过当时兵器方面还只有白刃,兵士则多是被迫来的农民或奴隶,因之队形是密集的方阵(有分中左右三军的,有六军的,有如孔明之“八阵”的、工事是木栅的营垒,战法也很简单。然而因为有些地方因 为不断战争之故,也因为有世传的将军之故,战争的规律被发现了许多,所以战略战术的思想,相当发达,如在我国,就有《孙子兵法》(在距今2400年前)。这个时期继续了相当长久的时间。

直到14世纪,西欧人才从阿拉伯人手里得到火药,而把它运用到军事上,于是火器出现了。当时的工业生产了火药和火器,作战方法发生了极大的变更(引进火器一一正如恩格斯所说不但革命地影响了作战,而且还影响于统治阶级及被统治阶级的政治关系)。那时城市市民(资产阶级)有金钱,有工业能够制造火器枪和炮,“在一个时期,王权利用市民等级反对贵族,以便利用一个等级,去抵制别一个等级”(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巷第204页)。那时候就依靠城市用大炮轰倒贵族堡垒的城墙,用枪弹打穿武士的盔甲,于是贵族统治也随着崩溃了。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步兵与炮兵的作用也逐日增高,在炮兵逼迫下产生了工兵。但炮还是不能转动的,枪还是从前面装子弹、直枪托、不能瞄准的火绳枪。到了 18世纪初,火绳枪才装上刺刀,代替步兵装备中的长矛。那时兵士是雇佣的和强迫编成的俘虏,军官是代表封建势力的利益, 以鞭挞来统治军队。适应这种军事技术与军队机构的战斗队形是直线中空的方阵,利用这种火器与这一队形作战的战术,就是“直线战术”(或称“横队战术”),这一战术,在腓得烈二世手上得到最高的完成。

资本主义从封建社会里诞生,其初期资产阶级以第三等级的资格与封建贵族与地主对立,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及民族民主战争,但也参杂发生着侵略他国领土的战争。这时在生产力上出现了机器武装的工厂及使用机器的农业。在这提高了的生产力之基础上,作战工具也进步了,产生了曲的枪托能瞄准的从后面纳子弹的来复枪,和大速度的炮车。不过作战工具的改良,并不马上反映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将军们脑子里。所以在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中,英国将军们仍然用18世纪的直线的方阵作战,就被隐蔽在森林中的美国的流动散兵所击败。这种隐蔽的散兵战术,与我国“蛮子战术”差不多,可以看作一种游击战争的战法,它是由美国的猎人自然地发明出来,“这种新的作战方式,是兵士成分改变的结果。”(同上书第208页)法国革命创造了散兵队与纵队配合的纵队战术。这一战术由拿破仑所规定,它首先是由于法国革命的士兵成分的改变,也因为有了轻快的炮车与曲枪托能瞄准的来复枪为基础。普鲁士之采用后备军制度,及采用新的后膛来复枪,成为1866年战胜奥国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生产的进步,武器的改良,到了普法战争(1870—1871年)时,双方却开始用后膛来复枪了,于是普军于8月)8日圣拍利弗战斗中,由于依旧使用连的纵队,以至五个团的兵力(1。5万余人),只在两小时之内就死伤了三分之一(5000余人)。 军队被迫散开了,这种自行分散是兵士们的自发行动,不管指挥官如何认为是破坏秩序而加以禁止,这种兵士的自发行动“胜利地支持了这一战争”,也从此产生了散兵战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最发展的国度里,资产阶级代替贵族而成了统治阶级,资本主义也逐渐走上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这时帝国主义各列强之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以及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化起来,而产生帝国主义时代的三类战争:

(一)帝国主义国家相互间的帝国主义战争;

(二)无产阶级革命或保 卫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进攻之无产阶级的革命战争;

(三) 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

这时,在帝国主义国家 内生产力是高度发展了。随着机器工业的进步,自动火器发达了,运动性加大了,这使得散兵线式战术进而为纵深战术。又随着航空工业与造船业之发展,民用飞机变成军用飞机,由曳重机而发明坦克,由汽车而有装甲汽车,由火车而有装甲列车,由战艇而生潜艇,由飞机而生炸弹……,所有这些,又使陆战与海战,由平面战争变成立体战争。这些都还是过去的事情。最近,为对付钢骨水泥的坚固工事,发明了特种炮与特种炮弹。机器工业与汽车工业之高度发展,推动了军队的机械化摩托化;铁路、公路的发达,便于广大军队的运动与集中;航空工业之发展,是巨大空军的基础;电器工业之发达,又保障了广泛无线电指挥的可能^所有这些生产方法上的进步,才产生了最近德国的闪击战。

由上述这些历史事实中,可以看到作战方法基本上是由生产方法决定的。因此战争基本上是依据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我们要研究任何时代的战争,都必须先研究该时代的经济状况。由上述这些事实中,可以看到在生产工具与交通工具的进步的基础上,才产生作战工具的进步,而作战工具又是由前两者转化而来。这种转化,都是离开人们的意志而发生,开始时由于偶然的试用或临时的应用,然后才逐渐转到有意识的使用与改造。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作战工具也进步了,战争也发展了(特别是各国经济的联系,帝国主义的战争不可避免地要扩大与持久)但是战争不能毁灭全人类,相反地其发展的前途只有毁灭其自身。恩格斯早已说:“这种军国主义本身也包含着自己毁灭的萌芽。各国之 ;间的相互竞争,使它们一方面不得不每年在陆军、海军、火炮等方面花费更多的金钱,从而愈来愈加速财政的崩溃,另一方面不得不愈来愈严格地采用普遍义务兵役制,结果使全体人民学会使用武器;这就使人民有可能在一定时机反对军事长官而实行自己的意志。一旦人民群众一农村工人、城市工人和农民有了自己的意志,这样的时机就要到来。”(同上书第210页)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更是这样,我们试看最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