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倚天抽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清觉得自己好像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心中暗自称赞:「此人的演讲才能着实令人佩服!」

此时,就听弗洛伊德喊道:「干掉俄国人!干掉法国人!」

洪清向另一名听众问道:「这演讲者是谁?」

只听那人答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阿道夫。希特勒!」

洪清暗自记忆:「阿道夫。希特勒?一定要结识此人!」

柏林。

洪清又回到了柏林。

与之同来的还有两个人,他们是阿道夫。希特勒和鲁道夫。赫斯。

希特勒来了,一战还会远吗?

不错,希特勒到了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近在咫尺了。

此时,一股浓浓的战争气氛笼罩着柏林。街道上到处贴满着标语:「碾死法国猪!」「砸碎英国牛!」「踢死俄国熊!」

马路上不时经过一列列士兵。他们穿着锃亮的皮靴,迈着整齐的步伐,士气高昂,随时准备为了给德意志人民争取生存空间而献出生命。

与此同时,整个德国都在加紧铁路交通建设;兵工厂也在夜以继日地生产武器。

浓烈的战争氛围弥漫在德国人中,令他们无比亢奋,激动之情难以自已。

此时已是1914年初夏,热辣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国际形势极其紧张,只等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点一把火,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就要爆炸。

此前,经过1905年德、法之间的摩洛哥危机,1908—1909年巴尔干地区的波斯尼亚危机,1911年春德、法的第二次摩洛哥冲突,与此同时的意土战争以及紧随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国际形势已接近满弓状态,战争之箭已即将射出。

1913年下半年和1914年上半年的平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此时,两大敌对正营基本成型,分别是英、法、俄为代表的协约国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各国通过各种条约,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系。

早在1893年,德国国会就通过了一项军事法案,使陆军人数达到58。9万人,为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提供法律依据。1899年,德国陆军又增加了3 万人,达到62万。

自1906年开始,德国开始着力建设海军。1911年以后,德国开始加速扩编陆军和增加军费预算。

到1913年,德国现役军人已达76万。但,威廉二世仍觉得不够,又将常备军增加了11万,使总兵力高达87万人。

德军中,军官占很大比例,这为战时迅速扩编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造成了军费的几何数增加。德国的军费在1879年是4。3 亿马克,到1913年已达21亿马克。

与德国呼应,它的小弟奥匈帝国的正规部队也扩大到56万人。到大战前夕,德、奥两国已拥有800 万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员。

针锋相对,协约国也在厉兵秣马。

到1913年底,法国常备军已达80万人,军费开支到1914年,已达到15亿法郎,占全国预算的38%;1913年时,俄国军队已达130 万人,它又通过扩建法案,准备将常备军扩充到230 万人;英国,海军强国,但到1913年,它的陆军现役军人也达到了41万之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海军已实现了质的飞跃和量的飞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排名世界第二的海军。此时,德国拥有41艘战列舰、20艘装甲巡洋舰、40艘轻巡洋舰、144 艘驱逐舰和72艘潜艇。

另外,它的海军舰艇的质量优于英国皇家海军,这点在日德兰海战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只是因为德军舰艇的数量少于英国皇家海军,所以其总体实力逊于皇家海军。

此外,德国陆军的装备和通讯系统都是世界顶级的,任何国家都无法比肩。

终于,明火产生,火药桶被引爆。

1914年6 月28日。

人类历史上影响其发展进程的一天。举世震惊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了,从而引发了长达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389年的6 月28日,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科索沃战役中,被入侵的土耳其军队击败,从此,塞尔维亚沦为土耳其的属地。因此,6 月28日这天成为塞尔维亚的国耻日。

奥匈帝国选择这一天在塞尔维亚边境进行军事演习,其挑衅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1900年6 月28日,斐迪南大公与索菲亚缔结连理,而今天正是两人结婚十四年的纪念日。

索菲。肖克特,女伯爵,曾充当斐迪南大公的堂姐伊萨贝拉公主的宫廷侍女。一次偶然的机会,索菲结识了弗兰西斯。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对索菲一见钟情,为她温文尔雅的气质所倾倒;而索菲也为斐迪南大公的翩翩风度所折服,对大公也一见倾心。

弗兰西斯。约瑟夫,奥匈帝国的皇帝。此人年迈昏庸,顽固死板,为人苛刻,寡恩薄义,为臣民所厌恶。与之相反,斐迪南大公,精明干练,勤政爱民,为人谦和,深得朝廷内外信任和敬重。

老皇帝约瑟夫生性多疑,且妒忌心极强。也许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他的两个儿子很早就夭折了,现在只有一个女儿。斐迪南大公,约瑟夫的侄子,但约瑟夫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所以只能立大公为皇储。

当然,老皇帝对此极不愿意,但又不能把王位传给女儿,因为奥匈帝国历史上并无女子为帝的先例;因此,老皇帝对侄子一直心存芥蒂,更兼大公在朝廷上下声望极高,老皇帝对大公更加疑惧。

叔侄二人平时极少见面,因为老皇帝总觉大公不顺眼;同时,老皇帝总插手大公的私人事务,使大公极为恼火,但他又敢怒不敢言,只好尽量少与叔叔谋面,有道是,眼不见心不烦。

大公的婚姻大事即是一例。斐迪南大公与索菲女伯爵两情相悦,但老皇帝约瑟夫从中作梗,以索菲的身份同侍女差不多,有损皇帝威严为由,对他们二人的婚事不遗余力地加以反对。

但,斐迪南大公,极为忠于爱情,甚至以放弃皇储身份相胁,老皇帝不敢使皇室后继无人,最后只得同意两人的婚事,但却附加了一个条件:

「二人的子女不得享受皇家贵族的待遇。」

这个条件使索菲及她的三个孩子恩斯特、马克西米利安、索菲在哈普斯堡皇室的古老宫廷中,经常受到冷遇。

宫廷的礼仪禁止索菲乘坐大公的马车;她也不能与大公同坐在剧场的皇族包厢里。每逢宫廷大典,当索菲进入时,宫廷的折门只开一半。

这次,二人的十四周年结婚纪念日时,斐迪南大公携爱妻一同旅行,使她与自己享受同等待遇,以稍稍抚慰索菲受伤多年的心。

然而,萨拉热窝之旅却成了二人共赴黄泉的行程。

斐迪南大公,勤政爱民,对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各族人民一向一视同仁,且此人一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但是,此次出行他考虑不周,且未听取旁人建议。

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边境组织军事演习,斐迪南大公本来不宜出现在此种场合,但他坚持要使妻子享受与自己相同的待遇,所以,最终还是来了。

斐迪南大公,并非好战的军国主义分子,对奥匈帝国奴役塞尔维亚人并不负有直接责任,但是,塞尔维亚人把他作为了奥匈帝国奴役自己的代言人,所以欲杀之而后快。

最后,斐迪南大公做了错误的决定,选了错误的时间,到了错误的地点,走了错误的道路,结束了自己并非错误的一生,还使爱妻也一同罹难了。

在斐迪南大公访问萨拉热窝的路上,一共埋伏了七个刺客,他们从十七岁到二十三岁不等,其中有五个人是十九岁的青年。

这七个人都是狂热的种族主义分子,是恐怖分子团体「团结或死亡」的成员。这个团体就是赫赫有名的「黑手党」集团。

在当时,此集团的名气绝不逊色于当代的恐怖大亨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以致当时的塞尔维亚总理尼科拉。帕西茨的命运也在「黑手党」的掌握之中,帕西茨不得不对「黑手党」进行庇护,以换取身家性命和仕途前程。

「黑手党」的领袖名叫德拉古廷。吉米特里耶维茨。此人绰号阿皮斯,即「蜜蜂」。

阿皮斯,上校,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的部长。此人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乃是一个出色的参谋军官,绝对是一个比拉登老兄还要厉害的角色。

阿皮斯,心狠手辣,残忍骇人,他不但策划暗杀活动,有时还亲自出手。

1903年,那时他才二十六岁。这一年,塞尔维亚的皇帝亚历山大。奥布雷诺维茨和皇后德拉加同时命丧他手。他不仅将二人杀死,还进行了鞭尸。

他夜里闯进皇宫,将皇帝夫妇枪杀,然后将二人从密室拖出来,反复射击和砍劈,最后将尸体从楼上抛了下去,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