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倚天抽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他又陷入了疑问之中:「艾尔博莎为何不喜欢我,而喜欢隆美尔?用此理论能不能解释?难道艾尔博莎喜欢隆美尔是因为她的恋父情结?」

他立时又否定了这种推测,因为他曾听兴登堡说过,艾尔博莎的父亲是那种身材魁梧,性情豪迈的大丈夫形象,完全不同于隆美尔的那种小男人形象。当然,与洪清的深沉内敛形象也有一些区别。

洪清再度反问自己:「那么,艾尔博莎为何喜欢隆美尔,却不喜欢自己?」

其实,洪清本来极为聪明,若在以前未接触弗洛伊德的理论是,这个问题他会很快想通的。然而,接触到弗洛伊德理论后,由于当时世人还不认可此理论,只有洪清发现了它的伟大之处,他反而拘囿其中,不知道用其他理论解释男女的两性相悦了。

其实,男女相爱,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用弗洛伊德理论的女子恋父情结和男子的恋母情结来解释,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方式。

有许多两性的相爱与弗洛伊德理论并没有直接关系。有时,两性的相吸完全是两个字「缘分」,也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就像洪清与田中美惠子相爱,仅仅是因为一个「缘」字,既不是因为洪清的恋母情结,也不是因为田中美惠子的恋父情结。

当然,艾尔博莎不喜欢洪清,而喜欢隆美尔,这又是另一种情况。

女子,她们天生就有一种母性;另外,她们骨子里也带有一种「大女子主义」情结,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母亲总喜欢以命令的口吻指导自己的丈夫或儿子做某事。

艾尔博莎,外表冷酷,但极具母性,而隆美尔这种小男人形象正是顺应了她母性的发展需要。

有些外表成熟的女性,她们更容易爱上那些小男人形象的男子,而非泰森式的男子;而那些外表纤弱的女子反而容易喜欢泰森式的男子,寻求所谓的安全感。

另外,隆美尔的性格是外柔内刚,在小事上很少反对艾尔博莎的意志,这又顺应了她的「大女子主义」情结。

而洪清则不同,在他面前,艾尔博莎会觉得这种男子极其坚强,不需要异性的抚慰、体贴,自己天性中的母性将受到压制;另外,在洪清面前,她总觉得自己是洪清的附属品,没有独立性,显得没有地位,骨子里的尊严虚荣感得不到满足。

事实上,洪清是外刚内柔形象,与隆美尔完全相反,他才是艾尔博莎心目中的理想男子形象,只是她不知道罢了。

隆美尔,外柔内刚,他既不喜欢艾尔博莎流露出的母性,更不喜欢她无形中的大女子主义,这就是后来隆美尔踢开艾尔博莎的原因所在。

隆美尔喜欢的是露西那种柔若无骨,弱不禁风,需要男人来保护,喜欢撒娇,而又懂得撒娇的小女孩形象;因为,他自幼体弱,只有在露西面前他才觉得自己活得有男人的尊严。

第 12 章风云初聚

维也纳。

奥匈帝国的首都。

一项成就的伟大,也许在当时不被世人所认可,甚至遭到世人的诽谤;哥白尼的「日心道」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同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20世纪的一项伟大成就,其影响甚至超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然而,当时很少有人接受它,弗洛伊德也经常受到世人的敌视。

洪清独自到了弗洛伊德的住处,就见他的房子十分简陋,门前也十分冷清。洪清心头涌起几丝苦涩:

「一位伟人的生活竟然如此清贫。」

洪清敲门,一个妇女出来回应:「您好,请问您找谁?」

洪清答道:「请问弗洛伊德先生在家么?」

那妇女说道:「对不起,他有事出去了。」说着就要关门。

洪清虽然从未与弗洛伊德谋面,但与他神交已久,知道此人搞研究时,不喜旁人打扰。

他知道弗洛伊德肯定在家,但却说道:「如果他回来,请把这封信交给他。」

说着,洪清递给那妇女一封信,说道:「信封上的地址是我现在住的地方。」

说完,洪清回旅馆了。

洪清所在的旅馆。

洪清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待。

他在等弗洛伊德,他知道,弗洛伊德看完他的信,必然亲自来拜访他。这就是自信,或者说是自负。

果然,有人敲门。

洪清迎接,开门后,就见一个老者,将近六十岁,但神采奕奕,满面红光。

弗洛伊德家中。

那妇女,弗洛伊德的妻子,将信交给他。

弗洛伊德问道:「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东方男子要见我?」

弗洛伊德的妻子说道:「是的!看年纪,他只有二十岁;从肤色看,他是亚洲人,但不知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弗洛伊德漫不经心地打开信,精神为之一振,首先映入眼帘的字体竟是那么清秀整洁。再读文章,文笔之流畅,使人很难相信此信出自一个外国人之手。

弗洛伊德读完信,神采飞扬,仿佛瞬间年轻了三十岁,容光焕发,极为兴奋。

弗洛伊德恨不得立时见到洪清,只听妻子说道:「什么事令你如此高兴?」

只听弗洛伊德说道,他的声音有些发颤:「我终于找到知音了。」

弗洛伊德读完信,且不说信的字体之优美,令人赏心悦目;也不说文笔之流畅,给人一种欣赏美文的欣喜感;只说信的内容,其见解之独到,分析问题之深刻,这些都使弗洛伊德大为钦佩;另外,信中还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这么多年来,弗洛伊德的理论、成就很少得到世人的认可,而如今,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知音到了,这怎能不令他产生相见恨晚之感?!

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知音,或者说没有志趣相投的朋友,那将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这就是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所在。

洪清的信围绕精神分析学展开论述,使弗洛伊德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这怎不令他高兴?

弗洛伊德披上衣服,抓过信封,朝门外而去。

他的妻子拦住道:「你去哪儿?」

弗洛伊德说道:「那个青年叫洪清,是中国人,我一定要见到他。」

他的妻子说道:「天已经这么晚了,明天再去吧!」

弗洛伊德透过窗户向外望去,不错,夜色甚浓,已到了晚上十点钟,弗洛伊德暗问自己:

「时间怎么这样快?洪清是下午三点左右来的,我收到信时也不过三点一刻,怎么看完信已到了晚上十点钟?」

弗洛伊德思忖片刻,这才明白了原因。

原来,洪清的信比较长,将近二十页,但弗洛伊德读完两遍后,仍不能释卷,继续读,反复读,也不知读了多少遍,直到晚上十点钟还觉得韵味无穷,仿佛三月未食肉,此日遽然尝到了人间美味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若非他的妻子提醒他吃饭,他不知要读到何时方止。

翌日,天刚亮,弗洛伊德匆匆吃完饭,抓过信封,直奔洪清留住的旅馆而去。

洪清将弗洛伊德请入屋内,通过交谈,二人都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由此结成忘年之交。

二人通过交谈,发现彼此间有许多共同爱好,志趣也极为相投,直到下午一点钟,弗洛伊德依然谈兴盎然,滔滔不绝,根本未察觉已过了午饭时间。

洪清邀请弗洛伊德到临近一所酒楼用餐。

二人边吃边谈,洪清就发现楼下不远处有一座高台,台上站立一人,此人正手舞足蹈,张牙舞爪,显然是在演讲。

高台四周围满了人,众人群情激奋,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呼。洪清就见高台上的演讲者身材中等,二十五岁左右年纪。此人面上表情极为丰富,时而咬牙切齿,时而大义凛然,人群也随着他的表情和手势而阵阵沸腾。

饭后,洪清与弗洛伊德来到人群外围,这时那演讲者的声音已经可以听到了:

「……我的朋友们,我的兄弟姐妹们,我们现在正经历第三次亡国灭种的危机,难道还能继续无所作为吗?几百年前,蒙古人的入侵,使我们日耳曼人几乎国破家亡;一百年前,拿破仑的入侵,又使我们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生存危机;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英国人和法国人正在从西面和南面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俄国人也正在从东方侵吞我们的生存空间,难道我们还能坐以待毙吗?……」

此人的演讲配合着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不停挥舞的手臂,使听众群情激奋,不能自已。

只听一人振臂高喊:「干掉俄国人!干掉法国人!」

众人也一起高呼:「干掉斯拉夫人!干掉盎格鲁—撒克逊人!干掉法国人!」

洪清觉得自己好像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心中暗自称赞:「此人的演讲才能着实令人佩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