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的赵孝锡,看着全然没了先前嚣张的赵佶,很平静的道:“也许有些话,现在说出来有碍先皇圣誉。可朕还是想说,如果先皇不会遭此横祸,回京后便是你身死之日。
  身为朝廷的王爷,不思报效国家,却一门心思结朋营党。岂不知,此举乃是祸国殃民的征兆。就你这种心胸,如何能执掌好一国天下,如何能安善一国百姓?
  着刑部汇同吏部,清查与端王府来往密切的朝中大臣。无论是何官位,一律清出朝廷永不录用。若身为劣迹者,同样严惩不怠。
  结党营私,朕最痛恨,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手软。尤其在大宋面临如此危机之时,不思替君为忧,却只打着自己那点小算盘,着实可恨!”
  伴随着赵孝锡的话音落下,待在宗庙外的不少朝臣,便全身瘫软的倒在地上。被护卫左右的骑军将士,直接拖着带出队伍,令在场的大臣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剪掉依附在端王府的党羽后,赵孝锡才道:“传朕旨意,即日起,取消端王赵佶的一应待遇,贬回庶民禁足于端王府。平时起居饮食,由内务府负责,只准申王一人探视。
  如有人未得旨意,私自进入端王府,一律以抗旨论处。其它郡王,希望以端王引以为戒,不要让朕做出相同的对待。到时,朕怕是没现在这般好说话了!”
  说着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赵孝锡略带深意的看了看其它几个被封王的堂弟。这些同样年幼的堂弟,也吓的不敢直视。清楚以后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这样一番惩戒,令赵佶同样一脸苦涩的瘫坐在地。失去了王爷的光环,还不禁足于端王府内。这跟打入冷宫的妃嫔,有什么区别呢?
  而在这时,赵孝锡又朝赵伈道:“小九,十一年幼铸此大错,往后还需你多代兄管教一番。若他能认识到错误,朕网开一面也许未尝不可。此处置,你觉得如何?”
  赵伈也没料到,赵孝锡真的肯饶赵佶一命。不管是贬为庶民,还是禁足于端王府,他这个不安分的弟弟,好歹保住了性命。只要悔过认错,至少能安心活下去。
  很快在此弯腰道:“多谢皇上开恩,佶弟罪有应得,让你闭门悔过,也再合适不过。臣弟会谨遵皇命,让佶弟早日迷途知返改过自新,以其有用之身报效君恩。”
  面对赵伈这番套话,赵孝锡没怎么理会。重新对那番大臣道:“眼下朕初登皇位,尚未告示天下以安民心。下去后,由礼部张贴告示,传达朕继承大统之喜讯。
  另外,明日早朝,朕将入主问政殿召开朝会。有关新皇继位庆祝之事,一切待先皇祭日结束再议。除此之外,六部尚书跟几位老将军留下,其它文武大臣散了。
  值此特殊的时期,朕不希望听到,有损大宋稳定的风声跟举动。如果有人想挑战一下朕的威严,朕会让他们知道挑战皇权的下场。尔等退下吧!”
  ‘遵旨!’
  伴随着没被点名的文武官员,开始陆续离开。赵孝锡让赵大领着骑军,入住到皇城禁军大营之中。并召见五城兵马司的将领,严令其保持京城民生稳定。
  在这种特殊的时期,任何敢在皇城作奸犯科之人,一律处于重型。另外皇城府尹,赵孝锡也同样进行了一番叮嘱。除此外,布衣阁跟武卫,同样监控天下的动向。
  在赵大还有六部尚书跟一众老将的陪同下,赵孝锡再次进入皇城之中。原本应该重新布置的君王寝宫,赵孝锡也下令皇城内务府,一切照旧用不着特别安排。
  这段时间,他只怕也轻松不了。新老皇帝接替,大宋又尚且国战期间,诸多事情都会牵涉他的精力。区区这种休息的事情,他还真的不怎么在意。
  将六部尚书还有京中老将找来,赵孝锡让章惇,将前线的战事跟这些人,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得知收复了辽国南京府,众人都觉得异常高兴。
  如果没有赵煦蒙难的事情,这将是一件举国同庆的喜事。可眼下,却因为赵煦的蒙难,让这个喜讯,变成举国同悲的伤心事。
  尽管赵孝锡没有吩咐,章惇在介绍完前线的战事之后,还特意说明了一下。赵煦在大辽南京皇城,曾多立一道遗诏,确立赵孝锡继承皇位。
  说出这样一件事情,也是打消这些真正核心大臣的顾虑。让他们知道,无论宗庙里面的遗诏,是否有人更换过。从始至终,赵煦都是属意赵孝锡继承皇位。
  这样一来,赵孝锡继位的合法性,无疑得到了在次证明。那怕随侍赵煦身边的执笔太监,同样做了认证。这在赵孝锡看来,有些多余的举动,却令其它老臣彻底安心。
  说完这些事情,赵孝锡才神情严肃道:“朕新登大宝,诸事还需劳烦诸位爱卿跟老将军帮衬。尤其眼下,前线战事依然继续,后方绝计不能有丝毫闪失。
  诸卿都是国之重臣,值此国家危难之时,朕希望诸卿同朕携手共赴国难。只要打败辽国,大宋也将重现汉唐之盛世,真正成为天下诸国之主。”
  面对赵孝锡的这番表态,这些老臣跟老将都觉得,这话听的舒服。尤其这些闲散在家的老将军,更觉得新皇对他们很在意,不枉他们坚决的站在这一边。
  有了这位皇帝的信任,他们这些武将世勋,未来在朝堂之中也有一席之地。如大宋真的成就盛世基业,他们也必将名留青史,供后世传述他们的功绩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禅位

  随着宗庙前的交锋结束,京城中无数期待新皇人选落幕的百姓,很快看到大批禁军,再次携带皇榜而来。等候多时的百姓便知,肯定有什么重大的消息公告天下。
  果不其然,等到张贴皇榜的禁军,宣读了上面的内容。不少百姓觉得非常意外,似乎没意料继承皇位的王爷,会是比赵煦更为年长的琼州王。
  虽然都是赵氏皇族之人,可在老百姓的想法当中,传位的话应该是赵煦的弟弟。他们才是神宗一脉,继承皇位也很正常。突然转到徐王一脉,多少有些意外。
  反倒一些了解赵孝锡功绩的百姓,却显得很高兴的道:“好啊!琼州王登基,我们怕是不用担心边境不稳了。有他在,番狗们肯定不敢轻犯宋境,这是好事啊!”
  伴随赵孝锡被封巴蜀郡王,提调西北军务,并打的西夏不得不求和。无数的百姓都觉得,大宋有这么一位王爷,确实是百姓之福,朝廷之福。
  就算赵煦掌权之后,将赵孝锡流放琼州为王,这些尚武的百姓,都觉得好可惜。这样一位原本有所作为的王爷,竟然就这样被流放到那样的蛮荒之地。
  可一年时间不到,赵孝锡统领琼州军,还有西南诸州的边军,毅然吞并了威胁西南边陲的李朝。并将其,彻底纳入大宋的彊土之内,让大宋多了一个安南路。
  总之,任何新皇继位,都有百姓觉得应该是他继承皇位。当然也少不了,会有一些百姓觉得,应该是他们心目中的赵氏子孙当皇帝。
  只是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随着皇榜张贴而去。由刑部主持的清洗。开始在京城彻底展开。虽然没想象当中,那种血流成河的场面,却也令人觉得不寒而栗。
  任何新皇登基,少不了会有王族子弟丧命。而此次,关注这种事情的百姓跟一些绅士,却并没看到有那位王爷被问罪斩杀。
  至于禁足端王赵佶。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是赵孝锡法外开恩。如果换成其它王爷继位,犯下如此大错的端王,绝对成为新皇登基祭旗的最好人选。
  随着宣布赵孝锡成为大宋新皇的皇榜,开始由驿卒带着皇榜,自汴梁城出发传诏天下。让大宋的黎民百姓,知道他们效忠的皇帝,不再是赵煦而是赵孝锡。
  相比这些驿卒的宣榜速度,此刻的新南城跟琼州王府。已经变成一片欣喜若狂的海洋。那些进入琼州王府的官员,对于赵孝锡成功登顶,自然是兴奋不已。
  做为跟赵孝锡同甘共苦过的官员,他们未来晋升之路,也会比其它官员更为顺畅。毕竟,他们都称的上,赵孝锡的嫡系官员,这个注他们下的太对了。
  与此同时。远在大理的皇宫之内。段正明看着布衣阁传来的文书,也异常感叹的道:“好啊!看来皇叔真的法眼通天。这位巴蜀郡王真的潜龙升天了。”
  说完这番话,段正明立刻将段正淳还有段誉,以及身为世子妃的赵茑,一起给叫到了皇宫之中。将这封布衣阁送来的密文,交与众人审阅。
  看到这封文书上面的内容,赵茑略显惊讶的道:“什么!小六竟然被慕容复那个大奸贼给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