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转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等到十几年之后,就正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大势已成的年代,那时候即便是一直坚持着做自己的奔驰和宝马,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一直坚持的自然吸气的发动机,转而开始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
    而就连原本对油耗不在乎,一直喜欢v8发动机的美国人,都不得不转头开始研发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所以到那个时候,涡轮增压发动机自然会成为世界汽车业界的主流。
    而国内在涡轮增压领域一直是弱项,现在李逸帆却从萨博哪里搞来了不少萨博的独门技术,如果要是不好好把这些技术吃透,在未来领先别人一步,那他可真是白活了。
    所以当他拿到了这些技术之后,把这些技术带回来之后,就交给了公司里负责发动机研发的梁启明。
    这梁启明可算是搞了一辈子发动机了,最早的时候是在一汽,可是那时候一汽的领导,根本就不重视自己搞研发。
    所以他那时候的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带徒弟,等机会,那些日子,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翻来覆去的把大众的那些发动机拆开来,在装回去。
    从老桑塔纳上面用的1。6他自然吸气发动机,再到后来帕萨特和奥迪上面用的1。8t,2。2l等等一系列的发动机,他都算是研究了个遍。
    可惜等来等去也没有等到自己搞研发的机会,最后终于是再也忍耐不住寂寞,所以杨荣当时一去勾搭,他根本就没多想,直接就带着自己的那些徒弟跳了槽。
    来到晨华汽车之后,这晨华汽车的发动机研究室,更是一清二白,以前这家公司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发动机研究部门,就算是有也不过是个草台班子。
    所以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他又亲自搭建了晨华汽车的发动机研究室,杨荣倒也给力,直接给他盖了两栋研究大楼,给他招来了上百名的学生。
    而且还立主从日本引进了三菱的4g系列的发动机,虽然这款发动机被阉割了不少关键技术,可是却依旧很是有搞头。
    然后老梁的工作就是从新换思路,总原来德国的发动机,转而研究日本的发动机。
    其实两家相差的都不多,毕竟都是4缸机,而且都是已经上市多年的机器,没什么秘密可言。
    所以很快就摸清楚了机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就被老杨一句话,大发去和德国的fev联手研究一款1。8t的发动机了。
    很快这台1。8t的发动机,在杨荣的资金支持下,和德国人的技术支持下就搞了出来。
    数据方面虽然是不如大众的出彩,但是却少了大众烧机油的毛病,而功率方面也并不弱多少。
    终于搞出了成果,可是老梁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结果杨荣就出了事,而晨华汽车很快就陷入了群龙无首,一片散沙的状态当中。
    最后杨荣跑路,国资委登场,接手了省城汽车和晨华汽车,老梁和他的很多学生,甚至都已经感到绝望了。
    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峰回路转,晨华汽车被拍卖了,而接手的老板,别看年轻,但是却是一个非常有眼光,有魄力的老板。
    他给他们布置了很明确的任务,既然已经懂了人家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那就要搞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可变气门技术,还是双向的,进排气的都要。
    还有就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这些要求一个个听着可都不低。
    但是人家老板说了,给钱,给技术支持。
    而且还真是落到实处了,那是真给钱啊,他们的 实验室才从新开张没多久,老板就给他们送来了两台数控机床,还有一些特殊材料,以及二十台的发动机,遍布1。5到2。4升的排量区间。
    这可是实打实的钱啊,要知道他搞了这么多年的发动机研发,可还没见过那个老板这么大方。
    其实这些比如可变气门技术,还有涡轮增压技术,说穿了原理都很简单,就是给发动机加上一些小外挂,然后不间断的测试数据,再从这些数据当中,找到最好的工作区间。
    让电脑记录下来,然后对录入ecu,对发动机的工况进行时时监控。
    说穿了就是要你去刷ecu而已,但是这确实最枯燥,和最消耗财力和时间的工作,以前的一汽,没时间,没精力干,就是杨荣也没给过他们这么大的支持力度来干这件事。(未完待续。。)

1371。 疯狂的老梁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可是,这些就是那个新老板,他居然做到了。
    之后他还送来了很多电脑,给他们记录数据,光是从这些细节方面,就能看出老板的诚意。
    这么多的发动机,上架之后,连轴的工作,配合上那些外挂,要进行不间断的测试工作状态,输出功率,和扭矩,然后进行数据记录和比对。
    这样的工作很枯燥很无聊,而且也很消耗钱,要知道这些发动机,日夜不停的工作,烧掉的汽油,都要上万块。
    再加上场地,水电,税务,人员开支等等,加起来这样的项目,就算进行一个月,都要烧掉几百万。
    一般人,谁会有这样的魄力?
    反正那些国营企业是肯定不愿意干,而私营企业,就算有雄心,但是也干不起。
    但是这位年轻的老板,却就这么干了。
    这让老梁和他的团队是劲头十足,几乎是每天都猫在实验室里,日夜不停的在干。
    这样的数据积累是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发动机研发工程师们,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
    而现在,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追上来,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付出自己的绝对努力。
    人手不够,那好办,老梁靠着他的面子。从省城的几所大学里招来了不少不要钱的实习生。
    省城现在还顶着国家重点工业基地的名号。所以省城里。有好几所小有名气的工科大学,而这些大学有的,就设立有汽车设计专业。
    而在这个专业里,就有不少从事发动机 设计的学生,把他们招进来干这样的事,只要包三餐,给地方住,他们都了不得的愿意来。
    虽然这样的工作很枯燥。但是对于这些大部分都属于技术宅的人来说,这却是他们的一大乐趣。
    因为他们也知道,只要在这个时候,打好了基础,积累到这样实际的工作经验,那么日后,哪怕不能被招聘进入到晨华汽车,他们就算是去别的汽车单位申请工作,也会大大的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所以很多人都原来来老梁这里当苦力,而老梁也乐不得他们过来。
    毕竟他的实验室里。现在就只有一百多人,但是这一百多人。还是各有分工的,不是所有人都要来做这项工作的。
    而做这种枯燥的数据记录工作的人也就有五十多人,大家分成三班倒,看着这么多台发动机,还是很吃力的。
    而有了这些免费劳力,实习生之后,他们的工作强度就会大大的降低。
    而从另外一方面,老梁也可以通过对这帮实习生的观察,给未来的实验室物色到更多的有潜力的技术储备人才。
    总之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老梁当然是乐不得的。
    而开始那两项技术的研发之后没多久,老板居然又来了,而这次他回来,可不得了,居然带回来不少的好东西。
    那些资料,老板是吩咐了要严格保密,而老梁更是奉若珍宝,他专门组织了很多心腹学生,把那些资料给翻译成了中文,甚至还花大价钱请来了不少专业精通北欧文字的翻译,来翻译这些资料。
    那些翻译,每天吃住就在他的实验楼里,他在一座实验楼的五楼给他们专门留出了一整层,翻译工作的薪金很丰厚。
    一共招来了二十多个翻译,但是有个条件就是,没有翻译完成,就不许离开,而且翻译都是对着电脑翻译,翻译完毕之后,一片小纸张都不允许带出工作室。
    就是这样残酷的工作环境,那帮翻译是怨声载道的高强度工作了两个月,才算把那些资料给翻译完毕。
    那帮翻译最后拿着丰厚的薪水告辞离去了,而老梁则是带着他的团队,一头扎进了这浩如烟海的资料当中了。
    不得不说北欧人 的做事风格和德国人很像,甚至可以说几乎是百分之一百的相似。
    北欧人,尤其是搞工业研究的这帮人,对工作的 态度都非常严谨,而萨博这个公司里的工程师,更是从始至终都始终坚信,无论什么都要自己来研究最好。
    毕竟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和自己公司的发动机才最配套。
    所以他们走的和大众不是同一个路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