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转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经常要无偿加班,工资就那么三两千,老板们却每天吃香喝辣,出入豪车,身边更有美女,一年赚几十个亿,可是给工人的待遇却极其苛刻。
    这样长久的下来,有几个工人能给你安心的干活。
    这也是我们国家,长久以来,为什么不能实现量产高等级的产业 工人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孔老二那一套学而优则仕的儒家理论,和国内不能给技术工人提供足够的上升空间。
    这就导致未来我们的高端技术工人越来越少,到最后甚至高薪都请不来一个高等级的技术工人的尴尬。
    没有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支撑,你还谈什么技术升级,什么技术改造,去做你的中国梦去吧。
    而在这一点上,德国和日本无疑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国家,在德国一个技术纯熟的工人,甚至要比那些大学生还宝贵。
    在日本更甚,在丰田本田,老一辈的手艺人,那在公司里都是了不得的宝贝,是要言传身教带徒弟的大拿。
    可是在国内呢,一个空降下来的领导子弟,就可以压住你一个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蓝领。
    长此以往,还谈什么工业强国。
    所以李逸帆接手工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 在自己的工厂里,建立一套完成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体系。
    给工人划分出薪水等级,你想要赚更多的钱,那你就得好好的学技术,每年参加公司的技能考试,然后往上爬。
    最后等你拿到等级证书,你的级别甚至可以和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平起平坐。
    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让工人们迸发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他请来那些老外,就是要引进这么一套制度,而这制度,就连王忠发他们以前都不曾想到过。
    毕竟这产业 工人,技术工人的话题是十年后的国内热门话题。
    等到十年之后,当靠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厂,和房地产已经 不能在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技术升级,工业战略转型的时候才突然发现。
    在国内竟然找不出合格的技术工人,最后甚至连教育部门,都为了这个而做出了转型的调整。
    不过那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而李逸帆现在要做的,就是比别人先行一步。
    他就是要建立这个制度,甚至还要推广这个制度,最好以后晨华的技能考试名扬全国才好。
    想想看微软的it工程师的称号,每年有多少人去考?哪一个微软的承认的it工程师的执照,在就业的时候,甚至要比你一个名牌大学的it专业的毕业证书还好使。
    为啥?你那些大学教你的东西,到工作岗位上直接能用吗?
    可是微软的it工程师所掌握的东西,到了工作岗位上后直接就能用!
    这就是市场追捧微软的it工程师资格的主要原因,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国内的工业产业里树立一个标杆。
    他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大义,为国家培养人才什么的,他没那么高尚,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广他的晨华汽车。
    是想如果你晨华汽车的技术工人级别认证,能够得到全国的工业工人承认的话,那么你这厂子得多有名,你这厂子出产的产品的质量,那还会有人怀疑吗?
    微软不也是这么干的吗?所以咱们用用他们的套路有何妨?
    想要国人接手自己出产的国产汽车,光是靠硬实力还不够,软实力,必须也得跟上。
    十几年后,国内的几家民营或者国营的造车企业,都生产国不少质优价廉的中级车,可是推广到市场上之后,消费者就是不认可。
    因为早期国产汽车给大家留下的不良印象,再加上外资品牌雇佣枪手的大力抹黑,导致大家都不愿意为国产汽车买单。
    国产品牌想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那可是千难万难。
    与其等到那时候,再去拓展市场,不如从这时候就开始悄然做起。
    所以尽管公司里有很多人对李逸帆这一套很是不理解,可是李逸帆却不管那么多。
    你们想要在这里干,那就必须遵守老子的规矩,不愿意干,就立马滚蛋。
    新来的老板 这么强势霸道,很多人也就不再多嘴了,毕竟新老板不管怎么霸道,可是工资给的可比原来要高。
    本来还想着和唐甜好好过一个夏天的李逸帆,因为接手了晨华之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他一直留在省城,和王忠发他们不断的讨论,制定,公司的新的规章制度,总之公司的根本,在他眼里,就是像现代化的公司靠拢。
    有了好的规章制度,这才是一个公司能够得到良性发展的保障。
    后世的长城汽车,为啥发展的那么好?
    还不就是因为他们的老板,老魏以铁腕手段,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
    以前长城汽车一度发展的不错,可是后来栽了个大跟头,再一细查,原来是公司的一些中层领导,把国内的那一套不良风气给带入了工厂。
    什么采购的时候那回扣,引进劣质材料,什么工人可以随心所欲,不必遵守生产的规章制度等等,最后导致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一片骂声,占有量迅速下滑。
    最后老魏一咬牙,把好几个负责采购的中层送上了法庭,还开除了好几个管理生产的中层,并且制定了几近严苛的规章制度,这才让长城存货了下来,最后甚至一度成为国产车型销售的榜首。
    而现在李逸帆要做的就是,沿着前人的路再走一遍,公司的运转靠规章制度,而不是靠人情。
    有了规章制度的保障,才能够保障企业的活力。
    在和王忠发探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在和周元超,还有梁启明探讨公司对未来的变速器和发动机研发的想法。
    周元超虽然还没有从dsi那边辞职,但是已经铁了心要加盟晨华汽车了。
    最近考察了晨华之后,更是被这家公司生机勃勃的景象,和年轻老板的勃勃野心所打动,有这样的基础,再配上这样一个有野心,有能力,有资本的老板,这家企业还怕发展不起来吗?
    所以他现在也焕发了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野心,他才四十出头,他也想要做一番事业,而在晨华这个平台,就正合适!
    一个汽车企业,离不开他这样的变速器研发领域的大拿!(未完待续。。)

1055。 价值百亿的市场
    “李总,关于咱们变速箱研发单位未来的项目,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周元超心里有很多种想法,不过因为初来咋到,一直还没什么机会,和李逸帆详谈过,之前的接触,他只了解这是一位非常懂行,也非常有激情,有活力的老板,但是对于他对变速器的研发,到底有什么想法,他还不确定。
    李逸帆看了一眼面前的周元超,四十出头的年纪,原本是个沉稳的人,不过现在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忐忑。
    看来自己前段时间给他吃的几颗定心丸,还是不够,这不,老周这是有想法了。
    “哈哈,周工,你先说说,你对目前国内国际变速箱领域的了解吧!”
    周元超一愣,这是老板的考校,那好我就不客气了,多年在澳洲的生活,已经让他不太熟悉国内那一套谦让的程序了,而这也正是李逸帆最欣赏的。
    “就目前而言,国际上的汽车传动领域发展的很快,国外的几家大型企业,投入都很大。就目前而言,国际上能够完整的制造汽车变速箱的企业,就那么几家。最强的是德国的采埃孚,还有日本的爱信精工,以及杰特科,然后就是澳洲的dsi,一些边边角角的企业,还有德国的卢克,美国的博格华纳,不过卢克和博格华纳,目前并不具备独立制造生产变速箱的能力,他们在某些领域,有自己的特长。比如在电控,还有双离合变速器领域。其实杰特科也是一样,杰特科擅长的是cvt无级变速器。至于液压变速器,不是他们的擅长。”
    不愧是行内的专家,短短几句话,就将国际上变速器的领域给说了个明了。
    “不过就现在的状况而言,在这个领域,能够活下去,而且获得很好的。应该是采埃孚,和爱信,至于dsi的情况?李总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周元超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一阵苦笑,dsi什么情况,他很清楚,到现在为止。这家公司就是一直在吃老本。
    目前的盈利全靠美国的克莱斯勒在澳洲的组装车厂撑着。可是美国的油老虎,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疯长,已经逐渐被日本车取代了地位。
    福特都已经中断了和dsi的合同,现在dsi的状况可以说是江河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