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正一言不发。芙惆也不出声音,泪干在脸上,留下水渍。
又一针,刺进肺俞,转了转,落稳。脾俞、膈俞……贺景琛由不得又停住。至关重要,命门旁的肾俞。他擦了擦汗,长吸一口气,凝于胸中。
针终落下,所有的目光也随之落下。
佛多似乎动了动,小眉头攒的更紧。
芙惆一口气直提上来,生生忍住。
针试探着向里刺,一毫,一分……
佛多突然一搐。贺景琛腕子就是一抖。
姜济华皱眉道:“不要碰到‘阿是’。”
算漏一步。
咫尺间的偏差,是生与死的偏差。
阿是穴,人身最疼的穴。一个孩子如何忍得住?
贺景琛有些慌张,手执针,插也不是,拔也不是。微一抖,更加偏。佛多剧烈的抽搐。刺入肉的针随着突至的痉挛而偏移。越是疼,越是动。
肾俞之旁,便是命门。
贺景琛汗如雨下,慌了手脚。
雍正抢过去,芙惆已先于他抱住佛多的头。
佛多突然张开了眼。
因病弱而灰黯的大眼睛,终于重又有了一丝光。可是,只是一丝,她蠕动着小嘴,始终叫不出一声阿玛,或者额娘。
眼睛越张越大,却也越来越暗。她不再痛苦,也不再挣扎。一个爱说爱笑叽叽喳喳的孩子,最后留在世间的,是安静。
好久好久,芙惆搂着女儿脸,雍正抱着女儿的身子,他们没有一句话。
御医们跪在地上,他们也没有一句话。
芙惆缓缓的,抹干自己脸上的泪。又缓缓的,拔去佛多身上的针,非常轻柔,就像往常无数次替她盖被,为她拭汗那样轻柔。
痛苦在喉咙间堵塞,雍正提了几次声,才发出声:“芙惆……”他颤抖的按住她的手,想握她的手。可他再也握不住。她拂开他,若无其事的掩好孩子的衣服,替她穿上小虎头鞋。
小脚丫已僵,穿了几次,穿不上。
雍正已说不出话,可他再一次去握她的手。他依旧蚍蜉撼树般想阻止抚慰这个悲痛到失去理智的母亲。
可她再一次拨开他的手,她的眼终于离开孩子望向他。她的眼神,他一辈子也忘不了。那种发自心底的寒,那种刺入骨髓的冷。
灭顶之灾击得她灵魂出窍,急火攻心烧乱了她的心智。所有前事宿怨新仇旧恨,终于一股脑儿胡乱的发泄,倒峡泻河一般盲目而汹涌。她说,看着他,一字一句的:“你害了一个又一个,你害死我所有的亲人。”
然后,她站起来,歪歪斜斜的抱起孩子。
他惊愕了,他眼睁睁看着她。
她没有走远。她的身子软下,胳膊也软下。
她昏倒在床上,孩子滑落地上。
雍正走过去,抱起孩子。
曾经,他以为她长大了。他看着她一天一天长大,她哭着笑着闹着在他怀里一天一天长大。可是今天,她怎么会如此轻。他把她搂在怀里,那样轻,那样小,他感觉不到她,留不住她。
他吃力的捋顺她发僵的肢体,他始终没有眼泪。悲伤流在他的血里,锢在他的身体里,翻腾着,寻一个出口。悲伤要寻一个出口,血要寻一个出口。
小虎头鞋再一次从孩子的脚上滑落。他弯下腰,去拾——
所有太医、太监一起围上:“皇上——”
他没有理会,去拾那只鞋,蹲身、伸臂,很吃力,手每伸一寸,都吃力。
终于让他够到。他想起身,气提起,力却提不起。耗竭的力压不住蹿涌的气,涌出来,一口血涌出来,喷到地上。
太监们惊叫着:“皇上——”
他不说话,咬着牙。仿佛不说不表达,就不悲痛。别人看不出他的悲痛,便真的不悲痛。他撑着地,抱着女儿,想站起来,自己站起来,再一次用力,咬牙——又一口血喷出来,鲜红的,洒了满地。眼前却黑了。
第四十二章
不知昏睡了多久,逐渐有了知觉。她想睁一睁眼,连睁眼的力气也没有;想动一动手指,可是手在哪里?支离破碎,她找不到自己。
风卷着床帐,细碎的脚步悉悉索索。真安静啊。不该这样安静,承乾宫不该这样安静,有佛多的承乾宫不该这样安静——
佛多呢?
一股气血涌上来,胸口撕裂般疼,重又失了知觉。
再醒来时,她感觉到了亮光。眼帘掀了几掀,张开。面前是梓澜的脸,那脸带着惊喜:“娘娘——”
她茫然张着眼,眼珠儿缓缓转,转过一张张的脸,宫女、太监、太医……落在最后一张脸上,落空了,重归黯淡。疲惫的合上。
下人们悄悄退去。
只怕虚不受补,药不敢服,只用些米汤。她不想吃,却连放抗的力气也没有。梓澜扶着她,一匙一匙小心的喂。
无论吃什么,都一股脑儿的吐出去。
就这样一日日挨。
终有一日,她挣扎着撑起。太久没说话,浑浊的阻塞。只清一清喉咙,便已拼尽全身的力气所有的勇气。她踯躅着,问,轻轻的:“皇上呢……”
太监小恭子一愣,皱眉:“皇上……”
梓澜咳了一声,朝他使个眼色,然后对着芙惆:“皇上最近忙于编书,把高僧羽士的语录都收进书里,还有御制的‘园明语录’,好像叫……什么‘拣魔辨异……’”
叫什么已不重要,芙惆的眼睛黯然瞥开。他们说的,她不信,他有多悲多痛多伤心,没人比她更设身处地的清楚。这个时候,着书?立说?编的,编出来骗她,借口罢了,他只是不肯来。
她知道她伤他有多深。伤人的话是利剑,是报复。报复的信念阴霾的纠缠在她流血的最深处。这么多年,折戟沉沙,却始终不曾磨灭。只是,剑是双刃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或者更深。
小恭子跟在梓澜身后,低声问:“这个时候,还瞒着?”
“嘘——”梓澜向里看一眼,“孩子没了,娘娘折腾的就剩半条命。要是再跟她说,皇昏迷不醒……”
屋里几声轻微的咳嗽。
两个人忙都住了口。
雍正终于睁开眼。睁开眼,他就仍是那个威仪的天子。神郁憔悴不会折损他的威仪,钜创大痛仍不会折损他的威仪。他得支撑着这种威仪,孤独的,永远支撑下去。
苏培盛老泪纵横:“皇上……可算是醒了……”
“佛多呢?”
这是他开口问的第一句。
“您抱着格格,一起摔下去,吓死奴才们……”
“摔着孩子没有……”
他淡淡问,像自语。
苏培盛惊愕了。呆呆看着雍正。他只是憔悴,神色如常。
他问,不是心智紊乱,单单只是问,做一个父亲最后的关心。问完后,他轻轻叹了一口气。
苏培盛趁势问:“格格的遗骨还停在雍和宫,关于选陵……”
“不用另选。”静了很久,他道,“就安放在泰陵。”又是静。这一回,更久。更久以后,他轻轻道,“阿玛也怕黑,怕静,有佛多陪着,阿玛就不会寂寞……”
每个进来的人,都会小心的将脚步放轻。可是,太静了,再轻的声音也会凸显。渐渐的,她可以从声音中分辨出来人。太监碎碎的脚步,宫女笃笃的花盆鞋,太医中规中矩的靴声……她在心底最深处分辨着另一种声音,或者是等待。那是不同于太监不同于宫女太医和侍卫的另一种声音。
其实不用分辨,会有太多的先兆。离很远,就会有车马辘辘,不进门,就会有高声的喧喝……可是——
她很吃力的翻个身,太多太多次,没有先兆,他就轻轻的进来,安静的进来。那种漫不经心,而今想起,是那样有心。他一直不动声色的拉近天与地的距离,他在这天高地卑的皇宫大内里苦心孤诣。
那苦心孤诣的酸楚与温馨……她弯了一下嘴角,眼泪淌下下来。
又一阵脚步声,她扶着枕头费力的侧转脸——
太医。
雍正问:“她……怎么样?”
这是他能坐起身后问的第一句。
苏培盛道当然知道‘她’是谁。
“没大碍,只是身子弱,又不肯医治,也不肯好生用膳。”
雍正没说什么,缓缓的,手里碗放下。
“朕要看看她。”他站起身,“无论她有多不想见朕,朕也要看看她……”
不要人扶,自行站起。雍正缓缓走到镜边,缓缓审视自己。满脸胡茬,潦草的钻出两颊、唇上、下巴……他抚摸过那片芜杂——
是谁又笑又闹?
“扎啊……好痒,阿玛……”
……
一点一滴往事,一毫一寸随剃刀割下。
承乾宫。
窗半掩。隔着窗,他遥遥看。看得见的,只是看不清。
她缓缓翻了个身——
他不自觉地向窗后略闪。
却原来,她并没醒。是庆幸,是失落?
苏培盛道:“奴才唤芙妃娘娘起来。”
“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