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难浑身一软,瘫倒在地。
    当中那尊佛陀不是如来。
    “师傅?师傅?”
    昏暗寂静的房中无人回应,小和尚本善起床掌起油灯。旁边,另一张床榻上空荡无人,棉被折得方正压在枕下,而本该躺在上边的人——老和尚了悟却没了踪影。
    又去做什么呢?
    自己师傅近来的行迹总是神神秘秘,本善也问了许多次,也总被三言两语岔开,今晚又是大半夜悄悄出门唉,也不晓得作得什么妖?
    “骨碌”
    五脏庙适时敲起了“锣鼓”,小和尚很快就把自个儿师傅抛到了九霄云外,天大地大肚皮最大,可这深更半夜哪儿找东西供奉这肚皮里的佛祖咧?
    小和尚揉了揉干瘪瘪的肚皮,又挠了挠光溜溜的脑袋,最后只得念起“阿弥陀佛”。
    然而念起了“阿弥陀佛”便难免想起菩萨,想起菩萨又会想起木鱼,想到木鱼就会想到晚饭时那三个大馒头,想到大馒头就会想起那一大碗粥哎,这几日寺里供给的粥可真是香甜咧,奶白的粥里夹杂着丝丝缕缕的红色,那是枸杞吧?剁融了煮烂在粥里,吃上一口满满都是香甜
    吸溜。
    想到这儿,这口水就跟肚皮的叫唤一样,刹不住了。这下好,念多少个“阿弥陀佛”都不顶用了。
    “要不。”
    小和尚摸下床。
    “去厨房化个小缘?”
    小和尚很是后悔没将房中那盏油灯带上。
    在他的印象中,千佛寺的夜晚总是热闹得很,常有僧人四处玩耍走动,寺院各处也是灯火相连。
    今夜却不同。
    黑漆漆的、空荡荡的。
    夜风掠过长长的走廊,仿若鬼哭一样的低吟盘桓不去。天上残月投下冷光,映照得那树、那墙、那梁柱甚至于那些个佛像都变作了魑魅魍魉,窥视着深夜出行之人。
    本善不由得将脚步放轻,放轻,再放轻,最后只有脚尖着地,却尤嫌那点轻微触响过于刺耳。
    好在离厨房并不远了。
    “咦?”
    “厨房这里怎么这么多的僧人?”
    小和尚转过一个回廊,惊讶地发现厨房前的空地上,架起了许多锅灶,大量僧众在锅灶间奔走忙碌。
    大抵是在准备明日的斋饭吧。
    小和尚猜想。
    明日就是法会最后一天了,据说会涌进大量信徒,所以寺内一应僧众才无暇玩耍,都在此间忙碌,可是
    为什么没人说话呢?
    场中,明明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其中忙碌的僧众却好似都成了哑巴,只有锅中稀粥的沸腾声,灶中木柴的爆裂声以及偶尔走动的脚步声传进他的耳朵。
    这怪异的一幕,让小和尚跨出的脚步迟疑了一下,默默地收了回来,他藏进阴影里,瞪大了眼睛。
    和尚们在熬粥,熟悉的香气飘过来,小和尚忍不住吸了一大口,却发现相较于这几日吃过的粥,和尚们现在熬煮的还差了一份香甜。
    他踮起脚朝着离自己最近的一口锅张望,但见蒸腾的水汽里,白色的米粒在水中温吞吞的翻滚,原来还差了一味枸杞。
    小和尚刚做如此猜想,就瞧见一个僧人走到那口锅前,手拿着长柄勺在锅中搅拌了一阵,而后贴着滚烫的锅沿,将上半身探了进去,另一只手上从怀中掏出了一把匕首
    小和尚猛地捂住嘴巴。
    只见僧人忽然把匕首捅进了自己的脖子左侧,而后慢吞吞拉向了右侧,但饶是这么一个巨大的豁口,却无有血液喷溅而出。
    直到那僧人将匕首收回怀中,空出的手抓住下巴拉起脑袋,脖颈的豁口才仿若张开的大嘴,呕出一股红得刺眼的、及其粘稠的流体“垂”入粥中。
    而僧人另一只手上的长柄勺,仍旧在有条不紊的搅拌着,将落入锅中的流体搅成丝丝缕缕,仿若剁融煮烂的枸杞散入粥中。
    与记忆中一模一样的诱人香甜钻入鼻腔,小和尚却是胃中翻滚,脸色惨白。
    忽然。
    他身后的阴暗中,一双枯瘦苍老的手悄无声息地探了出来。
第一百零七章 暗流() 
千佛寺。
    法会当场。
    鲜花着锦,烈火亨油。
    彩旗与长幡飘飞相连,艳丽的僧袍衬着各处彩饰葳蕤生光。檀香萦萦,佛唱袅袅。
    法台上,诸位高僧舌灿莲花,你方唱罢我登场,说完楞严又唱法华。
    法台下,是一片比肩接踵、沸沸扬扬,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信众都汇聚于此。有人来得早,抢着了为数不多的蒲团;有人心思巧,自个儿带了小凳马札;然而绝大多数人只有席地而坐。
    尽管如此,也不妨碍信众们的热忱。人堆里,常常可以瞧见,某人听得摇头摆尾,陶醉不已;某人听得捶足顿胸,嚎啕大哭;某人听得五体投地,泪流满面情绪如此波折,真不晓得为了哪般?
    在人丛两侧,抵近法台的位置,也同样架起两处高台。高台上安置起座椅,备好了茶水点心,就坐着各路权贵。权贵们听经自是不会同下面的草民一样跌份,就着瓜果点心,听到精妙处,便将旁边随侍的和尚唤过来,掏出了真金白银。
    看赏!
    如此热热闹闹,一直到了下午时分。
    阳光正好,伴着秋日的微凉,照得人昏昏欲睡。
    大人会顾忌佛陀的威严,小孩子却想不了这么多。
    囡囡倚在爷爷怀里,上下眼皮打架正欢,小脑袋恍惚闪过些许多思绪。譬如,上午和尚分发的粥真好吃咧,那些红色的是什么?好是香甜;和尚的绸布好多好漂亮,我要是有一条作头绳就好了;台上的和尚嗓门真是大,明明离得怎么远,声音怎么还是往耳朵里钻呢?
    只可惜嗓门再大,小家伙都是听不懂的,全当了催眠曲。
    正昏昏欲睡,忽的,一双僧鞋闯进了眼帘。
    囡囡悄悄嘟起了嘴,不需抬头就晓得,抱着大箱子的和尚又来讨钱啦,就早上到现在的功夫,已经来来回回七八次了。
    爷爷利索地掏出铜钱投了个叮咚响,却不敢抬头看那僧人的脸,生怕冲撞了对方。囡囡倒是大着胆子,悄咪咪瞄了一眼。
    哎?
    她把一双大眼睛瞪得圆溜溜的。
    “道”
    嘘。
    那僧人将手指竖在唇前,笑着作了个噤声的手势。
    “当。”
    一串响亮的锣鼓。
    台上暂且歇场,两侧幕布拉开,顿时一股子香甜之气溢满场中,所有人都被这清香勾得喉头滚动,齐刷刷将目光转了过去,只见得有小车载着饭桶,络绎不绝进了会场。
    不晓得谁喊了一句。
    “施粥啦!”
    人群立时沸腾,哪怕外围的官军入场弹压,也止不住这场中的汹涌,是一片鸡飞狗跳、兵荒马乱。
    而这乱糟糟的当口,谁又会注意某个僧人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呢?
    白莲左使向计升摇晃着碗中的稀粥,白如玉红如血。他以粥代酒,向着对面高台上的陈之极遥敬一碗,眼睛瞥向高台下汹涌的人潮,嘴角擒着一丝微不可查的冷笑。
    在他人眼里,高台下或许只是信众争粥而带来的短暂骚乱。在他眼中,却是某队兵丁占据了某个角落;某群人“无奈”被挤散;某些人“偶然”汇拢其中有贩夫,也有走卒,有大大咧咧的江湖人士,也有老实巴交的农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时不时关注着高台上的向左使,又或者说关注着向计升手边那樽从未动过的酒杯。
    与此同时。
    在会场外的不远处,重重灌木荒草遮掩里,同样有人打量着场中种种。
    那是几个道士,为首者蓄着三缕长须,神色肃然。在道士身后,摆设着一处法坛,虽然旗帜长幡低伏,但玉牌、香鼎、符箓、香烛却是一应俱全,且安放着一枚铜印,上头可见“正一威盟”的字样。
    旁边还有一名军将领着一队精悍士卒警惕着周遭。
    那军将长得五大三粗,面上却有些惴惴不安。
    “道长,这位置是不是太近了。”
    他奉命掩护这帮龙虎山的道士,同时为其坛前护法,自然觉得法坛离这会场越远越好。可这几个道士十分胆大,藏身之地距离不过百步,等会儿若是起坛作法,不就立刻会被白莲教的妖人发现么?
    可道人却捋着长须笑道:“将军有所不知,这起坛作法恰如军中发弩开炮,就是要抵近了,才够劲道!”
    军将不晓得该如何反驳,只是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