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明小道”;(2)铲除在中部高原、西贡周围和越柬边境地区的解放武装力量 

主要根据地;(3)摧毁其他地区的解放武装力量;(4)通过军事与民政措施确 

保已平定地区的持久安全。为此,美国于1962年2月设立准战区总部驻越军 

援司令部,统一负责制订作战计划和实施作战指挥;提供大量武器装备,支 

持南越政权扩充军队;大量增派军事顾问,到1962年底增至1万多人,顾问 

深入到南越军队营、连级作战单位;派遣少量空军部队、武装直升机部队和 

特种部队,直接协助南越军队作战。 

     在美国的策划、指挥和参与下,南越军队在特种战争阶段主要采取扫荡、 

清剿、封锁等作战行动。扫荡几乎在越南南方全境进行,目的是消灭解放武 

装力量的部队和机关;规模从师级到连、排级不等,数量多达每年上千次, 

但每次持续时间较短;在山区多实行分进合击,包括使用直升机快速开进; 

在平原多首先用直升机和装甲车迫使解放武装力量进入预定的“歼灭区”, 

然后实行联合围歼。清剿通常是扫荡的延续,目的是进一步肃清分散活动的 

解放武装力量,通常由正规部队与地方保安部队、民卫队配合进行,并辅之 

以治安和民政措施,持续时间较长。封锁主要针对边境地区和主要根据地, 

目的是阻止北方向南方和根据地向其他地区的“渗透”,主要措施包括广泛 

建立据点、进行地面和空中巡逻、严密控制交通线等。为严密封锁丛林地区, 

美国从1962年起大量使用落叶剂等化学武器,企图消灭解放武装力量借以隐 

蔽和发动伏击的植被,并使解放武装力量失去粮食来源。对主要根据地,除 

进行封锁和扫荡外,还进行密集的“闭锁轰炸”,在轰炸中大量使用凝固汽 

油弹。这种轰炸往往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对老挝境内的胡志明小道,美国则 

直接进行空中轰炸。美国还支持老挝右翼势力控制政权。 

     1961年,英国著名反游击战专家汤普逊应美国要求前往越南南方考察后 

提出分批建立“战略村”的计划,即以自然村为单位严密设防,称为战略村, 

将农民集中于其中;再把相邻的战略村联成一片,外设封锁地带;目的是把 


… Page 79…

农民同解放武装力量隔绝开,使后者得不到食物和兵员供给,并丧失战斗主 

动权。这项计划得到肯尼迪和吴庭艳的赞赏。从1962年初起,在美国的支持 

和援助下,南越政权先后建立了8000多个战略村,将全部农村人口的2/3 

以上集中到战略村内。在战略村的基础上,设立基层行政机构,建立民卫队 

等组织,实行“联保制”,整肃村内支持或同情民族解放阵线的人。建立战 

略村是特种战争中的主要治安和民政措施。美国和南越政权希望以此确保对 

扫荡和清剿以后的所谓平定地区的控制。 

     特种战争开始后,南越政权军队一度在各地掌握了主动权,解放武装力 

量一度处于困难境地。在新的形势下,解放武装力量以人民战争对抗特种战 

争,积极发展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游击队和民兵自卫队相结合的人民武装, 

广泛开展持久的全民游击战争,紧密地把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迅 

速转变了战场的形势。 

     在反扫荡斗争中,解放武装力量从1962年起广泛建立“战斗村”,即把 

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村庄建成战斗堡垒。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依托战斗村反击 

扫荡,通常是抓住有利战机消灭小股敌军,逐步积小胜为大胜。主力部队则 

适时跳出合击圈,在敌侧后相机打击敌军,或诱敌到预定区域予以打击。直 

升机机动性强、对地攻击火力猛,曾给解放武装力量造成严重困难。为对付 

直升机群,解放武装力量逐渐形成了有效的“一慢四快”战术,即为避免与 

直升机对抗,部队经缓慢而细致的准备后,快速发起进攻,快速粉碎敌军抵 

抗,快速打扫战场,在直升机到来前快速转移。解放武装力量还逐步加强了 

对空火力。 

     在反封锁斗争中,解放武装力量力求不使南越政权划清其统治区域与根 

据地的界限,避免两个区域的对立。为此,在某些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占优 

势的农村,只建立农民自管的基层政权,在表面上仍承认南越政权的管辖; 

在一些农村甚至保留可以控制的南越政权基层组织。这些措施有利于用合法 

手段打破封锁,并保持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 

     战略村曾给解放武装力量造成严重困难。但是,战略村限制了农民的行 

动自由,加重了农民的劳役负担,迫使一些农民离开家园,加速建立战略村 

加剧了广大农民对南越政权的厌恶。解放武装力量积极配合村内农民逐个捣 

毁战略村。每捣毁一个战略村,都立即摧毁与其相联系的基层政权和组织, 

破坏其防护设施,使其难以恢复。此外,解放武装力量还有计划地组织群众 

开展瓦解南越政权军队的工作。 

     1963年战场形势发生有利于解放武装力量的变化。解放武装力量捣毁大 

批战略村,消灭或瓦解大批南越政权军队,已能在一次战斗中消灭数百名敌 

军和击落数架直升机,控制了越南南方一半以上的农村,逐步形成了农村包 

围城市的态势。到1963年底,美国和南越政权的特种战争基本上失败。11 

月2日,南越政权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吴庭艳,不久后建立了 

军政权。20天后,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继任美国总统。不久后美国开始 

筹划扩大对越南的军事干涉。 

     战争的第二阶段,从1964年8月到1968年12月。 

     1964年上半年美国认识到,南越局势日益严重,各级政权处于混乱状 

态,不立即采取措施便可能失去控制。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参谋长联席会 

议主席泰勒(不久后出任驻南越大使)都强烈主张采取使战争升级的步骤。6 

月美国政府确定将扩大越南战争。8月初,在南越突击队乘美国炮艇袭击北 


… Page 80…

方沿海岛屿的同时,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与越南鱼雷艇发生冲突。此即北 

部湾事件。5日约翰逊命令数十架美军飞机轰炸北方目标;7日美国国会通过 

授权总统扩大战争的决议;1965年2月7日美空军开始大规模轰炸越南北 

方;3月8日美军地面部队开始大批进入南方。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后来也 

派遣少量军队与美军一起参战。对于美国,越南战争由此升级为美军战斗部 

队直接参与的局部战争;对于越南,战争成为全面的抗美救国战争。美国在 

局部战争阶段的作战努力包括在南方的地面战斗和对北方的空中轰炸。 

     在南方,驻越美军数量急剧增加。1965年底为18万多人,1966年底为 

38。5万人,1968年中为52。5万人,1969年1月达到54。24万人的最高峰(不 

包括未驻扎在越南但参加作战的海空军部队)。美军进入越南后,首先进驻 

沿海的重要基地,并对周围地区进行清剿,建立基地圈。1965年6月美国参 

谋长联席会议批准驻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提出的搜剿战略,美军开始远离 

基地进行大规模搜剿作战,表明美军开始承担起地面作战的主要责任。搜剿 

战略要求使用大部队搜寻敌军主力及其基地,然后用巨大的火力加以摧毁, 

目的在于凭借美军武器装备的优势不断地消耗对手,直到耗尽其战争潜力。 

从1965年下半年到1968年初,美军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搜剿作战,规模最大 

的一次出动美军4。5万人。搜剿作战的目标主要是边境地区和人民武装力量 

根据地。在搜剿战役中,美军通常宣布作战区域为“自由开火区”,强行驱 

走当地居民,并派地面部队进行扫荡;一旦确认发现目标或遭遇抵抗,地面 

部队便后撤,以便毫无约束地使用大炮和飞机轰炸。一次大规模搜剿战役往 

往要消耗数十万发炮弹和数千吨航弹。据统计,美军在越战期间消耗的弹药 

超过其在二战中消耗量的一倍多;平均每击毙一名人民武装力量人员要耗费 

数吨弹药。大规模搜剿给人民武装力量造成严重困难和损失,从 196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