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没有或在战时尚极不成熟的新式武器装备,例如:原 

子弹和氢弹、导弹、军用卫星等。后一方面的影响意义更深远。其一,军事 

斗争更加具有立体性质。20世纪初,战场由地面、水面和水下扩展到空中, 

从50年代后期起进一步向外层空间拓展,使战场在高度上具有五个层次。其 

二,打击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在50年代,出现了具有洲际打击能力的战 

略武器,把实施直接打击的范围扩大到全球。这不仅扩大了战场的纵深,而 

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前方与后方的概念,使全世界任何地点在世界大战中 

都可能是不安全的。在以往的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而本土未遭到袭击,而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太平洋和大西洋不再是天然屏障,美国不再享有免遭打 

击的战略优势。其三,武器的杀伤破坏力空前巨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 

国在日本广岛投掷一枚原子弹造成约20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远远超过 

了任何常规武器所能造成的伤亡。而现在核武器的爆炸当量提高上千万倍, 

杀伤破坏力进一步增强,核武器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在对立双方都拥有一定 

数量的核武器,而且无法有效防御核打击的情况下,战争发动者不得不承担 

自身遭到严厉报复的风险,从而很难通过核战争获取任何利益。核武器的出 

现还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人类掌握了足以摧毁世界,从而威胁 

自身生存的能力,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政治和道德问题。总之,现代科学技 

术使武器装备的直接打击范围空前广大,达到足以履盖全球的程度;使其威 

力空前巨大,达到使核战争难以实现传统的战争目的的程度。这既使可能发 

生的世界大战空前残酷和激烈,又产生了新的制约世界大战的强有力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还加快了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前,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期限大约是20—30年,而在战后逐步加快 

到10年以内,甚至出现新研制出的武器尚未或刚刚装备部队,在某些方面又 

出现新的技术进步的情况。这促使超级大国丝毫不敢松懈地把极大的力量投 

入军备竞赛,也加重了它们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负担,使世界各国军事力量 

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受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制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在促进经 

济发展诸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各国的经济发展日益倚重科技进步。 

这意味着,在当代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用促进科技进步的办法可以更便 

利地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政治代价都可能更小,而使 

用传统的军事征服的办法争夺资源和市场则可能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比较 

效益和必要性都相对下降。所以,尽管当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更趋激烈, 

在总体上却并未因此加剧国际紧张局势。相反,随着各国逐渐认识到科技进 

步对于增进经济利益的重要作用,都相继把加强本国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心 

放在科技进步上,使军事力量的作用相对有所下降。这表明,现代科学技术 

正在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增强的制约战争的作用。这对于进一步维 

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将深刻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基本面貌。 


… Page 8…

                             二、军事格局轮廓 



     世界格局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里由于相对固定的世界力量对比而形成的 

具有稳定特性的国际关系结构。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国际形势,在力量对比 

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不会因某些偶然事件而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 

因而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既定格局。格局形 

成时的大国往往是格局的最大受益者和维护者。在军事力量是构成国家实力 

的基本因素的情况下,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军事 

力量对比,尤其是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由此形成的相对稳固的世界军事格局, 

是世界总格局的基本稳定因素,制约着世界各国的国防政策、军事战略以及 

发展和使用军事力量的大致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军事格局是与雅尔塔体系相联系的,基本特 

征是两极对立和冷战,即:美国和苏联是拥有最强大军事力量的超级大国; 

它们之间关系的基调是冷战;冷战主要表现为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在欧洲的 

集团军事对峙和在欧洲以外地区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战后40多年间,在欧 

洲、北美以外地区,发生了数百次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主要包括反对殖民 

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以及其 

他国际国内原因造成的冲突。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对这些战争有不 

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美苏之间以及东西方之间的大规模冷战和欧洲以外地 

区的大量中、小规模的热战,是当代世界军事的主要特点。 



                            1。冷战与超级大国 



     (1)冷战及其历程 

     在从4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末的40余年间,美苏之间以及东西方之间未 

曾直接交战,却一直使对方和整个世界处在核武器的威胁下,并使用其他一 

切手段竭力削弱对方的力量和影响,直至从政治上改变对方。这种局面被称 

作“冷战”。通常认为,1947年初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 

始,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最终结束。 

     冷战首先是指国际关系的一种格局,其含义主要是政治的,但也具有明 

显的军事含义。美国比较注重冷战的军事含义。美国军方长期把冷战看作战 

争的类型之一,认为冷战是指国际局势的一种紧张状态,除不使用正规军队 

进行公开武装冲突外,为达到国家目标将使用一切政治、经济、技术、社会、 

心理、准军事以及军事的手段。在80年代,一些美国军方人士还从另一个角 

度把冷战称为“武装的和平”,认为这是美苏军事力量严重对峙造成的潜在 

的战争状态,军事实力是在这种状态下运用其他各种手段展开竞争的基础。 

冷战和武装的和平实际上是同一种状态的两个方面。苏联从不正面使用“冷 

战”一词,认为它是指美国等西方国家针对苏联的“侵略政策”。这表明, 

苏联至少把冷战看作是走向并且非常接近直接的战争状态的。大国军事对峙 

的状态在历史上多次存在过。但在冷战期间,对峙双方都拥有大量战略核武 

器,可以随时不经较长时间的准备和动员就对对方实施毁灭性的打击。这是 

冷战与以往类似的军事对峙状态的重大区别。所以,冷战实质上是一场在核 

战争阴影下进行的不见硝烟的战争。 

     从另一方面看,既然冷战是一种潜在的战争状态,对立双方在冷战中对 


… Page 9…

军事力量的运用就与在直接的战争状态下有所不同。最重要的区别是,在冷 

战中,政治斗争仍是主要的斗争形式,军事力量作为主要的威慑手段,只是 

间接地、而不是直接地起作用。间接使用军事力量的方法包括:通过军备竞 

赛谋求优势,通过军事对峙保持压力和战争准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干 

涉争夺势力范围,等等。在冷战的不同阶段,对立双方使用这些手段进行了 

尖锐、激烈的竞争。 

     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按照雅尔塔体 

系,它们在欧洲和东亚划分了势力范围。但在50年代初以前,新的世界格局 

仍在形成过程中,势力范围的划分仍有若干重要的不确定之处。在欧洲,德 

国的前途和奥地利的地位有待确定,西方仍企图借“自由选举”和经济援助 

加强对东欧各国的影响,政治上属于西欧的希腊国内局势动荡。在东亚,得 

到美国支持的中国国民党政府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严重挑战,朝鲜半岛局势仍 

在变动中,英法等国恢复殖民统治的努力遭到抵制。在这种局势下,美苏两 

国都首先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