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用通用的底盘改装成其他多种用途的战斗车辆。 

     火炮。主要类型有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和火箭炮。迫击炮的发展以 

中小口径为主,重量减轻,射程加大,威力和射击精度提高。榴弹炮和加农 

炮的射程增加,可达数十公里;计算射击诸元、定向定位、调整射向射角、 

跟踪目标、装填炮弹等全面自动化,提高了反应能力和射击精度;自行火炮 

迅速发展,机动能力增强,更适合支援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作战。美国和苏联 

的一些火炮还可发射核弹头。火箭炮的射程增加;可自动装弹,连续发射能 

力提高;射击指挥系统更先进,反应能力和射击精度提高,并可在发射后迅 

速转移。 

     战役战术导弹。50年代末起装备部队;射程在10—1000公里左右,突 

防能力强著称,主要用于打击纵深目标;可发射常规弹头和核弹头,威力较 

大;由于射程远,可部署在远离前沿的地域,通常可在发射车上机动发射, 

安全性较强。战役战术导弹己有三代。70年代以前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潘兴 

 Ⅰ和长矛型,以及被西方称为蛙—7、飞毛腿—B和薄木板的三种苏联导弹。 

80年代以后部署的第三代战役战术导弹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潘兴Ⅱ型, 

苏联的SS—21、SS—22和SS—23型。潘兴Ⅱ型导弹己根据美苏中程导弹条 

约而被销毁。 

     反坦克武器。坦克是战后陆军主要突击力量,反坦克便成为地面防御作 

战的主要内容。反坦克炮出现较早,射击精度高,射速快,造价低,仍受各 

国重视。新型自行反坦克炮可击破或击穿较厚的装甲,有的还可对付低空目 

标。  60年代以后还出现有末端制导装置的反装甲炮弹和可攻击坦克顶部较 

薄装甲的子母弹,均由普通火炮发射。子母弹杀伤范围大,可用于攻击集群 

坦克。反坦克火箭筒适合打击500米以内的近距离目标,造价低,重量轻, 

携带方便,操作简单,1—2人即可使用,便于大量装备部队。美国和苏联着 

重发展反坦克导弹,火箭筒主要用于攻击坦克侧装甲和步兵战车,故口径较 

小。多数国家火箭筒口径较大,能击穿坦克前装甲。反坦克导弹射程远,威 

力大,可制导,中小型供步兵使用,重型多装在步兵战车或直升机上,是最 

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多数反坦克导弹为有线制导,可自动跟踪目标,但射手 

在发射后仍要对准目标。正在研制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可自动校正方向, 

不需外部引导,射手在发射后可立即转向其他目标或隐蔽。此外,许多国家 


… Page 30…

还发展了用火炮、火箭炮等布设的可撒布地雷,用以对付集群坦克。新型反 

坦克地雷威力增强,可在多种感应条件下爆炸,并装有定时自毁装置,以不 

妨碍己方部队行动。 

     防空武器。地对空导弹从50年代起装备部队,已成为主要防空武器;射 

程由数百米到100多公里,高度可达数万米,覆盖范围广泛;短程可由单兵 

携带和发射,中远程在车辆上发射;采用多种制导方式,可对付高性能飞机; 

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奈基、霍克和爱国者型,苏联的萨姆系列,法国的西 

北风型等。新型地对空导弹有先进的预警、指挥、通信和控制系统,反应迅 

速,打击准确;采用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具有抗干扰能力; 

导弹发射后可自主跟踪目标,不需外部引导。高射炮是早期防空武器,仍用 

于低空防御。新型高射炮有自行装置,口径较小,射速较快,火力控制系统 

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可在行进中射击。 

     直升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新型兵器。军用直升机主要有两种 

类型。武装直升机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可携带航炮、火箭弹、反坦克导弹, 

速度快,机动和攻击能力强,被称为“空中坦克”,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UH 

—1和AH—64型、苏联的米—8型。运输直升机主要用于运送部队、物资、 

伤员等,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UH—60、CH—47和CH—53型,苏联的米—26 

型。此外,还有用于侦察、观测、指挥、通信、预警、电子对抗等的专用直 

升机。直升机不需要机场,可在空中悬停;不受地形限制,可用于坦克和步 

兵战车不易通行的地区;不仅能将部队投送到敌后方,还可将部队接回;因 

而具有地面部队和空降部队不具备的优点。50年代以后各国陆军装备大量直 

升机,使陆战场的机动性发生重大变化。各国海军和空军也大量使用直升机。 

新型直升机飞行速度加快,垂直机动性和水平机动性均有所提高,具有全天 

候作战能力;有效载重量增加,机载武器火力增强,采用先进的火力控制系 

统;具有较强的防弹能力和抗坠毁能力,装有警告和干扰设备,开始采用隐 

形技术,生存和防护能力有所增强。 



     (2)海军 

     海军的主要武器装备有:潜艇,包括弹道导弹潜艇和攻击型潜艇;水面 

舰艇,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作战舰艇、 

反水雷舰艇,以及其他小型水面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许多国家的海军还装 

备有作战飞机。美国是当代主要海军强国,装备水平处于领先地位。70年代 

以后苏联海军迅速发展,许多装备接近或达到美国的水平。 

     弹道导弹潜艇。50年代末起装备部队,吨位较大,通常采用核动力,可 

长时间在水下航行,易于隐蔽;可装载10余枚弹道导弹,携带100余个核弹 

头,足以摧毁任何城市。五个核国家均拥有这类潜艇。苏联和美国的数量较 

多(苏联最多),技术最先进。弹道导弹潜艇的发展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以 

美国的北极星级、苏联的G和H级为代表;第二代排水量近万吨,速度较快, 

以美国的海神级、苏联的D和Y级为代表;第三代以美国的俄亥俄级 (亦称 

三叉戟级)和苏联的T级 (亦称台风级)为代表,吨位大,技术先进,均装 

备有分导式多弹头的弹道导弹。俄亥俄级水下排水量18700吨,可载24枚导 

弹,192个弹头。T级排水量3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可载20枚导弹, 

240个弹头。 

     攻击型潜艇。海军主要攻击力量之一,具有隐蔽性好、能突然发动攻击 


… Page 31…

等优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战后在动力系统和武器系统方 

面有较大改进。在动力系统方面,出现了核动力潜艇,可长时间在水下航行, 

而不必经常浮出水面为发动机补充空气,易隐蔽,航速快,有无限续航力, 

适宜远洋作战。美国的潜艇全部采用核动力。常规动力潜艇适宜浅海作战, 

随着不依赖空气的常规推进系统趋向成熟,仍将得到发展。在武器系统方面, 

鱼雷不断改进,安装制导装置,命中精度提高;普遍装备反舰导弹,包括潜 

射导弹,攻击力显著增强。此外,潜艇的噪音降低,潜深加大,更不易被发 

现;通信设备不断改进;操作和控制系统逐步自动化。美国和苏联等国都发 

展了多种级别、多种功能的攻击型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水面作战舰只的种类未发生大的变化,但性 

能和作战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动力系统更先进,航速加快,均超过 30 

节(约合每小时55公里),机动性增强;一些大型舰只采用核动力,续航能 

力提高。武器系统逐步现代化,装有先进的大口径火炮、反舰导弹、防空导 

弹、反潜火箭、反潜鱼雷、深水炸弹、对地攻击导弹等,多数已可精确制导, 

综合作战能力显著增强,火力更加猛烈。防御系统更加完备,装有海上警戒 

雷达、对空警戒雷达和声纳,可及时发现较远距离的高空、低空、水面、水 

下目标;电子对抗能力增强,整个火力控制系统逐步自动化,可同时跟踪众 

多目标,反应速度加快。  60年代以后,美国和苏联发射多种专用卫星,为 

海军舰艇提供侦察、探测、定位、导航、通信等项保障,并可随时提供战场 

动态。进入90年代以后,水面舰艇开始采用隐形技术。 

     航空母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