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20~2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以上我们讲了脾虚的证侯,实际上只涉及到三个,一个是厚姜半甘参汤,他的适应证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痰湿内生,痰湿阻滞气机导致了腹胀满,这种腹胀满是虚中夹实的证侯。它的临床特征是上午轻,下午重。等它胀满严重的时候,不喜温按,甚至有按之痛的类似于实证的特征,所以治疗用厚姜半甘参汤,以行气化痰、燥湿为主,祛邪气为主,用小剂量的人参和甘草,健脾补中来治本,所以它是一个补三消七的方剂,这是我们治疗脾虚证的第一个方子。治疗脾虚证的第二个方子,是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本身是桂枝汤加重芍药的用量,增强了它的养血效果,然后再加饴糖,有益气的作用,所以小建中汤是一张补气养血,和里缓急,温中补虚的方子。尽管它是桂枝汤的加减,它和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作用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小建中汤在这里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气血双补的,它可以治疗一个病人平素气血两虚,在平常情况下,没有什么临床表现,一旦得外感病以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就更加不足,这个时候心脏失养的症状,就表现出来了。心脏失养、气血两虚就出现了心悸,气血两虚,心神失养就出现了心烦,所以原文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这是我们讲的脾虚的第二个方证。脾虚的第三个方证,那就是我们刚刚谈到的,桂枝人参汤证,桂枝人参汤是治疗外有表证的发热,里有脾虚寒的下利,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寒湿下注,升降紊乱,就会出现下利不止,寒湿内盛阻滞中焦气机,就会出现心下痞鞕,这个证侯虽然是虚人外感,里虚兼表,但是这种虚仅仅是一个脾阳的虚,它没有涉及到肾阳虚重的证侯,所以我们仍然可以采取表里同治,温中解表的方法,用桂枝人参汤。人参汤是理中汤的别名,桂枝人参汤就是桂枝这个药和里中汤合起来,也就是理中汤加桂枝所组成的。张仲景把它叫做“协热下利”,后世医家把葛根芩连汤的适应证,也叫做“协热下利’可见协热利的这个协热,是里证伴随着表证的发热。协热利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里热的下利兼表证,用葛根芩连汤;一种情况是里虚寒下利兼有表证,用桂枝人参汤。

关于脾虚的证侯我们就讲这么多,下次我们将要讲肾阳虚的证侯。

第28讲肾阳虚证

太阳变证,是指的大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后,使临床证候发生了新变化,而新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太阳变证。

我们前面学了,太阳变证的一部分证候,我们首先谈到了变证的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由于变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所以在《伤寒论》中就举出了热证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热证的例子我们前面举了虚烦证的例子,举了葛根芩连汤证里热又兼有表证发热的例子,举了麻杏石甘汤证邪热壅肺的例子。

虚寒证的例子,我们首先谈到了心阳虚的一组证候,那就是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还有桂枝加桂汤证。随后我们讲了水气病的例子,心阳虚,下焦水邪欲乘虚上冲而出现脐下悸动,奔豚发作前兆的症状,用苓桂枣甘汤。心脾阳虚,水邪上逆,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用苓桂术甘汤。水气病还涉及到脾阳虚,脾虚水停,水邪停滞以后,阻遏大阳经气,阻遏太阳腑气,阻遏中焦气机,而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等,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这是我们上次课提到的关于水气病的证治。随后我们又提到了一组脾虚证,其中有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然后出现腹满的厚姜半甘参汤证,又有脾虚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出现心中悸而烦的小建中汤证。还有脾阳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寒湿下注,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桂枝人参汤证。

现在我们接着往下讲新课,就谈一组肾阳虚的证候。

肾阳虚的证候,我们先谈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这一条的主证,《伤寒论》的原文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证候呢?应当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的躁烦证。躁烦证它的临床特征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它和烦躁不同,烦躁是因烦而躁,因为他有心烦才坐卧不宁,才辗转反侧出现了肢体的躁动。而这这种病人,他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严重的时候撮空理线,循衣摸床,这是我们中医大家都熟悉的两个词,肢体躁动不宁,问他找什么?要干什么?也不会回答,他也不会回答心烦不心烦。

是什么样的病机导致这样的症状?主要是肾阳虚衰。虚弱的阳气,其实这个病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在讲大青龙汤适应证的时候,和少阴阳虚的躁烦证相鉴别的时候,提到过,弱阳勉强和盛阴相争,但是争而不胜,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出现了,肢体躁动不宁的一种躁扰的症状。

为什么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呢?白天自然界阳气盛,所以肾阳在自然界的阳气资助下,还能够勉强和阴寒相争,所以白天出现躁动不宁,“夜而安静”,不是说夜间病好了,而是夜间自然界中的阴气盛,肾阳得不到阳气的资助,得不到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就更加虚衰,夜间就无力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完全是阴寒邪气占据了优势,阳气没有力量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所以“夜而安静”不是病情减轻了,而是病情更加沉重了。虚弱的阳气连和阴寒邪气相争的能力都没有了,当然就不躁动了。这样的一个证候,见到了肢体躁动不宁,那必须进行鉴别。

下面第一个症状“不呕”,病人没有呕吐,除外了少阳病胆热扰心的心烦。少阳病是胆热气郁的证候,由于足少阳胆经的经别过于心,所以当少阳胆腑之热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可以出现心烦。少阳病的主证之一就有心烦喜呕嘛,所以这里的不呕,就告诉你这不是少阳病,言外之意,这里的躁动不宁的证候,不是少阳病的胆热扰心的心烦。“不渴”就除外了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的烦躁,阳明的经别上通于心,所以当阳明里热里实,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常常有烦躁,严重的时候还有心中懊恼,现在有烦躁的证候,肢体躁动不宁,会不会是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所造成的烦躁呢?所以他在这里说不渴,那就说这不是阳明病,不是阳明之热、阳明之实热上扰心神所造成的心烦。其实下面这个症状我不用讲,大家也知道这是鉴别诊断,「无表证」是除外了哪一个方证的烦躁呢?除外了太阳病大青龙汤证的“不汗出而烦躁”。大家看,我们在学《伤寒论》的过程中,既要学它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也要从它的条文之中学习它辨证的方法和思路,这里的不呕、不渴、无表证,除外了三阳证可能出现的烦躁,这就告诉你,这不是三阳病的烦躁,底下“脉沉微”,一锤定音,脉沉主病在里,脉微主阳气虚,这是里阳虚衰所造成的。里阳虚衰,虚衰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出现“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所有的这些种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的证候呢?他底下的“无大热”,是指尚未出现阴盛格阳的现象。你看张仲景在辨证上,把证候限定在什么阶段:首先它不是三阳证,不呕不喝无表证,除外了三阳的烦躁,脉沉微一锤定音,这是真阳衰微,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的肢体躁动不宁,但是还没有发展到“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的这种程度,“无大热”提示了还没有出现阴盛格阳,所以这是一个肾阳突然虚衰,而出现的肢体躁动不宁的证候。用什么方子治疗,用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只有两个药,干姜一两,附子一枚,“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一次吃下去,一次用了多少量?干姜一两是15克,附子一枚,在天然状态下,一枚附子顶多就是20克。这样一个肾阳暴衰的病人,肢体躁动不宁的病人,从我们今天用药的角度来看,这个量实在是不大。我们现在要对这种证候,附子甚至可以用到30克。附子一枚在天然状态下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