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20~2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虚证的第二个证侯是气血两虚,心脏失养证,也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谈到的,第102条小建中汤的适应证,“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一个外感病,病程已经两三天,在这里没有提到用过什么误治,没有误治,结果就出现了心中悸而烦,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这个病人平素气血两虚,在平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表现出,突出的不舒服的症状。我们经常有这种情况,平素气血不足,就是说体力、精力和正常的别的人相比有点不足,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可是一旦得了外感病以后,得了伤寒病以后,由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就更加虚衰,所以心脏失养的这个症状,就在得外感病两三天以后突出的表现出来了。

心脏失养就心悸,心神失养就心烦,气血两虚,心脏失养则心悸,心神失养则心烦,所以就出现了心中悸而烦,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虚人外感,是气血阴阳两虚,气血阴阳两虚。虚人外感我们在治疗上是怎么样的原则呢?前几次课我们曾经提到,“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这种虚人外感只能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益气养血,温中补虚、益气养血。小建中汤这张方子,是桂枝汤倍用芍药再加饴糖所组成,桂枝汤倍用芍药再加饴糖所组成,“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所以他所开的这个量是三次治疗量,我们有折合成今天的量的话,一次治疗量应当怎么开?桂枝15克甘草10克大枣4枚芍药30克生姜15克饴糖(50)65克,方后还有一句话说,“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我们在前面讲桂枝汤的禁忌证的时候提到,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因为酒客病不喜欢甜,大家还记的那句话吧?“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所谓酒客病是内有湿热的人,内有湿热的人常常会有呕吐,所以这里所说的呕家,经常有呕吐的人,也常常是湿热内盛,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湿热内盛,你用甜味的药,甜可以增湿,所以湿热内盛,经常有呕吐的那不能够用小建中汤,因为小建中汤这张方子里头,有大量的饴糖。饴糖是什么?饴糖就是麦芽糖,不见有不少饭馆做早点,有那种糖油饼,糖油饼上面那层甜甜的,黄黄的东西,那就是用饴糖做的。

饴糖这个东西,有补气养血的作用,有甘缓止痛的作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饴糖不能够随便用其他东西代,用蔗糖代是不行的,用蜂蜜代也是不行的。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补益气血,除了治疗心中悸而烦之外,后面我们讲少阳篇的时候会提到,它特别能够治疗气血不足,腹部肌肉失养的腹中拘急疼痛,治疗虚证的这种疼痛,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它重用芍药,有养血柔筋的作用,而且它又重用饴糖,它有甘缓解痉的作用。所以后世医家把这个方子,广泛用于治疗什么胃痛、腹痛等等。有一个空军的干部,因为他有肥大性脊柱炎,脊柱的疼痛,关节的疼痛,还有慢性溃疡病,有胃脘的疼痛,他就是全身都是难受,我在东直门医院的时候,他来找我看病,我一看完全是气血两虚的一种表现,我就给他开了小建中汤,我们东直门医院的药房是有饴糖的。

在我们东直门医院拿药以后,吃了一个星期,效果很好,不仅胃痛缓解了,而且后背(脊柱的)的疼痛,其他关节的疼痛也缓解了,他特别高兴,他就给我打电话“郝大夫,吃了你这个药之后,还真是所有的疼痛都缓解了。”我当时说,肥大性脊柱炎,我没有什么办法,我只能给你治疗胃痛,没想到对脊柱的这种疼痛,和关节的疼痛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可是又过了两周之后,他又来找我来了,我一看脸也肿了,皮肤面色和我第一次看病的时候,也不大对头了,我说你怎么回事呀?他说你看,我在东直门医院拿的药是有饴糖,我在空军医院拿的要没有饴糖,没有饴糖我就自作主张用了蜂蜜,没想到这个蜂蜜,可能是特殊的地方生产的,我对这种蜂蜜还过敏,现在你看我,还能够看出个人样来,我当初过敏严重的时候,整个脸全肿了,全身全是起风疹瘙痒,我是在医院住了一段医院之后,现在稍稍缓解了我才来找你。饴糖也是甜的,蜂蜜也是甜的,为什么不能够代替?我说这两种东西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我讲这个病例是告诉大家,饴糖就是饴糖,不能够用蜂蜜或者其他的东西来代替。代替的话不仅达不到它的治疗效果,有时候可能还有不良反应。

下面我们谈谈163条,163条是协热下利证。“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一个太阳病,外证未除,就是表证没有解除,医生多次的用了泻下的方法,结果导致了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寒湿下注,于是就出现了下利,利下不止。为什么仲景把他“叫做协热而利”,其实这个下利本身是虚寒性的,为什么把它叫做“协热而利”呢?这个“热”指的是什么呢?协是协同的意思,这个热是指的表证的发热,就是下利而伴随着、协同着表证的发热,就把它叫做协热利,也就是外有表证的发热,里有虚寒的下利,这就是我们这一条,桂枝人参汤适应证的基本病机。下利又伴随着表证发热,就叫协热利,而不是指的下利的寒热属性。心下痞鞕是有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凝滞所造成的,心下痞鞕,升降紊乱,寒湿下注,就会导致下利不止,所以这两个在里的主证,病机是相同的,都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如果寒湿凝滞就导致心下痞鞕,如果升降紊乱,寒湿下注,就会导致下利不止。这是一个表里同病,里虚是脾阳虚、脾气虚,而没有涉及到肾阳虚。

脾虚的证侯相对来说是里虚比较轻的,所以仲景用理中汤来健脾祛湿止泻,温中健脾止泻,加上一味桂枝兼以解表,在温中补虚止泻的基础上,加一味桂枝兼以解表,这就是桂枝人参汤。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记住这个桂枝人参汤的药物组成,是理中汤加桂枝,而不是桂枝汤加人参,我们多次考试,考这个桂枝人参汤的药物组成,有许多同学就答成了桂枝汤加人参,理中汤的别名叫人参汤,也就是说人参汤是理中汤的别名,所以所谓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加人参,这个一定要记住,以温中补虚、止泻为主,加一个桂枝兼以解表。看它的药量,桂枝四两,甘草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内(纳)桂”就是桂枝是后下的,为了解表,“更煮起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白天吃两次,夜间吃一次,所以这是三次治疗量。桂枝一次量是20克,甘草一次量是20克,白术一次量15克,人参15克,干姜是15克。我们今天在用这张方子的时候,可以参考它的一次治疗量。

我们学习这一条,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协热利”协热下利,我们在前面讲过一个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证,后世医家把它也叫做“协热利”,但是葛根芩连汤证协热下利证,是里热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我们现在讲的桂枝人参汤证,张仲景把它叫做协热下利,实际上协热下利这个名词,就源于张仲景,桂枝人参汤证,也属于协热下利,但是它是里虚寒下利,兼有表证之发热,这样的话我们对“协热下利”这个概念中的协热就明白了。这个热不是指的下利的性质,而是指的它伴有表证的发热。葛根芩连汤治疗表证的发热,兼有里热的下利,桂枝人参汤治疗表证的发热,兼有里虚寒的下利,因此这又是一个对偶统一的一组方剂,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伤寒论》中,有十个方证出现心下痞鞕,或者心中痞鞕,或者心下痞这样的症状,这10个方证,我们现在遇到的桂枝人参汤证,这是第一个。桂枝人参汤证之所以出现心下痞鞕,是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凝滞中焦所造成的,所以用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只要脾阳、脾气得以恢复,寒湿得以温化,心下痞鞕的这个症状就会缓解,以后我们再遇到其他心下痞鞕,心中痞鞕,或者心下痞方证的时候,还会提到桂枝人参汤,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以上我们讲了脾虚的证侯,实际上只涉及到三个,一个是厚姜半甘参汤,他的适应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