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20~2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们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是两个不同的什么病呢?

那个桂枝甘草汤证是心脏病的急性发作,是心阳虚,心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它是个心脏病的急性发作。这个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呢,它是一个心主神志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是一个轻度的神经衰弱,你看这个病你给他治也行,不治也没大碍。所以一轻一重,一个是心主神志功能的失常,一个是心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就把他区分得很清楚了。

我们接着看下边的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因为病人有脉浮,那是有表证啊,有表证就会有发热,所以医生呢,就用火疗的方法来强迫病人出汗,他认为一出了汗那,这个病证,热就可以退,病情就可以缓解,由于用火疗的方法强迫病人发汗,结果就导致了亡阳。

亡者,伤也,失也。就造成了阳气的损伤,心阳损伤以后,出现了什么症状呢?惊狂,卧起不安。什么叫惊狂,因为他卧起不安,在睡觉的过程中,突然大叫一声,或者是一个噩梦,突然大叫一声就坐起来了,就是因惊而似狂,什么叫惊狂啊,因惊而似狂。经常是处于一个在睡眠状态下,精神惊怍不宁,“惊”,竖心过来一个北京的京,“怍”,竖心过来一个昨天的“昨”去掉日字旁,惊怍不宁,精神惊怍不宁,睡着睡着觉,似睡非睡的时候,突然大喊一声,大叫一声“噔”一下起来了,没准儿开开门还跑出去,等他清醒了过来,你问他干吗呢,他说哎哟,我刚才做了个噩梦,所以因惊而似狂,实际上他不是狂,所以就把这种证候叫做惊狂。正因为他有惊狂,下面才说“卧起不安”,哎,睡在那,刚刚似睡非睡的时候就给惊醒了,他有卧起不安的证候。他的病机是什么,是心阳被伤,心神失养,这段话我们刚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适应证的内容,烦躁的病机是一样的——心神被伤,心神失养。但是,阳不足者,阴必乘之。当阳气虚的时候,就容易生痰、生水、生饮,所以痰水饮这些阴邪都是乘人体阳气虚的时候,气化机能低下的时候,水液代谢就容易失调,或者生痰,或者生水,或者生饮。对于这一条来说,是心阳虚,而导致了痰浊内生,痰浊扰心,就进而出现了精神症状,出现了惊怍不宁的这种临床特征。所以他不仅仅是心阳虚,心脏失养,心神不能潜敛,更有心阳虚之后,生痰,痰浊扰心,出现了精神惊怍不宁,所以在治疗上,单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就用了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药汤,我们前边说过,去掉了酸敛阴柔的芍药,剩下的这四个药,就是纯辛甘化阳的,温补心阳的基础方。加龙骨牡蛎,潜镇安神,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的龙骨牡蛎的作用是一样的。很有意思的是,在这张方子里加了一个蜀漆,蜀漆是什么?蜀漆是常山的幼苗,常山是治疗疟疾的一个药,但常山又有除痰、化痰、涤痰的作用,由于现在我们在药房没有用常山幼苗入药,药房里找不到蜀漆,所以这个方子,如果确实要用蜀漆的话,我们就用常山就是了。问题在于,蜀漆也罢,常山也罢,吃完了容易使人恶心,容易使人呕吐,所以我们要选择化痰药的时候,今天也大多不再用它,不再用常山。遇到心阳虚,心神失养,心神浮越,进一步导致痰浊内生,痰浊扰心,惊狂,卧起不安的证候,我们用这个方子的时候,不用常山用什么,我们经常配合温胆汤⑥来治疗,陈皮、半夏、茯苓,方子里就有甘草,如果你还觉得不够的话,你可以加瓜蒌这一类的药。这是治疗一个精神症状,精神惊怍不宁常用的一个方子。

上述我们谈到的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我们看看它的药量:“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可见他上述他开的药量是三次治疗量,一次治疗量是多少?桂枝是15g,甘草是10g,生姜是15g,大枣是四枚,牡蛎是25g,蜀漆是15g,龙骨是20g,这个量和我们今天的常用量,一副药的常用量大体是相近的。

上述我们所讲的三个治疗心阳虚的方证,最重的是桂枝甘草汤证,它是心阳虚,心脏失充,出现了心慌心跳的急性发作,是心主血脉功能的失调,所以它用桂枝甘草,量重、急煎、顿服。后面两个方证,是心主神志功能的失调,一个就是一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坐卧不宁,烦躁,这种在临床上经常见得到。后面那个呢,就是睡觉的时候,精神惊怍不宁,应当说,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这两个都属于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它都属于心主神志功能的失常,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更轻一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它的心阳虚的情况更重一些,更何况还兼有痰浊扰心,这样我们就容易区别了。

关于心阳虚,还有一个方证,这就是117条,打开讲义的54页,“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⑦烧针就是火针,我们前边曾经说到过,古代用金属针,缠上棉花,棉花蘸上这个棉油,点燃以后,烧令通赤,把这个针烧得通红。有的书上特别说,如果针烧得不红的话,那会害人,真的,烧得红的话,那它刺进去,扎得也快,拔得也快,这个它局部不会感染,如果烧得不红的话,那简直是上刑,你想想是不是这样,那简直是上刑,所以它会害人,也容易导致感染。“烧针令其汗”,你一看这个病人有发烧,不出汗,用火针,连针刺的这个刺激,再加上让人一看见这个针以后就害怕,所以,人连精神上的恐摄,带针的这个作用,病人就出了汗了,结果造成了两个并发证,一个并发证是每一个扎针孔的地方都被感染了,“针处被寒”,我们在前边说过“谓邪而为寒,盖古义也”还记得吧?所以寒就是代表邪,“针处被寒”就是针处被邪毒所感染,针处被邪毒所感染。它这个火针烧得不够红,表现是什么呢,“核起而赤”,核起就是肿起来了,有个硬结儿,“赤”,这不就是红肿热痛的表现吗?扎了多少针?从后边的治疗来看,“灸其核上各一壮”,那说明他扎了好几针,每一针都给感染了,所以才讲“灸其核上各一壮”,他不是扎了一个部位。所以对于这种针处被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仲景怎么处理的呢?他用灸法,“灸其核上各一壮”,把这个小艾柱放在这里,点着了就得了,既然是用火针导致的红肿热痛,再用灸法,是不是违背常理啊?我们前面呢讲灸法的时候曾经给大家提到,古代的灸法,即使是保健灸,最少也得灸七壮啊,因为一直要把皮肤烧成一个焦痂,使焦痂下面有增生,有渗出,有我们今天所说的炎性反应,这样才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机能,调动机体的免疫能力,调整机体的健康状况,即使保健灸也需要灸七壮,如果是治病灸的话,会灸得,二七一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得多,现在仅仅是灸一壮,所以这个灸法,充其量是一个热敷而已,啊,充其量是个热敷,这是仲景处理局部被感染以后出现红肿热痛的一种方法——用热敷。我们今天遇到这种情况,不有时候也用热敷的方法吗?热敷利于红肿热痛的消散,因为改善了周围的血液循环,利于炎证的吸收,利于消散。所以这个在临床上大家要注意,有时候他实在局部太热了,太疼了,我们临时用一点冷敷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常用冷敷,冷敷常常导致这个炎证,这个包块不能吸收,不容易消散,而用热敷呢倒容易吸收,容易消散,容易消退,这是第一个并发证,每一个针孔处都被感染了,仲景采取了热敷的一种方法。第二个并发证,由于用火针强迫病人出汗,再加上火针本身带有一种精神的恐吓和威胁,所以,汗多就容易伤心阳,心阳被伤,下焦寒气上冲,就引发了奔豚。奔豚是古代的一个病名,豚是什么?豚是专指小猪。你在解释这个“豚”的时候,必须注释成小猪,大猪不能叫豚,大猪叫“彘”,你注释的时候必须是小猪,有一个书上说“豚”就是猪,那注释是不对的,“豚”是专指小猪。这是病人的一个自觉症状,“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这是奔豚这个病的临床表现,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气从少腹向上冲,冲到胃脘部,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